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和写作之间的最本质的区别。演讲和写作,看上去都是思想的输出,但是它们之间的鸿沟,不是一个用嘴,一个用笔,一个用语音,一个用文字,而是写作可以是为自己,而演讲必须是为现场。所以一个文字高手要想变成演讲高手,需要练的不是口才,不是语速,更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口音,而是得有把文字里的信息和逻辑还原为现场的能力。这有点像把一颗晒干的海参泡发还原的过程。
概念尽可能变成场景;
道理尽可能变成故事;
事实尽可能变成对比;
排列尽可能变成递进;
首先,概念尽可能变成场景。我举个例子,比如你要说,我原来是个程序员,但是我后来发现养猪很赚钱,所以我现在在农村养猪。你看,这是一个很大的人生转变,但是在演讲中说,这句话里只有几个概念,听众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如果你换一个说法,加入几个场景:“几年前,我的孩子向他的同学介绍起他爸爸的时候,都会骄傲地说,我爸爸是个程序员。但是现在呢?我孩子只能不好意思地说,我爸是个养猪的。你看,明知道可能让孩子不好意思,为什么我还要做这个选择呢?下面我说说我的道理。”你看,这是不是就是一个很好的演讲开场白?那在传达的信息上有什么变化吗?没有,只是找了一个观众可以想象和理解的场景,把概念放进去了而已。在西塞罗的演讲词当中,你会发现大量这样的技巧。
“道理尽可能变成故事”。故事的力量,你肯定懂的。一个好故事的作用就是把信息和逻辑还原到了一个场景里。
“事实尽可能变成对比”。比如,我要是说,我罗胖减肥了30斤,这就是个事实而已。但是我要是说,我罗胖减肥了30斤,什么概念?你去买30斤猪肉看看,那是能放满一澡盆的。是不是效果生动得多。你看,讲事实,带上对比,本质上也是把一个信息还原到场景里去。
“排列尽可能变成递进”。也就是说,尽量不要在听众面前,说一二三四这种并列的逻辑,而是要带着听众步步登高。不是说,我今天给你介绍三个胖子,罗胖、张胖和李胖。这种介绍大家听不进去。而是先给你介绍罗胖,哎,这才哪儿到哪儿,给你介绍更胖的,张胖。张胖算胖吗?不是,下面出场的,才是胖得惊世骇俗的李胖。你看,横向排列的逻辑,是不是变成了步步登高的场景?
“号召尽可能变成指令”。比如,尽可能不要说,我们要减肥啊。而要说,来,我们来做一件事,买一个升降办公桌,每天站着办公不少于两个小时。你看,这也是给信息和逻辑创造一个可以感知的场景。
以上五条,只是我读西塞罗和罗斯金这两本小册子的几点感悟。如果你写了一篇演讲稿,要做公开分享,那你对照这五条,改改稿子,没准会有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