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老家,我立马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啥也不干的废物女婿。
妻子跟她姐妹们在院子里给黄皮果去枝去叶子,我无聊也坐到旁边边吃果边听他们聊天。
她们也不理会我,叽叽喳喳扯家常,时而用方言时而说普通话,我有一没一句听着,有不懂就让妻子给我翻译一下方言,倒也听了不少村里的瓜。
不过说来说去,又开始说到了医药上面。一个堂妹起了个头,说是镇上现在有个网红医生,其实就是个私人诊所的医师,但是据说医术特别好,每人去就诊的人络绎不绝“估计有一百个不止”。
这位名医看诊一次收30元,也不算贵跟大医院的专家号差不多,大医院看个病也不容易,像看专家得预约,还不一定能约上,专家可忙了,一周有个两天半坐诊都不错了。这位网红医生倒是勤勉,天天给那么多病人看病。开了方子也不要求一定在他那拿药,可以自己拿着方子去其他药店抓药。
然后又说到了药,似乎有点年纪的国人都能觉醒中医的血脉,什么没有精神是肾不好;易怒是脾有问题……睡不着是什么原因要吃什么药、消化不良又要吃什么药。
说起药来,真是如数家珍。平时妻子就在家堆了很多的药,她胸闷是气不顺要吃这个,我失眠是内火旺要吃那个,孩子咳嗽是体寒又吹了太冷的空调要喝哪个药。
在院子里的姐妹叔婶们也都是个中高手,我都分不清的各种药名,他们都能聊到一起,对药性药效一一评价。
岳父听了心动,让妻子帮买一个药,妻子满口答应,又遗憾地说,可惜美团送不进村子,不然就好了。
确实,美团小哥没少帮我们家买药,一种药没效果,很快就好有其他药送过来。
也没办法,之前都是去医院,但是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并没有那么好的效果。先是排队,一个上午排到了,看也不看就让去验血或者其他设备检查,然后排队等设备,检完等化验结果,再排队等医生解答。
久病成医,医生看的那几个指标,妻子都会了,甚至大约能猜出医生会开哪些药,并且预判出这些药没啥效果。久而久之干脆不远去大医院了了。
但是这些网红医生也并非真的那么神乎其神,之前一个堂嫂也给妻子推荐了一个私人诊所,说是非常灵的,很多人都去拿药。
妻子就去看了,真是不少人,但妻子出来却表情不太好,她说虽然去的人多,但医生开的药都差不多,而且那些所谓的药似乎只是保健品,还只有样本,要订过一段才能配好。她也化了几百配了一个疗程,但越想越不对劲。后来我们也没有去拿药,妻子找了一个籍口,把药送给表嫂了。
我总感慨药店真是多啊,短短一条路上几个不同的连锁药店几乎就挨着开,店面也不小,平时还常常做活动,锣鼓喧天,彩旗飞扬,在路边摆满要送的鸡蛋,洗衣液,饮料等等,不少阿姨排队参加,真不知道他们家的洗衣液能用几年了。
这几年,生意难做,街上不少店面关门大吉,这些药店依然火爆,甚至生意更好了。
鲁迅写过一篇文章就叫《药》 他一生都在努力寻找救国救民的良药。如今祖国强大了,可老百姓还是在为药发愁。
生老病死是人生无可避免的几件大事,不知道未来科技发展了是不是能够至少把病痛给解决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