美文网首页
以程春雨的《背影》课堂为例管窥深度学习策略

以程春雨的《背影》课堂为例管窥深度学习策略

作者: l宰予 | 来源:发表于2019-08-20 18:44 被阅读0次
    以程春雨的《背影》课堂为例管窥深度学习策略

          己亥猪年,夏末早秋,在大美克旗,群贤齐聚,研学学习共同体。那天,我用尽全力挤进层层的人墙,非常幸运地抢占了一个有利位置,从而得以近距离地观察了程春雨老师的课《背影》。

          可惜,第一印象真的不好,课堂的混乱来自满眼的老师和看不见学生的课堂,尤其是颠覆性的课堂设计和学习任务让我内心产生深深的排斥感。

            幸好,我深知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大脑反应和内心感受,这些都是不可靠的,甚至记忆也会骗人。因为人往往对已形成的固有观念有着强烈的保护欲望,任何不同,都会被视为对自我的威胁与侵犯,大脑立刻会做出相应反击,于是自大偏执便会出现,排斥一切不同。

            在这样的心理建构下,我忠实地录下了整个教学过程。在了解学共体的基本理论后,我放空大脑,放下偏执,立足课堂,在不断回看中总结反思,以期窥一斑而知全貌,寻找到深度学习的门槛。

          那什么是深度学习?

            陈静静博士这样说,首先它是与虚假学习、浅表学习相对的。其次,学习深度化是一个逐渐聚焦,不断深化的过程。学生一般先经历是虚假学习、浅表学习,之后在老师的引领下,同伴的启发下,才会慢慢地进入真实学习、深度学习

    陈静静博士明确提出:

          深度学习是基于学习者自发的、自主性的内在学习动机,并依靠对问题本身探究的内在兴趣维持的,一种长期的,全身心投入的持久学习力。

    并且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是有必要条件的:

    1、学生充分的心理安全

    2、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4、学习内容具有挑战性

    5、学习时间比较充分

          以上这些条件,程老师的课堂都是具备的,接下来,我将以程春雨老师的课为例,总结一些我看到的深度学习策略。

    一、简单学习是复杂学习(深度学习)的基础。

    我观察到,学生对此文是有充分预习的,文本有详尽的批注,并写有读后感。由此,我看到,深度学习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在简单学习基础上的深入探究。没有简单学习做基础,复杂学习即深度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二、在开始讲授一课之前,花时间去激活先期知识,会使新旧知识联结更加容易。

    激活前知识是给学生时间去回想关于某一主题他们了解或经历过什么。一般的做法就是留预习作业,课上问问预习了吗?或是检查预习单一下就好了。这样的做法是对的,但是在新旧知识联结上不够聚焦,因为一般预习任务是简单但也很多的,最好的是课堂上能用一个任务激活与本堂课相关的先期知识,以期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联结。例如,程老师课堂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用一句话把读后感中最关键的感受感悟或者读到的东西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任务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紧密相关,为深入探究文本,深度学习打开一扇大门。

    三、深度学习是以必须不止一步的学习和多水平分析或加工的运用来获取新的内容或者技能,从而学生可以改变思维,影响情感或改变行为的方式来应用信息。

    例如程老师让学生依次回答一句话读后感,共有四人回答,第四人时程老师突然追问。第四人这样回答:

    “我写读后感的一句中心话是本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哎,我不知何时再与他相见。从‘何时’一词中,我体会出了作者对父亲非常的思念,才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程老师说:“老师有一个问题,你读完这句话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第四人说:“看父亲可以随时看,为什么他不回去?”接下来程老师又反复强调了一下这个问题,并追问全体,这是不是问题,你们课前为什么说没有问题呢。

    程又再次追问第四人,第四人说: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为什么作者不能忘记的却是他的背影?”

    程老师肯定了第四人问的好,并适时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什么是不相见?学生答:不能见,很长时间没见到等。程老师启发性的自答:相见是你见到我我见到你,不相见是,你见不到我我见不到你。你不见我我不见你(这应是在启发学生分开‘我’

    与父亲)。学生由此打开思路终于发现了自己对文本还有很多问题。程老师又趁机上升到方法指导:所以我们读书,首先要读一些大家都能看到的信息,并在信息提炼的基础上提问。这就是发现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要明确提出问题,写在本子上。

    在以上环节中,我观察到了“不止一步的学习”:先自主学习,再启发性学习,最后教师指导总结性学习。也看到了学生思维的变化:由课前的无问题到课上学习后的有很多问题。也由此开始看到了深度学习的内在思维逻辑框架既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合作学习与学生个别地彼此竞争相比可能产生更好的学习

    例如,在提出问题的环节里,程老师要求所有人都要把自己的问题写在纸上,给予充分时间后,要求小组内,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问题说给组内人听,看看你的问题是不是能让别人听懂?声音尽量放低,听到即可。完成此任务后,还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黑板老师整理出的任务或是完成自己的任务。

    低声交流,向同伴表述自己的疑惑,从动机情感看,这是符合人倾述的需求的,因为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听每一个人的提问,那么这种倾诉的需求只能向组内同伴倾述,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身心愉悦的学习状态。而且从认知角度看,通过倾述,学生也可以不断反思调节自己问题的清晰度,让问题更加明朗准确,这正是思维不断深化的必要过程。从人际关系角度,与他人有效沟通是学生必备能力,并为接下来的合作攻坚疑难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五、教师与学生的倾听都是要有成果的。

    1、倾听是指教师先倾听学生,倾听的成果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困境和学习需求,而不仅仅是做出倾听的姿态。

    2、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这种倾听不是安静不出声,而是充分思考并不断产生了思考的成果。并且必要随时记录。程老师课堂上观察到学生没有用笔记录,便立即向全体学生强调笔录的重要性。学生倾听要有成果,思考的成果可能无法随时记录,但是倾听他人发言和老师讲授时,是必要记录关键词的。

    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专业支持

    1、教师要具备很高专业能力和超强的即时整合能力。例如程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多种多样的问题,随听随板书,进行取舍,迅速整合出8个问题。这对一般老师而言是有难度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又立即为学生总结一般方法,针对一篇文章,大概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提问:1、人物的反常行为。2、某一情节的作用,可以跳出内容到文章结构安排的思考。3、提问时要关注到整句话,以使问题更加明晰。

    2、教师要对文本有专业性的、深刻的把握。例如程老师提到文中不仅只有父亲,还有我。因为教师的启发,学生很快找到了有关“我”的很多反常行为。这样又再一次打开学生思路。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学生的发现不是教师告知的,而是教师启发后,学生自己发现的,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深度学习就是基于学生自发自主的学习而产生的。但是这个过程中很需要教师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对学情的准确即时的把握,还要有灵活机智的处理能力,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当然,在总结策略的同时,我也有一些疑问,比如学习内容挑战性的问题,又比如课后知识的巩固和再查该如何进行。再比如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问题、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一些深度学习的策略,还有对深度学习的一些疑问。当然,这只是窥一斑,是不是见到了全貌呢?我也力求在以后学习和实践中继续探索。

    最后,用亚里士多德的话结文:

    “一只燕子或一个好天气造不成春天,一天的或短时间的善也不能使一个人享得福祉。”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要想活得好,就必须积极地去从事和完善某种活动或实践,这不是一时一刻的兴之所至,而是一生一世持之以恒的事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程春雨的《背影》课堂为例管窥深度学习策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lm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