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拍卖会上的中国古代佛像

拍卖会上的中国古代佛像

作者: 陈隽南 | 来源:发表于2018-12-13 13:34 被阅读0次

纵观中国艺术史,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北魏,乃是佛教造像艺术的高峰时期。造像手法惟承南亚、中亚范式,时至北齐乃臻成熟,自成一格。



北齐时期,无论在宗教、世俗方面,均呈现出一派气象郁勃之景象,因兼容并蓄外族及其文化、思想、信仰,而致本土风貌大为充盈。佛教造像之辉煌成就,在此一朝可谓登峰造极。

此时的造像,仍显虔敬庄严,慈静平和,尚未见唐代造像明快、婀娜之态。

此时的匠人,少以立体技法呈现佛姿曼妙,而更为倚重面部及手印之精微刻画,以传递宝相庄严。

即将到来的纽约苏富比春拍,主要为我们呈现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佛造像,先睹为快——

北魏-北齐 石雕观音三尊像 

估价:25,000 — 35,000美元

来源:

Parke-Bernet Galleries New York,1969年9月11日,编号77

戴润斋,纽约

纽约苏富比2011年9月14日,编号307


北魏正光二年 铜鎏金观音立像 

估价:50,000 — 70,000美元

出版:

松原三郎,《中国佛教雕刻史论》,东京,1966年,图版80a及b

铭文:

正光二年三月十一日青信士史奴夫妻二人为亡息干能造观音像


辽 寿山石雕佛坐像 

估价:70,000 — 90,000美元


宋 铜僧人立像 

估价:8,000 — 12,000美元 

来源:日本私人收藏(传)


隋 铜鎏金观音立像 

估价:50,000 — 70,000美元

来源:

Eskenazi Ltd.,伦敦,约1982年

北魏座铭文:

太昌元年二月十八日姚治明上为亡祖父母敬造观世音像一区供养


唐 石雕菩萨首像 

估价: 12万 — 15万美元

来源:

Desmond Gure (1905-1970) 收藏,至1968年

阿瑟·M·赛克勒收藏,纽约

纽约佳士得1994年12月1日,编号158

洛杉矶佳士得1998年12月4日,编号42

纽约苏富比2010年9月15日,编号298


唐 石雕菩萨首像 

估价:40,000 — 60,000美元

来源:

Theodore Culty,巴黎,1955年

Alex 及 Elizabeth Lewyt 伉俪收藏

纽约苏富比2013年9月17日,编号56


唐 石灰石雕涅槃图舍利棺 

估价:20,000 — 30,000美元

来源:

Woodard Elyn Kimes Hildreth (生1918) 收藏

上拍于纽约苏富比1986年12月3日,编号279A

Thomas A. Hughart 牧师收藏


以下是静雅堂所藏,北魏-北齐-东魏和隋代时期的石造像,堪称国宝级——

北魏 石灰石浮雕飞天像 

估价: 120万 — 150万美元

来源:

戴润斋(1910-1992)收藏

香港苏富比1997年4月29日,编号713

展览:

《佛雕之美:北朝佛教石雕艺术》,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1997年,编号005

《千古佛颜:传统雕刻特展》,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2000年,编号13

出版:

《般若宝相:静雅堂藏中国佛像艺术》,台北,2016年,页36-39,编号5

细观此像头饰及姿态,知其为飞天。然而,其整体风格则异于同时期常见飞天造型。

飞天,多为仙女形象,飞舞空中,伴于诸佛菩萨四周,于修法仪轨中无要职,然而却属佛教形象重要部份,灵逸优雅,起舞奏乐,更彰天界神秘。

飞天形象,取源印度原型,可参考五-六世纪及更早的印度著名阿旃陀石窟壁画早期典例,画中仙人兴歌起舞,供养诸圣。


北齐 石灰石雕菩萨立像 

估价:60万 — 80万美元

来源:

藤井善助 (1873-1943) 收藏

有邻馆,京都

展览:

《佛雕之美:北朝佛教石雕艺术》,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1997年,编号032

出版:

松原三郎,《中国仏教雕刻史研究:特に金铜仏及び石窟造像以外の石仏についての论考》,东京,1966年,图版165c

《般若宝相:静雅堂藏中国佛像艺术》,台北,2016年,页76-79,编号15

本尊观音金姿宝相为静雅堂珍藏,面容端丽,眉目舒展,冠饰恬雅,华衣楚楚,帔帛宽绰,裙带交结,皆精工细作而轶群出尘。

浅浮雕之技法、甚少着墨衣下之身形,此为北齐典型风格。

尽管许多佛教石雕造像风格于北魏、东魏时期已然成形,然各地工匠亦会衍伸出各自特有风格。

本像风格完全符合六世纪中叶之造像传统,然绝属珍罕之作,类例尚为难寻。

观其帔帛秀颀,长悬左右,垂至膝前迭作双环,此装饰手法于同类品中殊为罕有。

同时期菩萨像衣着虽似,然二股飘带多穿环扣而交于前腹。


东魏兴和三年 黄花石雕佛七尊像 

估价: 120万 — 150万美元

来源:

山中商会,大阪,1924年

展览:

《支那古美术大观》,山中商会,大阪,1924年,编号120

《佛雕之美:北朝佛教石雕艺术》,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1997年,编号017

《中国古佛雕特展》,花莲县立文化中心,花莲,1999年,编号011

《千古佛颜:传统雕刻特展》,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2000年,编号18

出版:

《般若宝相:静雅堂藏中国佛像艺术》,台北,2016年,页40-43,编号6

铭文:

张晖綦为母孙胜造像一塸 兴和三年十二月四日

本品佛七尊像,庄重宁和,纹饰繁复,雕凿刻划精细,满溢敬造者崇拜、恭虔之情,代表着造像碑式佛雕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之典例。

这一表现形式缘起于公元五世纪,中国佛教盛行之势已蔚然成风,举国上下佛教信仰团体涌现,广宣佛法、大兴佛事。

信徒纷纷委托镌建佛碑,供奉在侧,并视此为积善行德之举,因果轮回,以求来世福报,是以激发了宗教艺术制作之创造力。

继而至公元六世纪,地区性宗教艺术表现形式异彩纷呈,蓬勃焕发,与盛大磅礴之石窟雕刻艺术形成了不同风格。

自公元前三世纪起,中国便已开始出现石碑传统,递衍递嬗,延续至今。初用以表达纪念意义,继作称颂帝王仁治之媒介,正国统,结民心。


隋 石灰石雕观音首像 

估价:40万 — 60万美元

来源:

山中商会

蔡辰男收藏

展览:

《雕塑别藏》,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1997年,页165,编号2

《中国古佛雕特展》,花莲县立文化中心,花莲,1999年,编号031

《千古佛颜:传统雕刻特展》,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2000年,编号28

《历代佛雕艺术之美》,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2006年,编号27

《佛像:智慧与慈悲之身》,首尔大学博物馆,首尔,2007年,编号20

出版:

《艺术家月刊》,台北,1998年12月,页254

《般若宝相:静雅堂藏中国佛像艺术》,台北,2016年,编号21

隋之初立,天下未稳,帝主佛教,大兴土木,广建塔寺庙宇,以定民心。同时大阔疆土,开西域、东北之国境。

正因如此,佛教得以大幅发展,并充分反映到此时期佛教艺术当中。

本品观音首像,雕工细腻,造型雍雅,集大成之作,足见当时佛雕之成熟,匠者工艺之卓绝。

观本像,面容慈宁,神态平和,貌趋自然,冠饰繁缛,具隋风,亦承前朝遗韵,尽显佛颜庄严殊圣。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拍卖会上的中国古代佛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nv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