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051546/21bd45dc30c58653.jpg)
不敢做选择就不要抱怨命运给你的不公
用塑料袋还是纸袋,这是一个很平常的选择,人无时无刻不是在做着这样的选择,不管你愿意与否,主动或被动,你都选择了一条路来走,无数的路构筑成了你的人生。
那是一个工作日的下午,阳光温和煦,我开着车去良渚,温暖的风从车窗吹进来,我整个人都暖洋洋的。沿着铺满阳光的道路我来到了晓书馆,没错我又来蹭读书会了。
这次是一位诗人作家的分享会,附赠的是一本分析新诗的书籍《取瑟而歌》。我到的时候,暖洋洋的感觉已经消失了,门口的工作人员是一个干练的小伙子,他已经开始接待过来参会的人了,认真的在核对人的姓名和电话。我前面是两名女生,其中一个穿着白色的休闲外套,背着小小的双肩包,穿着灰色的7分库,黄色的袜子和蓝色的帆布鞋,显示着青春的气息,而另外一个,记得不太清楚了,只记得长发,也是学生装扮。“你好,我是来参加分享会的”轮到我的时候,我尽量淡定的说出来。“你好,请问你的电话是多少”“187********”“好的,高先生,这是你的胸牌,会议结束后请归还”“好的”年轻的小伙子办事简洁利落,我暗自松了一口气,快速进入了会场,生怕有人注意到我。
座位上的书籍细心的用纸袋子装好,放在每一个与会者的座位上。前排已经有三五个人了,我故意找了一个靠后的位置,我很不喜欢坐在前排,感觉像是会被人盯着,而距离感仿佛会让我更自在。前面主讲的位置左右有两块巨大的白板,是拍照和摄影用来打光的,白晃晃的,主讲的位置是一把简单的靠背椅子,放在正中间,我曾经幻想着自己有一天坐在上面自信的讲话,人越是缺少什么,就越对什么渴望。人陆陆续续的穿插进来,30个位置很快就坐满了,那两个小姑娘就坐在我的前面,后面还有摄影摄像。在诗人开口讲的第一句话“我是***,非常感谢大家的到来”我就听的很入神,同时也对比印照着接触过的新诗,分析新颖,着实打开了不同的角度,现场听人分享诗歌真的是一种享受,那种带有感情的声音传入耳,人的情绪也跟着动了起来。时间就在这酣畅淋漓的氛围下,不知不觉的溜走了。最后进入了问答环节,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备受煎熬的环节,和刚才的如沐春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一个发言的是第一排的一位女士,黑色的眼镜框,背影一副学者的派头,提的问题也是相当专业“中国新诗和国外的“新诗”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还举了不少的例子。第二位是一位温文儒雅的男士,声音是我听过男生发出最温柔的声音,轻声细语的“对于我们这些平时朝九晚五上班族来说,在阅读新诗或者文学方面,有没有什么建议”。看着他们其实我也有疑虑,“诗歌往往来自对生活的深刻认识理解和感悟,那么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往往比较平淡,该如何摄取这种感悟,拥有热爱生活的双眼”,可我的手在这个时候,却感觉有一万公斤重,怎么也提不起来,我脑袋上都急出了汗,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终于迎来了致命一击,主持人:“因为时间关系,考虑到读者的热情,张老师刚才已经延长了半个小时,现在提最后一个问题,那边的那位姑娘”主持人的手指着我的方向,手无限放大,就在要按在我头上的时候,一个白色的身影站了起来,用一种好听又干净的声音说道:“我记得海子的诗有这样一首: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岁月易逝,一滴不剩。张老师能简单的给我们解析一下吗”,她救了我,我一身无力的坐在那里,但又怕别人看出来,马上又假装在仔细的听着,离开时候的叹息只有我自己听得见。
交出胸牌,在旁边的休息存放室收拾书籍,我一点都不想回忆最后的问答环节,有一种揭开伤疤的痛,拿着手机给纸袋拍了张照片,准备发朋友圈,来假装自己又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下午,可现实就是如此真实,又是那两个姑娘有说有笑的进来了,讨论着今下午有趣的经历。我突然觉得一切都显的空白无力,瞬间终是没发,看着装书籍的纸袋子,想着平时都是塑料袋子,纸袋子那种细腻的触感,远胜于塑料袋子的干涩,我的身体变得干涩透明,她们则变得纹理清晰且真挚。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难解的问题,每个人都有需要打破的界限,每个人都有作选择的权利,可羞耻的野兽恐吓着我们,虚伪的面具遮盖着真实的我们,羸弱的力量无法支撑我们破蛹成蝶。我们被什么左右了,我们的眼里只剩下一点点光了,没有肥沃的土壤我们就想长成参天大树,最终只会变成无根之木。是厚积,是不断的吸收,是一小步一小步的挪动,是一次次平常的选择,才让我们有那么一丝丝机会拥有力量,举起手,撑住,改变这一切,否则就不要问为什么,更没资格叹息这世界的不公,一切都在我们最初始,作最平常的那个选择的时候就注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