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er初来乍到
Week 1
人“丑”就要多读书近年来,时常有人调侃或自谦“人丑就要多读书”。这一说法也似乎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而关于这一问题,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读书能当饭吃吗?”“我读了那么多的书,后来都被我忘记了,那读书有什么用呢?”回答是: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
人“丑”就要多读书我人生当中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我已然记不得了,但是印象中的《唐诗宋词三百首》还是尤为深刻的,朗朗上口的诗句,五言、七律。虽然那时年纪尚小并不懂得诗句中美的真正含义,但是在“熟读并背诵全文”的要求下,我被引入了文学的天地。后来也竟慢慢的喜欢上了阅读,养成习惯做摘抄并体味其中的乐趣。
虽然一直有阅读与摘抄的习惯,但真正的阅读,要从高考结束后开始。那时流行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于是买了火车票,背上一两本书,抵御无聊的时光。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就这样我从北向南沿途经过十几个城市,有时被窗外的风景吸引,有时也会关注身旁来往的旅人。随身携带的书是《地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打开了真实的生活与世界,从冰川遗迹、大山峡谷的壮丽景观到城堡、教堂的人文风情,让我学会完善自我,掌握新的洞察力,用地理学的视角看世界,学会深度旅行。自此以后,我恋上了说走就走的旅行,给自己定个小目标,看看这大千世界。
人“丑”就要多读书到了大学,我第一件事就是向学长们打听图书馆在哪里。我希望我在图书馆能汲取到更多的营养。两年下来,读书十近百册,涉猎范围也逐渐拓宽。这时候才意识到读书的乐趣。比起聊八卦、玩游戏、在社交网络里晒动态。读书,更能让内心丰盈充实。只有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完满,对外在的依赖才会越来越少。
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我读《认识艺术》这本书让我明白认识艺术并没有那么的"逼格高"。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也没有那么的有"距离感"。我们与艺术相伴的程度也许比我们认为的要高。一诗、一曲、一花、一事,全在生活中。艺术即生活,生活亦艺术。
人“丑”就要多读书培根曾说过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当我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时,它如一位名师,让我了解史实。通过深入阅读才知道,作为中国人,自己对中华古文化常识的认识居然还十分肤浅,很多以往接触过的只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阶段的专用古字、古词,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里面都可以找到出处,令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阅读是一个细嚼慢咽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真相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就是阅读这本书的最大乐趣所在。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先生的作品《我们仨》教会我学习爱与被爱的能力,学习那种经过岁月沧桑的冼礼,那种大爱无言,荣辱不惊的情怀。
人“丑”就要多读书
然而在当代世界,我们总是被繁多的信息冲击:微博头条里感叹号的标题、朋友圈里危言耸听的传言、书店架子上夺人眼目的封面、在繁多的信息里跌跌撞撞,兵荒马乱……或许,在这个时候,我们更该沉下心,静静的看一本书,读一首诗,写几行字。书读多了,人变的谦逊、沉着、明晰,更知道自己的短处在哪里。提升视野,心胸开阔,拨云见日,迷途知返,抱怨什么,不如读书。
正如李嘉诚所说:读书虽然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财富,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马云也说:有一个好的平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就成功了一半。古人亦有云诸如: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跂而忘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等劝学篇。
人“丑”就要多读书阅读,温暖得像种奇迹,真诚得仿佛可以永恒。
问我为什么喜欢阅读?
因为它不曾让我失望,让我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总结,学会表达。世界多的是新闻,多的是绯闻,多的是丑闻,多的是奇闻,书能告诉我亘古不变的东西。有自知的人必然不会是固执和盛气凌人的,而谦逊的品性所衍生的便是能更好的和他人相处,最最重要的是能更好的和自己相处。享受当下。
人“丑”就要多读书一个人也该有些属于自己、独处的时光,又或者“人丑就要多读书”的“丑”或许本就不单是指容颜。而是精神、气质、人品、道德、修养……
愿我们爱的自己,骄纵而贪婪,赤诚而勇敢。与书同行,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愿我们腹有诗书,也面如春花;愿我们才高八斗,也倾国倾城!
以下是个人荐书名单:
1.《皮囊》
2.《当下的力量》
3.《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
4.《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5.《原则》
初来乍到,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教,欢迎您真知灼见的点评,谢谢^_^!
人“丑”就要多读书—2018.2.19
沙沙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