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目23:《学习之道》芭芭拉·奥克利
参考文章:《能输出才是有效阅读》得到书评人张凯
在今晚开始写作之前,我的书只看到了一半,恐惧写作的心理不断强化,今晚应该如何落笔?写一些什么?
独坐一隅发愁并没有用,却不由自主地想起昨天听的得到专栏的内容——能输出才是有效阅读。通过阅读文稿的内容进行复习,惊讶地发现文章每一个关键点都能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学习之道》介绍的一个又一个key point,而更让抓狂的是我在阅读进行时各种对立的想法不断涌现,冲击我的大脑,并且在阅读结束后这一个个观念像似种在我的体内,指导我的思想走向,改变我的行为路径。
这篇随笔将围绕张凯老师在《能输出才是有效阅读》这一文章的几个关键点来输出我对关于写作的几点收获。
技巧一 建立目标感
建立目标感的写作是把你想表达的内容核心点说清楚,可能只有一点,或者好几点。而我这次写作的目的是说清楚为什么能输出才是有效阅读?
通过提问,从最开始的谈写作这个大话题讨论,缩窄到对一个问题做出回答。这一变化,无疑是自身有意识建立目标感的结果。
建立目标感的好处很多,不仅不让我在书写中走偏,而且能让我更早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在这里,必须提及一个人——罗杰·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他是首个在四分钟内跑完一千米的人,他曾经是医学院的学生,那时的他连一双运动鞋也买不起,也付不起一顿跑步者特工餐。甚至一天内,他最多只跑步半小时,这些时间还是从医科学习中挤出来的。而他并没有把关注点放在阻碍目标实现的种种原因上,他关注的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达到目标,创造世界纪录的那天早上他一如既往的吃完早餐,例行完成医院查房,坐上公共汽车到达了赛场。
通过这次的故事,再一次强调了建立目标感的重要性,心中有目标,不畏风雨持续执行,在目标实现的那一刻,也只是寻常事罢了。诸如恐惧心理——"不知道该写什么?"、"怕写出烂文章"、"书还没看完,心里面不踏实"等自我怀疑或者纠结都会在建立写作目标后烟消云散。
话说回来,我阅读的初心在哪里?是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而输出内容的目的何在?是为了写出我心。既然是这样的那么上面的恐惧都不是问题了。
为什么不是问题呢?这跟下一个分享点"理解与互动"有关。(续更。。。)
记录于180907 21:51(7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