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家长群里发了一条信息:以后家长们要我传达给孩子们拿东西的信息,除了涉及健康问题以外,我都不会随便去传达了。我去传达一声非常简单,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心。请家长们理解。
为什么我会发出这样一条看似不近情理的短信呢?
听我慢慢道来。
接手三个月班主任工作了,我发现,部分家长太勤快了:孩子落了一本书在家里,赶紧送过来;落了水杯在家里,送过来;落了饭卡在家里,送过来……。如果是孩子自己打电话回家要求送过来,那还可以理解。关键是绝大多数落了东西的同学,都还没想起要去找时,家长已经主动送过来了。连家长自己都说,每次都提醒了收好收好,为什么每个星期总会落东西在家里呢?
我说:因为反正永远会有人提醒他们或者帮他们送过来,所以,落下东西有什么可怕的呢?爸爸妈妈总会在后面帮他们收拾的,为什么自己要花心思去记住自己该带什么呢?人都是有惰性的,可以少花一秒钟动脑,都可以放松一秒钟啊!既然家长愿意帮自己动脑,自己为什么还要费那个脑筋呢?如果你做老师,你就会发现,那些不肯动脑、成绩差的学生,通常会有一个凡事包办的爸或妈或其他长辈在身边。
如果,孩子已经落下东西,又没有人帮他们解决,他们自然会想办法去解决——比如打电话回家请家人送过来,比如借同学的用用。而你一旦送过来了,他连这一点点思考都省下了。孩子的懒于思考,最初是谁造成的,你能看出来了吗?
有些家长太爱担心了:天气变冷了,赶紧送衣服被子过来,送吃的、用的等等。其实,他们送来前,绝大多数是与孩子约定好了时间。但家长们不放心啊!他们生怕自家孩子冻着、饿着了,所以即使是约好了的,送到时,也要班主任去通报一声。
这种做法明显是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什么是约定?约好定好的事,就要遵守,如果是孩子自己忘记了,没有在指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地方(门卫室)去拿,有损失了(自己被冻着了、食品变质了吃不了)也应该由自己承担。损失过一次之后,下次就能学会什么是约定了。这其实是很好的教孩子负责的态度——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正是因为看到许多家长正在重复我当年的错误,所以,我才会在群里发布这样的消息。
养孩子的过程就像是制造产品。我们往往是用错误的方法“制造”出了令自己不满意的“产品”后,对着“产品”横挑鼻子竖挑眼,觉得这个“产品”怎么这么不让自己舒服?他们怎么能成这个样子呢?他们对得起我的苦心吗?可是,我们有没有反思过,是谁制造的“产品”?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制造“产品”的方法对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