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一直以为读书是为了改变命运,但是命运本就无需改变。命运这个词在中国太过沉重。我们认为,一个孩子出生在农村,如果不读书,这辈子就会在农村脸朝黄土,背朝天。中国人将读书变成了一件相当功利的事情,为了钱而读书、为了改变命运而读书,但很少有人为了自己而读书。
我们都有这种经验,不管我们有多努力,能够上顶尖学府的就那么多人,总数是固定的。如果没有进入这个金字塔顶尖,那我们就会受命运压迫吗?
人类社会就像一个生态系统,每个人在这个系统里面各司其职。最理想的状态就是都在做自己。森林里老虎吃鹿、鹿吃草、草吸收阳光。在这个系统里,鹿受到了命运的压迫吗?草受到了命运的压迫吗?阳光受到了命运的压迫吗?
它们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只是在做自己而已。因为老虎只能吃鹿、鹿只能吃草、草只能吸收阳光。在人类社会里,也有这样的生态系统。在一个班上,不管老师教的多好、多用心,总是会有学霸和学渣。他们本就不是同一类人,不应该做同样的要求。学霸去做学霸的事,学渣就去做学渣的事,找到自己能做的事,能做好的事,这就是命。
明白了自己在这个大生态系统的定位、位置,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就去好好做事。能做什么程度,这就需要自己去“运”。“运”全靠自己,你运的好,就是运气好,运的不好就是运气不好。这两个阶段合起来就是命运。命运一半靠天,一半靠已。当然,这是从解析字词的角度来说。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想大多数人会有这种体会,有些人的起点几乎就是某些人的终点。
有句歌词唱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然而真是这样吗?我觉得倒过来说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在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命”的框架就已经被定好了。
我们活得越久越觉得冥冥中自有天意,这个天意就是咱们的出厂设置。回首我们一路走来的诸多反应,如果重来一次,估计大部分人还是会做同样的反应。老天爷定的“命”决定了人生这栋大楼能建多高、多宽、多长。
人作为万物之灵,老天爷对我们人类格外照顾,给了我们三分自主选择权。这个选择权就是人类的创造力。纵观全球生物,也只有人能够在有限的程度上决定自己的命运。除了人类以外的所有生物,都是跟着老天爷定的规则在走。
既然我们的命运大多数是由老天爷决定的,而且还是已经决定了,那我们还吭哧吭哧的努力求生存、求上进做什么?
还是拿建筑高楼来做比喻。老天爷定下了整个建筑的条条框框,但是这个建筑想要拔地而起还需要我们自己亲手去一点一点的搭建。而且能搭建成什么样,搭建的造诣如何全凭个人努力。
为什么我们年轻的时候需要在社会上不断的碰壁,撞得头破血流,破灭了所谓的“理想”才行。因为只有这样,老天爷给我们的条条框框才能浮现出来。这个“我”的轮廓才会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来。这样你才会知道,那些事是我做不了的,我将要去做什么。
早点抛弃掉不切实际的幻想,早点让“我”的轮廓浮现在脑海里,才能早点让人生真正走入正轨。
很多人穷尽一生都在跟自己过不去,扮演着不属于自己的角色,既做不好,即使做好了心里也是空空的,感觉不是自己想要的。
我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一段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每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会因虚度年华而羞耻。”
从年少时起,我就一直搞不懂这句话为啥要这么说?为什么碌碌无为不会悔恨?为什么虚度了年华不会羞耻?
现在我懂了,因为作者明白了他这辈子是来做什么的。作者放弃了自己不能做的,选择从事自己能做的,还能做好的事。而这些事,就是他来到这人间的使命。
他找到了自己使命,并且在尽力去完成它。即使在别人看来他好似碌碌无为,好似虚度了年华,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在干什么,他会觉得这辈子没有白活。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看起来高大上的职业,如果每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就是追求这些高大上的职业,并且成功的标准就是你的职业和财富。而那些没有从事这些职业的人,那些贫穷的人,他们就是碌碌无为、就是虚度了年华吗?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显然不是这样。找到自己使命的人,为自己使命做事的人,我们可以在人群中一眼就能分辨出来。这些人令人动容,让人尊敬。他们可以是扫地的阿姨,可以是快递员,还可以是白领、老板、高官等等。他们可以是任何人。
而没有找到自身使命的人更多,他们不管做什么都感觉心底不踏实,经常陷入迷茫,容易产生各种不健康的变化。这些人也可以是任何职业的人。
如何才能尽快让“我”浮现?如何才能尽快知道“我”是谁?
大概有三种方法:1.尽可能多的去尝试,不断碰壁,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儿;2.回忆过去,有什么事是你从小到现在一直在做的、擅长做的?3.放弃边界以外的诱惑,精进你擅长的事,尽力每天做的更好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