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某种意思上总是在兜兜转转中寻找共同的东西,而也会在兜兜转转感受到一种压抑,就如同每天高峰期在地铁上,看到那种嘈杂和无序而深感虚无。
人是什么?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看来,就是人是为争取主体而努力着,必然有人会成为他的附庸。这很好理解,人都想成为主角,成为一呼百应的人。
为什么?因为他的自尊可以得到放大,成为人群中的主体,这是人为了主体而体现的本质。
可人,最无奈的是无法始终拥有这种主体性,一旦失去,就会难过,就会不爽。就像兜兜转转,来来回回,总会在主体和客体中往复,实属无奈,也叫做人生。
很多人失去了同理心,是因为没有看到这个世界的本质。觉得利己是最关键的,还有一些人表面上打着利他,实际上是利己者,这样一种类型的人占有大多数。
很多理性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对人性的理解就无法用理性把握。但你换个方式,看时间这个维度,看某个人对不同人在同一时间,和不同时间的对待方式,然后你再有幸你看自己,或者注意观察莫非熟悉的人,你自己的变化,或者他人的变化。无非就是在兜兜转转之间的那点事罢了。
还好,有写作这样一件比较干净的事情,去沉淀自己。兜兜转转的写啊,停下来,然后再写,就像兜兜转转似的,恰恰一个写作者始终不会保持同一种心境或者态度去完成这样一件相对干净的事情。
世间的事,大概也就是各种人的兜兜转转的全集。百科全书似的名著比如俄国的《安娜卡列尼娜》、我国的《水浒传》都是各种各样的人在兜兜转转中的事情。
习惯阅读的人,特别是喜欢看这种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的人,理解越多,理解越通透,就会发现作品仿佛就活在我们每个人兜兜转转的现实世界里。
哪里有什么真正所谓崇高的人,或者哪里有什么真正意义上卑微的人或者可怜的人。他们,或者我们无非就是在兜兜转转中,为了获取那些叫欲望的东西,而被选择后的某种行为而已。
某日食堂里,某个丑陋的女士在为打饭而口出不德之言。某个地方,某人为了讨得领导所谓的欢喜,而盛气凌人般对待某些无聊的人。某日在地铁里,某人大声打电话,控诉某某是不对的愤怒声音,也有某某在某个单位碰见某个过去熟悉的人,彼此分享+微信并信誓旦旦的要保持常联系的确信,这些等等,难道不是兜兜转转一天所在不同地方看到或者经历过的别样的色彩嘛!
在一个以消费型的群体里,已经很难再在手机里看到或者找到好的文字,好的文章了。他们都是在歌颂幸福,赞美爱情的千篇一律中,已经让很多读者很难得到心灵的归宿。
不如自己去写,去写自己认为能写的。所谓能写的,就是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对自己某个阶段的了解。
总结到长期,无非就是在兜兜转转中,看到自己,看到众生。
不要想着讨好所有人,没有那个必要。况且当你明白兜兜转转的深刻意义,也就明白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多么可悲。
好了,继续兜兜转转,可悲不代表咋了,只是在兜兜转转一定时间后,对人生有了一定的理解,才会理解这种准确的可悲是一种悲悯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