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财经·投资·理财读书
八月第四周 | 小岛经济学(上)之共和国诞生之前

八月第四周 | 小岛经济学(上)之共和国诞生之前

作者: Blackdooog | 来源:发表于2017-08-27 23:08 被阅读0次

    从三条鱼出发,从繁荣到崩溃。

    看书的评论都说是经济学的入门读物,但个人觉得很难说是经济学的第一本书,过于寓言式的讲述经济原理,未必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就好像小时候听故事,被情节吸引从来不去考虑背后的含义。而且这本书受奥地利学派影响很深,反凯恩斯主义。最后一部分就是怼本·伯南克

    我还只是一个经济学小白,所以从小白的角度去看待这本书。因为是一种自我学习式的解读,所以不会很精练,写起来也比较辛苦,所以先总结上半部分。

    渔网的诞生-生产力的提升

    岛上最初的三个主角都以捕鱼为生,每天要吃一条鱼每天也只能补到一条鱼,没有工具只能徒手。其中一个人饿了一天,制作出渔网,之后一天就能补到更多的鱼,因此就有了剩余的时间和剩余的鱼。

    这里面涉及到的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因为你没有影分身帮忙,且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限定时间内你只能从事某一种活动,而无法从事你所有想尝试的事情,这就是权衡取舍。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决定开始哪件事的时候考虑机会成本,决定要不要继续的时候不要考虑沉没成本,要考虑机会成本。决定都是面向未来的,是对未来的预期,因此决定做不做,改不改变方向是因为未来可能获得的利益,而不是过去投入了多少,过去投入的无法改变,一味坚持只能是增加沉没成本,而浪费更多机会,也就是增加机会成本,两种成本都在增加,除非对未来有一个非常大的期待,否则适可而止是比较好的选择。

    主角冒险放弃了一天捕鱼的时间,创造了一件工具,也就是资本。渔网出现使得生产力提高,但主角要的不是渔网,而是鱼。即人们所最需要的物品。找到生产人类所需物品更好的方式就能使得经济增长,努力使用有限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以尽可能的满足人类的需求,工具、资本以及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把鱼分出去-价值的交换

    主角有了更多的鱼之后,能做的事情也更多了,对于主角来说会面临几个问题,鱼是自己吃掉,藏起来还是借给其他人,哪种做法是对他最有利的?如果不借出去,那他就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 自己有吃不完的鱼,但这些鱼怎么储存,吃不完也不能扔掉,它还有价值吗?

    2. 假如就只捕足够吃的鱼,剩下的时间主角可以做什么?其他人都要忙于捕鱼,如果他做其他的产业,也无法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因为每个人都只有一条需要满足自己生存的鱼;

    3. 要担心自己的鱼被打劫;

    所以即使不考虑好的方面,主角也可能倾向于把鱼借出去,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借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1. 借出一条鱼,还一条鱼?主角不会有任何收益,而且对方无需劳动就有了一条鱼很可能就会去做渔网;

    2. 借出自己的网,这是更糟的选择,不仅让别人获得更多的鱼,自己却可能一无所获;

    3. 借出一条鱼,还更多的鱼。对于主角来说凭空多了一条鱼,对于其他人来说是可以还得起的。于是就会有更多的人有渔网,会有更多的鱼。

    这么看好像主角的优势会被其他人超过,但是之前主角依靠渔网获得更多的鱼也还是要花时间劳动的,而现在同样的时间却能获得比之前要多几倍的收获。

    但现在又会有一个问题,借了鱼不还怎么办?主角是要在没有任何保证的情况下借出一条鱼,那就需要考察借鱼的人的目的、还鱼的能力等等,也就是信用。这还牵扯都书后面的信贷问题,作者认为实际信贷是受有限储蓄影响的,后面会说到。

    所以岛上的人都有了渔网之后,大家看上去又在同一起跑先上了,有人可能偶尔偷懒一两天,然后借别人的鱼,之后再捕鱼换上。但是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想要更长时间的偷懒,就只能补到更多鱼,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所以主角们就成立了公司,共同开发了一款超级捕鱼工具。有了额外的时间,人们就可以真正开始做更多的事情,而有了更多的鱼也就可以用这些鱼来进行消费。鱼开始流动起来,而经济也开始发展起来。

    先要有足够的鱼,才可能有时间有资本发展更多的产业。因此说储蓄创造了资本,而资本使生产扩大成为可能。

    “鱼”非鱼

    经济不断的发展,不单单只有捕鱼这一项产业,而大家获取自己期望的服务仍然是物物交换,但是物物交换会带来很多问题:

    1. 携带不方便;

    2. 增加了交易流程,比如做长矛的其实最需要的是木头,但是打猎的人去买长矛只能给只野鸡,做长矛的人要用野鸡换取愿意接受野鸡的伐木工人;

    3. 每个人对不同物品的价值认同不是一样的;

    因此,什么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家都认同的方式,大家都需要的是鱼,那就把鱼作为一种交换的媒介,也就诞生了货币。而且鱼的价值大家都心知肚明并且意见统一的,因为一天需要吃多少与基本上大家是一致的。

    解决了统一的交易媒介之后,各个产业之间的交易就更加顺畅了。为了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鱼,就必须提高效率。为了提高效率,就必然需要分工,为什么?

    这里涉及到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绝对优势是说一个人做所有事情比另一个人效率要高,而比较优势这里还有机会成本这个概念,一个人做一件事情的机会成本要比另一个人要小,那就说具有比较优势。

    分工的好处就是,让具有比较优势的人从事相应的工作,能够大大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也是这个道理。

    效率的提高会带来成本的下降,也就会使得价格下降。在利润差不多的情况下,买的人越多赚的自然也越多。

    劳动的价值取决于你所使用的资本,资本越大价值越大。资本前面说过是获取需求的手段,可能是工具也可能是金钱。所以,最好利用可用的最有资本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你需要好一点的设备、好一点的合作伙伴等等,因为这会提高你的效率,增加你劳动的价值。

    而没有资本,或者说资本很少,就面临三个选择:

    1. 自己创造资本,但是需要承担饿肚子的风险,而且很可能失败;

    2. 借贷资本,但也可能面临还不上钱的风险;

    3. 为别人工作,这也是大部分人的选择。

    所以,没有资本的人要为有资本的那些人工作,利用他们的资本赚取相应的报酬,而资本家就可以赚取差价,资本家付出的劳动是面临损失的风险,以及出借资本的“租金”。

    书里还有这么一段,也是认同的:

    一名员工的具体价值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需求(雇主是否需要这名员工所掌握的技能)、供应(有多少人具有相同的技能)、生产力(这名员工对那些任务的完成程度如何)。要想获得较高的薪资就必须提升其价值,要么掌握极少数人掌握的技能,要么更加专业提高生产力。

    书里还说到了通货紧缩这个问题,作者的解释是因为生产率提高,货币供应稳定的话,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

    但是通货紧缩现在被认为是不好的,看了下知乎上相关问题的解释,大致理解为,大部分人认为通货紧缩是因为需求下降造成的价格下跌,而不是供给效率提高降价。因此就会面临工作机会减少,加剧需求不足,如此恶性循环,那办法就是印钱刺激消费解决需求问题。从需求的角度来解释经济是凯恩斯理论的精髓,也是作者一直在diss的地方。

    储蓄的诞生

    随着岛上的居民拥有的鱼越来越多,如何存储就成了问题,一是可能坏掉,二是面临被偷的风险。如果想把鱼用来做投资,自己又不具有判断风险的能力。

    所以,银行诞生了。

    帮助人们存储,也帮助人们投资,重点是,每个人都把钱存在这里,而所有人都同时取钱的概率又很小。

    对于银行来说,可以说在这里鱼就成了资本,人们的需求是用于购买其他东西,利用资本可以获得这些东西,你看资本的概念并没有变化,只是形式和对象变了而已。人们提供的不是常说的劳动力,而是鱼,银行利用这些鱼赚取更多的鱼,一部分自己留下,一部分以利息的方式还给储蓄的人们。

    因此,银行需要解决的是三个问题:保证贷款业务盈利;定期支付储蓄;吸引更多用户;其实不必把这种获取利益的形式和劳动获得报酬的形式区分开来,本质都是利用资本满足需求获得利益。

    利率,利率分为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一般贷款利率要更高。利率的高低和风险有关,因为是面向将来的,所以利率也可以说是折现率。

    利率也是周期性的,越高的存款利率会促进存款抑制贷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降低利率,从而促进贷款降低存款。也可以从供求关系来分析,鱼就是被需求和被供应的东西,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都适用。

    当然,书中提到了美联储(理论上是一家私有银行,但实际上呢是美国财政部的延伸)一直制定基准利率,而美国整个利率结构就是建立在基准利率之上的。在看得另一本《货币的祸害》没看完,似乎对这些内容有比较好的解读,不过没法一个周末看完,以后再分享。

    美联储调高或调低联邦基金利率并不会直接决定某家银行的贷款利率,但会影响整个市场走高或走低。通常,银行向大众收取的利率要高于它们支付给美联储的贷款利率。因此,当美联储调整基准利率的时候,企业和个人在借贷时就要多或少付一些钱。

    再加上银行之间,银行与机构之间的借贷,这就会变得很复杂。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也极其复杂。

    作者认为美联储其实和利率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它既不产生储蓄,也不因为贷款变成坏账而有所损失。积累储蓄的是民众,银行是否获利取决于管理水平。并且美联储的决定总是基于政治考量而非经济因素。低利率刺激经济,政客有政绩。

    基础设施与贸易

    基础设施能够提供人们稳定的需求满足,比如自来水、电力等,这些东西所消耗的资源巨大,而且需要统一的标准和筹划,所以自然垄断是比较好的选择,共同承担基础设施以提供服务,能够进一步解放人们在同一件事情上所需要消耗的精力,进而更好的投入到产出更大价值的工作中去。

    然而,只有基础设施项目的收益大于支出的时候才有效果。作者认为,基础设施的投资并不只是增加就业和提振经济的直接手段,而是要有收益。这个收益并不一定直接是钱到自己口袋,而是能够帮助市场中的参与者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基础设施所用的资本其实来自市场的参与者,所以要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效率。

    贸易,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就是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好。这里有比较优势的概念。通俗的说就是各自从事自己比较擅长的事情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这里的擅长是相对擅长,是和自己对比的,不是和其他人对比。当然这里的优势是用机会成本来衡量的。

    贸易壁垒是不是一种保护呢?因为有壁垒,所以会导致被保护的产业提高价格,而国内的人未必认可这个价格因而减少消费。而且与之合作的其他产业也会受到牵连,结果可能是另一相关产业大量员工失业,进而失去消费能力,导致供过于求。这个中情况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分册》里面也被很好的讨论过。

    共和国诞生之前的故事大概就是这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月第四周 | 小岛经济学(上)之共和国诞生之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di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