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浥芝的读书笔记)
(美)尼尔.布朗 斯图尔特.基利 著
前言
A、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提关键问题。只有通过关键问题层层考验后形成的决定和看法,才能让我们觉得更加理直气壮。B、我们遭遇到普遍的极度无数证据、语言草率、错把声高当有理的情况。满足于似是而非,或者说对真相漠不关心的态度正变得越来越普遍。C、这本书的既定目标——传授批判性的提问技能。
第1章 学会提出好问题
引言:一切从批判性思维开始
1、你需要发展相关技能,树立正确态度,这样才能自行判断出哪些观点能为我所用,从而形成你自己的观点。2、作为一个富有思想的人,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如何回应,你必须要做出选择。3、另一种更为积极进取也更令人钦佩的方法是提一些较为有力度的问题,以便对自己所经历的东西到底有多大价值自行做出评判。4、通往合理结论的道路往往从问题开始,并且一路都有问题相伴。
激发你的批判性思维
1、批判性思维:(1)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3)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2、本书的目的:激发你朝这三个方面全面发展。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他记住作者说理论证的全部过程,但不对其做任何评价。(1、两个显著优点:A、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千头万绪,而你获取的知识将会为以后进一步展开复杂的思考打下坚实的基础。B、相对而言,这种思维方式是被动的,它并不需要你绞尽脑汁地去冥思苦想,因此来得轻松而有快捷,尤其当你看到的材料本身已是井井有条又生动有趣时,这种思维方式更显成效。2、一个及严重、极致命的缺点:对各种纷至沓来的信息和观点如何做出取舍,它提供不了任何方法。)
淘金式思维: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要求读者问自己一系列既定的问题,旨在找出最佳判断或最合理的看法。(自己掌握主动权,选择该相信什么忽略什么。做出决定和取舍,就得带着一定的态度去读书,即带着问题去读书。需要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作者在向你细说原委,而你则随时准备与之辩驳,虽然作者本人根本就不在场。)
脑海里存一份淘金式思维的清单:1、我有没有问“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他的观点。2、在我想到别人的说法可能有问题时有没有把它记下来。3、我对别人说过的话有没有进行客观评价。4、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我有没有在别人合理说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结论。
淘金式思维举例:美国该禁枪吗?
1、只要提几个适当的问题,你就会发现文中作者的论述存在很多不足。比如,你可能对这几点非常关心:(1)作者提到的“绝大多数人”或“典型的杀人犯”是个什么概念?是否意味着剩下来的那“少数人”当中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杀人犯出于一时冲动而枪杀了自己的亲人?(2)“枪支持有者”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主张枪支管制的人竭力推动禁持某些特种枪支,而这一部分人持有的正是这些特种枪支?(3)文中引用的几个研究到底有多大说服力?作者提供的研究样本是不是很充分,是不是随机抽取的,是不是涵盖了不同人群?(4)有没有什么枪支管制的潜在好处文中没有提及?有没有和作者观点向左的重要研究成果作者略过不提?(5)每年有多少人死于手枪之下,而实行手枪管制的话这些人可能根本就不会枉死? 2、批判性的提问时检索信息和搜寻答案的最好方法。
正确答案莫非只是神话
1、物质世界的科学难题最有可能找到准确的解答,只要不钻牛角尖,大家几乎都可以接受。2、而问题一旦涉及人类的行为和这些行为的意义,情况就变得截然不同。3、面对社会问题的辩论,很难有一个观点可以让你一锤定音地宣布,“在这个问题上,只有这个观点才完全正确”。4、本书就会重点围绕这些社会问题的辩论而展开。
最好先问一问”关我什么事“
一寸光阴一寸金,在决定花大把光阴去客观评估一个问题之前,最好先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关我什么事?”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可以用来:1、捍卫自己的观点,2、评价和修正自己的初始观点。【弱势批判性思维(weak-sense):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强势批判性思维(strong-sense):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Richard
Paul 理查德.保罗)】
亲自动手才更有乐趣
1、学会批判性思考问题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对一个思想或观点说“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回答恰如其分,这样做让他觉得无比满足。2、勤于练习的重要性
也许我们根本就是问错了问题
关键问题一览:(1)论题和结论是什么。(2)理由是什么。(3)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4)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5)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6)证据的效力如何。(7)有没有替代原因(8)数据有没有欺骗性。(9)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10)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1、批判性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取长补短。2、价值标准和别人。3、价值观:人们认为较有价值而没有明说出来的观点。它们树立了一定的行为准则,据此我们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品质高下。4、批判性思考的人拥有的主要价值观:(1)自主性。(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形成自己的结论)。(2)好奇心。要想充分利用淘金式思维了立身处世,你需要兼听博观。,对自己遇到的一切不断提问。(3)谦恭有礼。我们每个人能做会做的事都非常有限,当我们躬自反省时,会回想起苏格拉底说过的话:“我唯一所知的就是我一无所知。”(4)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5、不论怎样,有理有据做事要信心百倍,下结论时不可犹豫,但一定要留有余地,三思而行,最好扪心自问一下:我的结论有没有可能是错误的呢?
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
1、宁可在理由充分、证据确凿时反复无常,也不要在缺乏论据、强词夺理的结论上执迷不悟。2、更明智、更进步的做法是一旦思考,目的就是让我们的思想更有深度,让我们的思想更加精确。3、请记住: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
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
1、最重要的一点,当你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时候,一定要让别人明白你好学上进。此外,要让他们相信你的本意是好的,如果你同意他们存在分歧,不管这些分歧有多重要多严重,都不应该以口诛笔伐而收场。2、让谈话继续下去的策略:(1)尽量阐明你对别人言论的理解,不妨问一问:”我好像听你说过这个。“(2)问一下别人,有没有证据能让他改变他的观点。(3)提议暂停一段时间,你们可以尽量找到支撑自己结论的最佳证据。(4)问一问别人,为什么他认为你据以形成结论的那些证据显得不堪一击。(5)尽量弥合分歧。如果你接受对方的最好理由,并将这些理由和你的最好理由放到一起,有没有发现一个你们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心结论呢?(6)寻找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或其他一致同意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找出对话中分歧产生的原点。(7)好奇心再强,也要表现得体贴关心和不温不火,一旦讨论的语气升温,就要不断提醒自己,你是来虚心学习的,不是来舌战群英的。(8)确保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都表现出谦恭的样子,而不是摆出一副全知全能、目空一切的架势。3、营造交流会话的友好氛围
一厢情愿是批判性思维的最大劲敌
有一种一厢情愿的思考方式叫做奇迹式思考(magical
thinking)。有些事当科学还不能提供较能令人接受的解释时,人们多喜欢依赖奇迹作为结果解释来理解这些事物,或者试图用奇迹来掌控科学无法掌控的那些事物。
第2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是什么“问题和”应不应该“问题
引发讨论的问题或争议分两类问题:描述性、规定性。【1、描述性问题(descriptive
issues):指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2、规定性问题(prescriptive
issues):指对什么该做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
他到底在说什么啊
1、人们应该怎样着手来确定基本问题或者论题呢?2、当问题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找准结论。我们只有找到结论才能进行客观评价!3、结论: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他想让我相信什么结论
1、纯观点(mere
opinion)没有证据支撑的断言。请记住:你相信一个陈述(结论)是因为你认为它由其他看法所支撑,这就是在进行推理。2、找到结论后,使用这个关键问题:基于支撑这一论断的所有材料,我该不该接受这个结论?
找到结论有线索可循
线索一:问问论题是什么。(1、看文章标题,2、看开头第一段,3、前两条没用,往下浏览几段。)。线索二:寻找指示词(indicator
word)如:因此(consequently),
表明(suggests
that), 由此可知(therefore), 由此得出(thus), 因此可以断定(it follows
that), 我要说的重点是(the
point I'm trying to make is), 显示出(shows
that), 证明(proves
that), 告诉我们(indicates
that), 问题的实质是(the
truth of the matter is)。线索三: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如:文章开头和结尾)。线索四: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如:例句;数据;定义;背景资料,证据)。线索五: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线索六:问一问”所以呢?“(因为结论常常都是含蓄的)。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1、写作之前先将论题的范围尽量缩小2、引导读者得出你的结论
第3章 理由是什么
理由:即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请记住:只有当你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你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论证=理由+结论)
他为什么相信这个观点
1、在你确定一个人的推理结构时,你应该把每一个好像被作者拿来支撑其结论的观点都当成理由,即使你根本不相信它实际上能为其结论提供多大的支撑。2、你想对做出这一论证的人尽量公平,你就需要利用施惠原则(principle
of charity):首先假设这个论证是最无懈可击的,理由很充分,然后再着手进行评价。
找到理由有提示词
1、由于(as
result of)。2、因为这个原因(for
the reason that)。3、因为这个事实(because
of the fact that)。4、鉴于(in
view of)。5、由以下材料支撑(is
supported by)。6、因为证据是(because
the evidence is)。7、研究显示(studies
show)。8、第一,第二,第三(first...second...third)。
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成型
1、自己摸索出一套规则来确定哪种类型的证据在特定场合下使用较为合适将特别管用。2、你经常要问:”哪一类证据可以用来证明这个断言?“然后确定这样的证据是不是可以找到3、当作者或演说者尽力证明一个描述性结论,对”为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通常就是证据。4、请记住:结论本身并不是证据,它是一个由证据或其他看法支撑起来的看法。5、让理由和结论一目了然。6、找到一篇文章中的理由并有效组织它们的一些线索:(1)圈出指示词。(2)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理由和结论,或者在理由下面划线,用彩笔给结论做标记。(3)在页边给理由和结论编上序号。(4)读完长篇大论后,在文章结尾处按顺序列出所有理由。7、使用这个关键问题。8、先有理由,再有结论。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1、在做出结论前要探究可能存在的种种理由。2、找到涵盖你的论题的主要刊物。3、帮助读者确定你的理由。
第4章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将论证结构图放到更清晰的焦点之下仔细审视。准确辨认关键词或短语的确切含义是决定你是否同意别人观点的必要步骤。只有理解了关键术语和词组的意思(无论是直接的还是含蓄的意思),你才能对一个论证进行评价。关键问题:哪些词或短语意思不明确?】
1、让人捉摸不透的多义词。(我们在读书或听讲的时候,一定要强迫自己去寻找那些意思不明确的词或短语,否则你就会抓不住要领。)
2、找准关键词。【找关键词的线索:A、检查论题看有没有关键词。B、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或短语。C、留意抽象的词或短语。D、通过反串(reverse
role playing.采用与作者相反的立场)来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或短语下不同的定义。】
3、检查有没有歧义。(1)(关注每个词或短语,问一问自己:”我知不知道它的意思?“要回答这个重要问题要克服的障碍:A、你自认为和作者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你需要避免这种想法,而要养成不断提问的习惯,不停地问”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而不是”我就知道你是这个意思“。B、认为术语只存在一个明显的定义。很多术语都不是这样。别忘了问一声:”这些词或短语中有没有哪个会有不同的意思?“
(2)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4、判定歧义。步骤:想象词语画面—>无法显示—>意思不明确—>重要歧义。(对于批判性思考的人而言,只有出现在分析推理过程中,意思不明确的词才最为关键。)
5、看看上下文,这才是他的真实含义。
6、字典里的定义不一定适合文章里的情境。【字典里的意义通常表现为三种方式:同义替换、举例说明、具体标准定义。(有用的定义会指明具体的使用规则,而且越具体越好)】
7、小心那些包含感情色彩的词语,它会让你的思维短路。【A、你认为哪个对社会的威胁更大:全球变暖还是气候改变?B、你更愿意投票支持税收宽免还是税收减免?C、你是不是更愿意投票支持消减死亡税而不是遗产税?)。(1)那些激发强烈情感反应的术语被称为附加情感色彩的术语(loaded
terms)。它们感动我们的能力大大超越了他们本身的描述性含义。这些术语给批判性思维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因为他们暂时让思维短路,通过直接连通情感线路来绕过描述性的意义通道,从而欺骗了人们的思想。(2)歧义并不都是偶发性的事件。任何一个像利用语言来激发我们情感共鸣的人都会利用这些可能藏在我们心中的情感。他们既可以使用激发我们心中对某些想法的正面情绪反应的语言,也可以使用抑制我们心中负面情绪反应的语言来达到目的。(3)一定要对术语引发你怎样的感情保持高度警惕!
8、谁想要说服你,谁就得负责解释清楚。
9、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A、(你一定要抵住诱惑,千万不要以为这个词的定义众所周知。)要时刻留意歧义。从另一个人的视觉了探究你的论证。B、你一定要确保读者和你面对的是同样的结论和理由。如果你害怕自己的表达不明确,那就仔细界定你的术语。
第5章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没有说明出来的想法称之为假设assumptions.具有这些特征:1、隐藏或没有明说出来;2、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3、对判断其结论有较大影响;4、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
到哪儿去找假设(先检查理由,然后检查结论,寻找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找出幕后遥控的价值观假设(这些不同结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价值观冲突的存在,或者说由不同参照衍生出来的不同价值观。)(价值观假设 value assumption,就是在特定情形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偏向。)
两种价值观冲突时宁可要哪个
典型的价值观冲突(如:忠诚-诚实;该不该告诉父母姐姐有药瘾)
对方的背景可以作为价值观假设的一个线索(在寻找价值观时,你应该尽量一直说明价值倾向。)
可能发生的结果是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
如果辩论的人采取相反的立场,他们会关心什么(找出价值观假设的其他线索:1、调查作者的背景。2、问一下“为什么作者的立场产生的结果对他而言显得那么重要?”3、寻找类似的社会辩论,看看同类的价值观假设。4、使用反串的方法,采用与作者相反的立场,看看哪些价值观对这一相反立场显得非常重要。5、找一找常见的价值观冲突,例如个体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的冲突。)
一个例子:关于竞争与合作的辩论
价值观及其相对性。
找出没说出来的描述性假设。(没有说出来的关于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怎么样的一种看法称为描述性假设。)
找到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1、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存在的鸿沟(不断追问:“你怎么从这个理论得出这个结论?”问一问:“理由成立,要得出这个结论还需要哪些东西成立才行?”为了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你会发现问一问“假设这些理由都成立,有没有可能这个结论仍然是错误的呢?”将会很有帮助)。2、寻找没有明说出来的支撑其理由的那些想法。3、将自己置于作者或演说者的立场。4、将自己置于反对的立场。5、将自己置于反对的立场。6、认识到有可能存在其他方法来获知理由中提到的好处。6、避免表述不完全成立的理由来当作假设。
避免浪费时间分析无意义的假设。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6章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所谓谬误fallacies,就是在推理过程中的欺骗手段,作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采纳其结论。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判定结论的可接受程度或者价值大小。)
不用死记硬背各种谬误的名称也能找到推理中的谬误。【身攻击谬误 ad hominem fallacy(拉丁语ad
hominem意思是“针对个人”),人身攻击之所以属于推理谬误,是因为进行论证的个人品格或者兴趣如何通常和其作出的论证的质量毫无关系。它是在攻击送信的人,而不是在讨论送来的信息。】
有可能假设是明显错误的。(找出结论和理由——>记住结论并思考你认为可能与其有关的理由,将你的理由与作者的理由作比较。——>如果结论支撑某个行为,那就判断理由是否表明了某个特殊/具体的优点或不足,如果没有,就要当心——>问一下自己:“如果理由成立,一个人要相信什么才能从逻辑上支撑这个结论,他还得相信什么才能让理由成立?”从而找出任何可能存在的假设—>问一下自己:“这些假设有没有道理?"如果是明显错误的假设,那你就找出了推理中的一个谬误,这个推理也就可以放到一边不管了。——>看看有没有一些强烈诉述你的情感的词组可能干扰或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没有考虑到相关理由。)1、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 fallacy):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回去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了防止这类连锁事件发生。2、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searching
for perfect solutions fallacy):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应该采用。
推理理由谬误百出。【1、偷换概念谬误( equivocation fallacy ):在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不同含义之间的转换被人出来,这个论证就讲不通了。2、诉诸公众谬误(appeal
to popularity fallacy,Ad Populum):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来竭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地假设大部分人喜欢的一切就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3、诉诸可疑权威谬误(appeal
to questionable authority fallacy):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4、诉诸感情谬误(appeal
to emotion):诗乐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感情有害怕、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5、稻草人谬误(straw-person
fallacy):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这样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6、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either-or
false dilemma fallacy):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7、乱扣帽子谬误(expaining
by naming fallacy):错误地假设因为你为特定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合情合理地解释了这一事件。】
警惕分散注意力的干扰。【1、光环效应谬误: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情某件事而不去细致检查其理由。2、转移话题谬误(red
herring fallacy):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被插进来,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面转移走,通过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来帮助赢得一场论战。这个例子中的谬误顺序如下:a、甲主题正被讨论;b、乙主题被介绍进来,好像和甲主题有关,实际上并不相干;c、甲主题被置之不理。】
愚弄人循环论证。【1、循环论证谬误(begging
the question fauacy):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推理错误小汇总。(1、对人不对事。2、使用滑坡推理方式。3、表现出寻找完美解决方案的趋势。4、用模凌两可的话隐瞒真相。5、不恰当地诉诸公众意见。6、诉诸可疑权威。7、诉诸情感。8、攻击稻草人。9、呈现虚假的两难情形。10、通过恶语中伤来解释。11、将注意力从论题上转移开。12、通过光环效应来让读者分神。13、循环论证。14、介绍另一个话题来转移注意力。
扩展你关于谬误的知识。【推荐:戴默(Damer)的《抨击错误推理》(Attacking
Faulty Reasoning)】
轮到你自己写时
第7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
我为什么要相信它。(有些事实断言比其他事实断言显得更加可靠。在我们判断一次交流活动的说服力之前,我们要知道哪个事实论证最为可信。怎么确定其可靠性呢?问这些问题:1、你的证明是什么?2、你怎么知道它是真的?3、证据在哪里?4、你为什么相信它?5、你确定它是真的吗?6、你能证明吗?
事实断言可靠吗
证据从哪儿来(在三种情况下我们最倾向于同意它是事实断言:1、当这个断言表现为无可置疑的常识,比如这样的断言:”举重可以锻炼出身体中的肌肉。”2、当这个断言在同一场交流中被很多过硬的证据合理地加以证实,或者由我们所知道的其他证据来证实。)本章所关心的是第三种情况。确定证据的适当与否需要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证据的效力怎么样?”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问:“我们所说的证据到底是什么意思?”
直觉作为证据可靠吗(直觉:我们相信自己对某件事有直接的洞察力,却不能有意识地说出理由的过程。)作为批判性思考的人,我们只是想查明那些依赖于直觉的断言有没有其他类型的证据来证明。
个人经历作为证据可靠吗【以偏概全谬误(hasty
generalization fallacy):一个人仅根据群体中极小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结论。】
典型案例作为证据可靠吗9当心那些引人注目的典型案例被人用作证明!因为生动具体的案例诉诸我们的情感,它们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不再纠缠于它们作为证据的价值,不再搜寻其他更为相关的研究证据。别忘了问自己一声:“这个例子有没有代表性?”“有没有强有力的相反的例子?”“这个例子被提及的方式中有没有偏见存在?”
当事人证词作为证据可靠吗【当事人证词(personal
testimonials):引用具体当事人的这些说法。】(用处不大,大多数情况我们对这类当事人证词无须过多关注,直到我们找出它们背后更多相关的专门知识、兴趣价值观和偏见等。(特别小心的有关这类的问题:选择性、个人兴趣、省略信息、人为因素。)
专家意见作为证词可靠吗(1、你应该记住的是专家也会常常犯错误。同样,他们内部也常常意见不统一。2、也不能毅然抛弃一个断言。采取的一个有效步骤:检查一下那些持有不同观点、不同预期、不同价值观和利益的各路专家是不是同意他的断言。问一下:“这个专家是不是因经常做出可靠的断言而名声在外?”
引用套引用的问题。(这些引证给人一种支撑证据的幻想但是绕过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个原始专家的断言到底有多大可信度?如果你遇到诉诸专家意见的情况让人很难确定原始断言的要点,这时候你要加倍提防。)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1、期待批判性的读者;2、判定你要不要更多的证据;3、你的学术写作和证据。)
第8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个人观察作为证据可靠吗(判断有没有过硬的理由来信赖。最可信的报道往往是基于最近得来的观察,而且是几个人处在最佳环境里同时得出来的观察,他们没有和观察的事件有关的明显而又强烈的期望值,同时也不带有任何偏见。)
研究报告作为证据可靠吗(科学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1、它追求的信息是以可公开验证的数据的形式出现的。2、可控性(可使用特别的程序来减少观察和研究成果诠释中的犯错率)。3、语言的精确性(力图在语言运用上做到精确和前后一致)。科学研究,如果进行得比较理想的话,是我们获得证据的一个最好的来源,因为科学研究强调可实验性、可控性和精确性。)
研究结果能采用吗(科学研究作为证据:赞成:1、科学研究能接受公开验证;2、研究可使用控制来让外部影响因素最小化;3、科学研究使用语言方面能做到精确和前后一致。反对:1、研究的质量和人为因素变化非常大;2、研究结果常常相互矛盾,事实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改变。3、研究结果只能支持结论;4、科学研究室人类活动,它会受到歪曲,而且主观因素在所难免。)。强求性谬误(impossible
certainty fallacy):认为一个研究结论如果不是百分百确定的话就应该被抛弃。(评价科学研究的一些线索:1、报告的资料来源的质量怎么样?2、除了资料来源的质量外,交流中有没有其他的线索显示这项研究完成得很出色?3、研究进行的时间离现在有多久,有没有理由让人相信研究结果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4、这项研究的结果有没有被其他的研究重复过?5、持论者在选择研究的时候是怎样精挑细选的?比如,有没有得出相反论证的相关研究被他忽略不计?研究人员是不是只选择那些支持他的观点的研究?6、有没有什么强势批判性思维的论证?作者或演说家对于先前那些支持他的观点的研究有没有表现出一种批判的态度?持论者有没有表现出要进一步加以证明的意愿?7、有没有理由让人蓄意要歪曲这项研究?8、研究的条件是不是人为制造的并因此遭到扭曲变形?9、根据研究样本,我们概括的范围到底有多大?10、研究人员所使用的调查报告、问卷调查、等级评定或其他测量结果有没有偏见或歪曲的现象存在?)
样本能够代表整体吗(有几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必须要铭记在心。1、样本的覆盖率必须要大到足以产生概括或得出结论的程度。2、对研究者将要从中得出结论的所有事件的类型,样本必须覆盖足够的范围或者说包含足够的多样性。3、样本的随机性越大越好。)
调查和问卷的回答真实吗(要使其变得有意义:1、必须是实话实说。2、有很多调查问题的措辞显得含糊不清,这样的问题可以做出多重解读。3、调查本身所包含的很多偏见让它们变得更加可疑。)小心查看问题的遣词用字!哪怕是片面的调查也可能会承载大量的信息,但是你需要知道偏见之所在,以防止自己过分被调查结果所说服。
一个例子:对取消终身教职的批判性评价。(有没有什么过度概括的证据?有些地区、有些职业、有些年龄段的人是否比其他人群抽取得更多?调查的问题本身有没有存在偏见? “让教师有了铁饭碗很难失业”这样的句子突出了教师长俸制消极的一面,显示出所提的这个问题时一个暗含反对教师长俸制的问题。
类比作为证据可靠吗(类比既能激发深刻的见解同时又能蒙蔽我们。)错误类比谬误(faulty
analogy):有人提出一个类比,其中却存在重要而又相关的不同点。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9章 有没有替代原因(rival causes)
有果必有因
可能的原因不止一个(得到的教训:1、很多类型的事件都可以通过各种相互替代的原因来加以解释;2、专家可以检查同一个证据而发现不同的原因对其加以解释;3、大部分持论者只给你那些他们喜欢的原因,独立思考的读者或听众必须自己找出替代原因;4、想出替代原因是个创造性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这类证据不会是一目了然的;5、最后,特定因果断言的确定性和言之成理的替代原因的数量正好成反比。因此,找到多个替代原因可以让批判性思考的人真正变得理智而谦虚。)
找到更多的替代原因(1、我能不能找到其他的方法来解读这个证据?2、还有什么别的可能会引发这个行动或者导致这些发现?3、如果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哪些东西我可能会当成重要的原因?4、如果这个解释是不正确的,还有什么别的解释可以说的通?)
唯一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causal
oversimplication fallacy):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
组间差异的替代原因(记住:很多种因素可能引起研究组之间的差异!)
相关不能证明原因关系(记住:有相关并不能证明存在因果关系!当你发现一个作者指出两者的特征之间有联系来支持他的一种假设,记住问他一句:”有没有其他原因也可以解释这种联系呢?“)。因果混淆谬误(confusion
of cause and effect fallacy):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相混淆或是认不出两件事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这之后”不等于“因为这个”【事后归因谬误(post
hoc,ergo propter hoc fallacy):假设某件事乙是由另一件事甲所造成的,仅仅因为乙在时间上紧随在甲之后。】记住:一件事紧接在另一件事后面发生的这一发现本身并不能证明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这可能只是一个巧合。
很多事件并非只有一种解释(千万不要贸然接受你所遇到的事件的第一个解释)。
哪个原因更合理(比较理由时使用的标准:1、逻辑上的合理性;2、和你所学其他知识之间的一致性;3、以前解释或预测事件的成功率)。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发掘潜在的原因。(一旦你选定了一个论题,下一步就是竭力思考这个问题可能存在的答案。)
逐步缩小潜在原因的范围。(应该特别准备吸收到论证当中的文章是不是真的展现了一种因果关系。)
第10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不知来历的和带有偏见的数据(记住:在对这样的数据做出反应之前,我们先要问一声它们是怎么得来的。
令人困惑的平均值【1、平均数(mean):把所有数值相加然后用总数除以相加的数值个数。2、中位数(median):将所有数值从高到低排列,然后找到位于最中间的数值。3、众数(mode):将所有数值排列好,计算每个不同数值出现的次数或每个不同数值范围出现的次数,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当你见到平均值时,一定要记得问一下:”是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选择的平均值不同会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把一个结论改头换面包装成另一个结论(策略:对持论者提供的数据视而不见,然后问自己:”什么样的统计数据作为证据在证明他的结论方面会有帮助?“然后,将”所需“的数据和所给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难以吻合,你可能就发现了一个数据上的欺骗。)
省略数据也是欺骗(在你判断数据的影响力之前还需要哪些进一步的信息? 当你遇到听起来让人动心的数字或百分比,一定要当心!你可能需要其他信息来判定这些数字到底有多让人动心!当只有绝对数值摆在眼前时,问一问百分比是不是有可能帮你做出更好的判断;当只有百分比出现在眼前时,问一问是不是绝对数值会丰富它们的含义。)当你遇到数据的时候,一定要问一句:“有什么相关的信息缺失了?”
表达方式不同效果更加动人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以吸取教训。(要想小心对待带有数据的论证,你可能要从论证中专门拿出点时间来解释这些数据是怎样产生的,数据的含义,以及数据存在的局限。
第11章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接受说服之前,先打个问号(你应该记住几乎任何一个你所遇到的信息都有一个目的的。重要的省略信息就是那些影响到推理过程的信息。)
不完整的推理在所难免(1、时空的限制。2、我们大部分人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都很有限,如果信息长得没完没了我们就会觉得厌倦。因此,持论者有必要让他们的信息尽快传达给目标受众。3、进行论证的人所拥有的知识总是不完全的。4、省略某些信息的原因是作者直接了当地想要欺骗你。5、为什么省略信息变的这样肆无忌惮?因为那些尽量给你提建议或想要说服你的人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常常和你的并不相同。)
识别省略信息的线索(遇到常见类型的重要信息的一些提示:1、常见的反驳论证。a、反对的人会提供什么样的理由?b、有没有研究和所说的研究相冲突?从、有没有备受尊重的权威人士提供的例子、证词和观点被省略掉,或者支持论证的对立面的类比被省略? 2、遗漏掉的定义。如果关键词用另一种方式定义,这个论证会有怎样的不同?3、遗漏的价值观偏向或者视觉。a、不同的价值观会不会产生处理这一论题的不同方法?b、从与说话者或作者不同的价值观出发会产生怎样的论证?4、论证中所指的“事实”的来源。a、这些“事实”的来源是什么?b、事实断言是不是由出色的研究或者可靠的来源支撑?5、用来获得事实的程序细节。a、有多少人完成这个问卷调查?b、调查的问题是怎样措辞的?c、调查对象有没有大量的机会来提供与问卷选项不同的答案?6、收集或组织证据的其他技巧。a、访谈研究得来的结果和书面问卷查得到的结果可能有怎样的不同?b、实验室实验会不会产生更可靠更丰富的结果?7、遗漏掉的或者不完整的数字、图表、表格或者数据。a、如果数据包含早期或者后来的证据看起来会不会不一样?b、作者有没有故意“拉长”数字让差距显得更大一些?8、省略的结果,不管是正面反面结果,短期长期结果,还是提倡和反对的结果。a、论证有没有遗漏了提议的行动所带来的重要的正面或反面结果?代价是什么?好处又是什么?b、我们需不需要知道行动对下列任何一个领域的影响: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生物的、精神的、健康的或环境的?9、当为特殊的预测技巧进行辩护时省略掉预测的失败,或者预测的失误。a、当“通灵巫师”或者“直觉主义者”推销他们的特异能力时,我们需要追问他们的预测被证明不真实的概论有多少。b、我们需要知道经济学家、理财顾问、体育运动赌博人士和政治权威人士预测失败的概率,如何要知道他们成功的概率一样,然后我们才能得出结论说他们拥有特殊的才干。)
考虑是否有负面效果(被提倡的行动的潜在负面效果。)(在考虑省略掉的信息时要记住问一句:“这个行动潜在的、长期的负面效果是什么?)
面对信息缺失的现实(你必须在找不到缺失信息时确定你是否还有可能得出一个结论。推理的过程从来都是不完整的。这样,自动声名只要信息仍然找不到你就不能做出决断,那就会阻止你形成任何观点。)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你必须问自己:”如果我的读者知道这个信息,这会怎样影响他们对我的论证的反应?从另一个角度,假设那个人在评价你的论证之前想获得什么样的信息,他们能不能再你的作品中找到这些信息呢?)
第12章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各种假设和多个结论(结论只有在某人对理由的含义进行特定的解读或者假设之后才能得出来。
二分式思维方式: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性【二分式思维方法(dichotomous
thinking):将一个可能存在多种答案的问题假设成只有两个可能的答案。】
两面还是多面
寻找多个结论
某个条件下才合理的结论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可能结论(辨认备选结论的一些提示1、努力找出从理由当中可以推导出的尽可能多的结论。2、使用条件句来限定备选的结论。3、重新将论题表述为“我们该怎样来处理乙问题”。)
让思维更加灵活
不是所有的结论都生来平等
更多可能的结论,更多可能的自由选择
最后的话
以上笔记始于2018年1月6日,成于2018年1月10日。
说明:书本很多例证非常到位,本笔记只记录书本框架及记录人认为的主要论述。所以你真的想了解更多,请看这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