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看的时间有些长,断断续续看了快半个月了。这本书封面做的很漂亮,浪漫的颜色。图片让我有种感觉想和自己爱人,去哪里静静的看着图片的风景。相互依靠静静的看着那美丽的景色,但是,现实中那样的景色是没有的。只能自己在生活中自己去寻找,没有相同一样的景色,只希望能找到相同一样的感觉。
期望=愤怒的前身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亲密关系了解,认为一个家庭想要过的好,是双方同样努力才可以。估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的看法吧!家庭生活本来就是,需要我们共同维持才会和谐相处的。但是,这都是我们固有的思维。也许会有人感觉不屑一顾,我的婚姻过的很好,不需要知道那么多。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婚姻真的达到了亲密关系了吗?我们认真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吧,那声音是真实的自己。
在书中我看到一种另一种亲密关系,这种亲密关系会促使我们自己成长,会达到修复我们残缺的灵魂。
从人性上来说,我们倾向于保护自我最脆弱部分,痛苦、需求、罪恶、以及耻辱的保护机制,在个人过去经历中逐渐建立起来。要突破这个保护机制,并正视我们感觉,才会发现心灵最惊人的秘密。那时我们会重整我们的自我。
责任的重要性:责怪、批评与指责是我们防御机制的关键要素。我们通过对自己的伴侣要求责任时候,责怪、批评与指责的时候,是最容易做到的,用一种道德绑架,站在高于他(她)一等的位置,加以指责对方的时候。其实是我们在摆脱自身的不安,这样的态度只会加强自我受伤害者的意识,受害者长感觉无力、无助、无价值、无法自我满足。
当我们要是责备对方的时候,想想自己为什么去责备对方,那是自己所期望的,是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对方,往往我们自己意识不到自己责备对方的时候,其实是自己内心潜在的意识,在作怪。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有那也是神,与我们无关。
当我们婚姻进入到,围城时期是很可怕的。我们都在围城里,过着自己幻想而无法实现的生活。书中说当我们处在围城阶段,那就是我们突破自己的时候,如何把亲密关系升华,如何把自己优化。有很多人感觉在自己的婚姻里多多少少是伤害的,一个人在婚姻里常常分别扮演三个角色,“拯救者”、“迫害者”、“受害者”。当一个人处于受害者的时候,这个人会在生活中找到其余两个角色,把自己受害者的角色伪装更具有说服力。这就形成了,生活的一些事,把亲密关系慢慢磨掉,剩下就是所说得围城了。书中提到了“内省”,我们对镜子中人说话,问他(她)能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
书中说“ 虽然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但是还是有一些原则是共通的”原则有六条:
1、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
2、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
3、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4、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者。
5、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
6、没有什么问题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我个人认为,当自己真的能跳出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围墙的时候。那算是达到正真的亲密关系,我的理解不是那么全面,但是我相信,只要在生活中做正在的自己,能把自己伴侣当成自己良师,那么我相信一定会出现亲密关系。
人生活在世间,我们大多数与孤独相伴,真诚希望大家能与自己的伴侣,达到那种心灵上亲密,让自己余生不那么孤独。
谢谢,大家阅读。不足的地方请大家见谅,我会努力完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