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朋友圈里一直刷着开工的祝词,我不自觉地想起了去年的老李被辞退的场景。
老李岁数太大了,已经69岁了。他可是轧钢厂的元老级的人物,辗转跟随的厂子从城南转战到城北,从身体强壮的中年慢慢的熬到了暮年。
然而在一个小厂子里工作再久也没有任何社会保障。他努力工作30多年,他一直认为只要自己能动,厂里就会要他这个老员工。
可是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如今他一把年纪还要重新为生计担忧。
去年我报道时看见他佝偻的身躯打包自己的行李,知道“离厂”在他的内心是舍不得的,这个厂犹如他的半个家,可是离厂终究是早晚的事。
”用你的时候跟你讲情面,讲道理,辞退你的时候跟你讲法律。”这句话真的很现实。
其实我们冷静下来细细想来,这也是小人物的一种悲哀。
对”老李式”的人物即同情又可怜,但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有些人说的那样,”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象老李这样,为什么年轻时不选择学习一技之长?为什么心甘情愿的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小厂子里?还自以为在厂里就是自己最终的宿命。看到老李的结局,不自觉的想起自己的未来。
自己的结局是什么?想到这个问题不寒而粟。
从那时起我决定学习一门副业,以应对未来的变化。
然而我总是会陷入惰性中,也曾有过间歇性的努力持续性的自我陶醉。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总在想这个问题。
当自己下定决心企图改变自己的现状时,内心就会有理性和感性的两种理论相对峙,就如骑象人与大象一样,总是不能同步同节奏的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行。
总是走走停停,让人感觉学习成长没有太大的进步,有时也会因此冒出一种挫败感。
然而自己一直坚持前行着,一直坚持是源于对未来的焦虑,更不想在5年后自己瞧不起自己。
有时我会从内心感觉自己起点低,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为自己成长慢慢开脱。
人真正想改变还是靠自己而非外界,外因是靠内因起变化,生命从来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存在,超越自己才是真正成长。人的起点再低也不怕,怕的是没有追求。
马云曾说:”我与别人不同之处就是在于我知道我想要什么,自己想要什么没有必要让所有人都知道。“
由此可见他对自己的目标是多么的清晰,而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对自己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真正决定个人成长的只有两点:目标清晰和习惯养成。
把自己的工作和爱好当作事业去全身心的投入,没必要看别人的评价,更无需与别人相同。
很多有目标的人都是孤独的,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这时不必迷茫。只需认真筛选适合自己的路,明白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
选择了目标要看在未来5年自己是否还坚信这个选择是对的?清晰目标,选择学习的方向,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一直坚持朝这个目标前行。
在掌握了基本的技能之后,就要让技能进一步精进,朝着专业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快速成长,奠定优势,最终达成目标,让目标1呈现在自己的眼前。
有时习惯是否能养成是从梦想走向现实跨越的鸿沟。
每日都要刻意练习并总结,达到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
要有独立的思考,通过实践来反馈,这样才能成为自己的能力。
事物都是在重复中不断的熟练的,把重复重复再重复用于实践中,就能形成一种可以掌控的习惯。
改变现状,未来的自己就不会被轻易淘汰,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和副业中全身心的投入,把这些当作自己的事业去发展,这是在修炼自己的个人能力。
为了不让5年之后的自己瞧不起自己,只有全力以赴,而不是看上去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