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经济学家沃伦·本尼斯和伯顿·纳努斯在《领导者》一书中,首次用“乌卡(VUCA)”一词来描述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呈现的不稳定、不确定、复杂且形式模糊的状态。
在过去的30多年里,这个总结曾经一针见血。然而,通过这个滤镜,我们无法再从这个模型中获得最有用的信息。相反,我们似乎面临着比 VUCA 更大的混乱,比如宏观层面的战争危机和全球暖化,中观层面的行业洗牌和价值链转移,微观层面的企业无序竞争、内卷严重和效益下滑……
VUCA这个词儿,对世界的叙述,一直有效到2016年。(见2021.10.28乌卡时代解释)
美国未来学家Jamais Cascio创造了巴尼(BANI:Brittle,易崩塌;Anxious,焦虑感;Nonlinear,非线性,Incomprehensible,不可知)一词。
BANI框架是一个更有助于理解未来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去不稳定的东西已经不再可靠。比如,一个上游供应商的断供,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生态链上企业的连锁反应,建立在脆弱基础上的企业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2、人们除了感到不确定,还感到更多的焦虑。
3、事情不仅比过去复杂,还遵循非线性系统的逻辑。原因和结果不再是能够预先评估的,我们所知的线性因果链的基本逻辑已经变成非线性的。在非线性环境中,一个小小的决定可能会产生毁灭性的后果。
4、过去模棱两可的东西,在今天看来可能更无法理解。更多的数据,甚至是大数据,可能会适得其反,削弱我们理解世界的能力,使我们很难区分噪声和信号。实际上,不可理解性是“信息过载”的最终状态。
可以说,BANI时代,降本增效已经成为企业的终极命题之一,是企业短期活下去和中长期活得好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