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给学生讲到电学的欧姆定律,在进行实验探究的时候,我对三个学生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方式。
第一种,是我直接讲解这个实验的原理,以及我们怎样做这个实验,并最终得到怎样的结论。学生对我讲解的内容能非常快的理解,但是在做题的时候,经常不知道误差来源是什么,应该怎样进行实验步骤及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但是学生P的迁移能力比较强,所以做了几题后就比较熟练了。
第二个学生W,我提出了探究的目的,并且引导学生得出了实验的原理图,但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每次学生不知道如何操作或操作出错时,我会直接指出她的错误及改正的方法,最后学生测出数据得到结论。实验结束后,学生W做做题的时候依然和P存在一样的问题,并且因为她的物理思维不足导致后面的题正确率都不高。
第三个学生L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我完全让她自己进行操作,最开始她的电路完全是错误的,损坏了实验器材,我也没告诉她应该怎么改,她自己一点点尝试这修改,最后终于完成了实验。在后面的答题中,她的水平明显比前两位同学要高,题目中提到的问题和现象很多她在动手的过程中都遇到过,所以能很快就理解到题目。更让我在意的是,其中有一道故障分析题她得到了我都没有想到的一个答案,我还很惊奇她竟然能想到会有这种情况(因为涉及到后面的知识,还需要学生的分析能力很强),原来这是她在实验中刚好出现的问题。
综合对上述三位同学的教学方式和她们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讲授法虽然有效,但往往太过抽象
对同学P采用的是讲授法,虽然她能都听懂也能理解,但是因为把实验直接用文字描述,缺少了具象,学生是很难真正掌握的。所以虽然她们感觉自己理解了,却在做题的时候不如人意。
初中生的思维还不足以进行很抽象的推理,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是化抽象为具象,而不是相反。
2.练习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思考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新知的时候对概念能很快就掌握,但是做题却很痛快,但是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学生的答题准确性会逐步提高。特别是对初中生来说,知识比较浅,考点不多,所以做题多了基本能遇见大部分题。
但是对于高中知识来说,密度太大,考点太多,只是单纯练题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会迁移,学会总结,学会思考,这样才能越来越得心应手。
3.只是让学生照着老师要求的做,是不会有多大效果的。
从W和L的例子可以看到,虽然都动手做实验了,但是最终的成果相差比较大,究其原因,前者更多是照着我说的在动手,其实只是一个实践者;但后者考自己摸索,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就会有更多思考,有会注意到更多细节,同时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件好事,这让问题直接暴露出来了,所以学生不要因为自己平时考不好而焦虑,要正确看待犯错的价值,错误最好是犯在平时,而不是犯在关键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