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只有我能想出如此鬼畜的题目来。
最近在二刷《三体》,突然觉得它可以和《红楼梦》类比一下。
这两部著作都是我心目中的神作,虽风格迥异,但我对它们喜爱与崇拜都是最顶级的(平心而论《三体》比不过《红楼》,但它们不同赛道,不论高下)。很多人可能觉得它们相差千里、风马牛不相及,完全没有类比的意义,不要急,我这就给它们俩牵线搭桥,让你看到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
我写过一篇对自己的文的解读人性皆恶,简单阐述了我对人性的理解,这里的“恶”并非指单纯的邪恶,可以解作“利己”,或者说自私,因为个体的利己,便成为了他人眼里的恶。
所以,东野圭吾说,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也正是东野先生的这一理念,我爱惨了他平淡到冷漠的叙述手法,《白夜行》亦是我心目中的封神之作。
我们都被皮囊包裹,谁也看不到谁的内心,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两个陌生人因为一点小摩擦而暴怒,甚至大打出手。如果不是小摩擦,这两个陌生人以其它形式遇见,比如买卖双方、求职者与面试官、钟点工与雇主等,那么他们定会和和气气亲如一家。
人性中的恶只是被社会规则遏制,当灾难、动乱来临,有几个人还能坚守和平社会的道德?当所有人都往地上吐痰、这世界一片肮脏时,你还能保持之前的卫生习惯吗?
《三体》就是这样一部叩问人性的作品,它的站位不是人性皆善,而是人性皆恶。
当叶文洁被这世界辜负,她选择了报复,把整个地球交给了三体。
人类和邪恶的关系,就是大洋与漂浮于其上的冰山的关系,它们其实是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巨大水体,冰山之所以被醒目地认出来,只是由于其形态不同而已,而它本质上只不过是这整个巨大水体中极小的一部分……人类真正的道德自觉是不可能的,就像他们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借助于人类之外的力量。
《三体》第一部 第八章 寂静的春天
善与恶的关系就是水与冰的关系,这样的阐述令人不寒而栗,你没有表现出恶,只因为条件没有达到,一旦气温跌至零度,水就会结冰。
也许你会觉得这太黑暗了,但这是赤裸裸的真相。如果有人捅你两刀你还能面带微笑地原谅他,那才是真正地超越了人性,这应不是人,而是圣母。
《三体》的核心就是一个“黑”字,人性的黑暗、宇宙的黑暗、真理的黑暗,我们行走在日光下,只是借助太阳那有限的光亮,驶出大气层,浩瀚无垠的宇宙是彻底的、无止境的黑暗,这才是世界的真面目。
所以,《三体》是一部黑的明明白白的现实主义巨作。
那么《红楼梦》呢?
《红楼梦》太含蓄了,历来争议颇大,至今没有定论。
但读过《红楼梦》的人应该都知道其中的“真假理论”,假作真时真亦假,到底什么意思?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人性究竟是善是恶?世界到底是光明还是黑暗?
如果你坚持站在人性皆善的角度,认为《红楼梦》里花团锦簇其乐融融,大家的悲剧都“封建礼教”这个背锅侠造成的,那么我不想解释什么。
近现代生出一种混淆性的声音,说红楼梦里无反派。其实搞过创作的人都知道,这说法有多可笑。
作者之所以创作,一定是要鞭笞些什么,同时赞美些什么。越是伟大的作品,其中的爱恨就越深沉。
头条作者 卓语
《红楼梦》歌颂“真善美”,但它是以“真善美”被毁灭的悲剧形式来歌颂的,“真善美”是被“假恶丑”所毁灭的,“假恶丑”的不是社会,而是人性。
如果你从《红楼梦》中看不到坏人(不是贾赦、贾珍等人,也不是王熙凤),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你根本没有读懂这本书。
《红楼梦》不像其他作品那样黑白分明,但绝不是黑白不分,它的黑白杂糅只是一种表现手法,但其中爱恨之分明、之浓烈远胜于任何一部小说。
《红楼梦》是一部黑得很含蓄的现实主义巨作。
如果你不能接受它的黑,那么你只能困于表面的“假”,如果《红楼梦》中没有黑(对人性的批判),如果贾府政治斗争失利、封建礼教的束缚是唯一的反面力量,那么它也撑不起现实主义巨作的称号,充其量不过是一部家族没落史、一碗知识分子的心灵鸡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