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无止境的产品追求:设计师蔡亮|人物
原创 2017-02-20 撰文:杨蓓 万科周刊
万周按
从NP4(第四届万科新动力)到设计总监,蔡亮待过6个城市,参与过数十个项目,画过无数图纸,如今又全力应对新的挑战:更丰富的业态、更大的管理责任,带领大家从设计经理转变成产品经理。
从上海虹桥枢纽高铁站出来,沿地下通道步行20多分钟,就来到了虹桥万科中心,一片“钻石型”的玻璃幕墙写字楼群,位于整个虹桥商务区的核心位置。2016年初,万科集团上海区域本部和上海万科地产乔迁至此,原本扎根多年的七莘路3568号上海万科中心华丽转身,成为万科上海区域教育事业的奠基之作——上海万科双语国际学校。
上海万科位于三号楼7层,明亮宽敞的前台一侧设置了两排长条形的坐凳,背后的墙上是年轻艺术家的聚丙烯绘画作品,俨然美术馆的仪式感。正欣赏着画作,蔡亮已经出现在办公区的玻璃门前,深色外套、清爽的牛仔裤加蓝色细条纹衬衫,标准的万科设计师着装规范,最重要的是不用打领带。
设计管理中心办公区有一面由照片组成的背景墙,酷酷的黑白照加上各色表情包,颇有设计师范儿,稍微离远点端详,发现这些照片组成了三个字“地平方”()。“这面墙上是2012年以来所有设计管理中心成员的照片,'地平方'是设计部的一个品牌标志,来自Design Department的首字母,代表着我们这个团队所有人对产品的追求”,蔡亮说。
他的办公位偏于一隅,话不多说,他径直领我走向办公位旁边的一个模型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建筑规划模型,“这是南京公司的安品街项目,这是合肥公司的长丰项目,最下面那层,是上海公司最新的1101项目……”伴随着各种建筑师事务所的名字脱口而出,如数家珍。蔡亮是上海万科的设计总监,2016年初开始兼任上海区域本部产品管理部负责人,管理的项目成倍增加。“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成倍增加,但也扩大了视野和格局,能够从更宏观、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每个项目”,蔡亮说。
从考核待改进到“有梦想的人海阔天空”
2003年从东南大学毕业入职万科,蔡亮是第四届新动力,简称NP4,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受到万科校园招聘的感召直接从南京飞来深圳,开始了办公在梅林路63号,住宿在八卦一路的万科生涯。刚到总部工作那会儿,万科正在推广标准化,蔡亮和另外一位同事负责栏杆和楼梯的标准化工作,“当时所有的楼梯和栏杆都是我俩画的”,蔡亮说。作为当时集团规划设计部的新兵,蔡亮的工作经历颇为丰富。第一站是天津,协助天津东丽湖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印象颇深的一个任务是要为项目做一栋材料样板楼。参考北欧建筑的案例,钢结构、门窗、涂料、屋面材料,一顿归置,总算整出一个拿得出手的产品。时值北方的冬天,经常会看到几个人站在东丽湖边那片一望无际的盐碱地上,顶着凛冽的寒风,在一栋白色小楼前“指点江山”。“这是我在万科接触的第一个项目,应该也是万科开发史上经历时间最长的一个项目,当时那里还是挺荒凉的,五六年前再去看,小镇的风貌已经比较完整了”,蔡亮说。
2008年深圳八卦岭717宿舍留影
2004年初蔡亮听候总部规划设计部的召唤,来到了成都万科,支援魅力之城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也许是“少不入川”的原因,经历了一年的工作,2004年的年终考核拿了“需改进”。“回头来看,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原因,第一因为自己刚从学校毕业,干的事情比较庞杂,没有接受系统性的指导。第二就是自己从学生到步入社会的角色还没真正转变,投入度明显不足”。带着这样的反思,蔡亮回到了深圳,和入职引导人潘高峰进行了一次长谈,当时的qq谈话记录他一直保留至今,而且时常翻出来品味品味。谈话中提到的“保持开放心态、观察学习周围、不要过早给自己定位,以及始终抱持勇气、责任感和耐力”的建议一直让蔡亮受用至今。在潘高峰的引荐下,蔡亮加入了深圳万科万创设计管理部。
2005年,正值深圳万科产品力的绽放阶段,深圳第五园、万科城和十七英里等项目的相继推出引爆了市场,蔡亮也沉浸在万创孜孜不倦的产品追求中。刚进万创,蔡亮就跟着部门经理洪彦一起做溪之谷项目,学到了对他而言非常重要的画图思考的工作方法。“那时候针对每个项目都有户型比稿大会,不论是不是这个项目的设计负责人,都可以拿出自己的设计稿参与评比,我的设计稿经常被采纳”,蔡亮骄傲地回忆到,画图的习惯也从那时开始坚持下来。现在上海万科的项目前期策划会上,同事们经常会看见他一边参会,一边展开一卷硫酸纸认真地勾画着草图。只要是自己管理的项目,他都能画出总图和主要产品的户型图,“也能给其他同事体现一个思考的过程”。
2006年深圳区域设计大会
万创的团队氛围,深刻影响着蔡亮。当时只要有项目开盘,都是全员齐上阵,无论是不是自己负责的项目,有没有具体负责的事情。开盘前夜,团队成员都会去现场一起通宵。记得2006年深圳第五园开盘前夜下着暴雨,蔡亮那晚负责在现场摆设家具,“通过这样的事件,团队会凝聚在一起,大家也会更加融洽,战斗力更强。”
谈到那时对产品的追求,蔡亮记得深圳万科城项目的地价是10多亿,而当时万科一年的销售额才200亿,“因为地价、政策、市场等很多外在因素是房地产公司所不能把握的,只有产品,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把握的事情之一,也只有通过产品来实现项目的突破和成功”。
经过在万创操作溪之谷和棠樾项目的历练,2008年,蔡亮被派往福州,担任设计管理部副经理。“福州还是很锻炼我的,因为你要独立面对”,跟着著名的“有追求不服输”的“通宵总”肖通川一起打拼,经常加班,也经常宵夜,久而久之,蔡亮从那时候开始胖起来,也有了一个外号“蔡小胖”。金域榕郡项目的基地原来是福州的一处工厂,项目保留了厂房、铁轨等一系列城市文脉,打造了当时福州市场非常出色的示范区。适逢2008年,整个房地产市场非常低迷,为了支持项目销售,福州公司全员上阵,到街上发传单促销,在车把手上塞宣传页,去市中心的商场散发传单,还遭到过保安的驱逐……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还创造了一个小奇迹,靠着对产品的解读,卖了四套联排别墅。“那时候福州公司很团结,也没有太多的个人诉求,大家就是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蔡亮还保留着入职以来的所有工牌
只要出发,就是向前
蔡亮的办公桌上,躺着一本厚厚的册子,名叫《永无止境的产品追求》,是2012-2016年万科集团上海区域产品实践的实录。书的英文标题是Integrity And Completeness,直译过来就是“完整度”和“完成度”。“产品的完整性,就是不能有短板,要保证产品的完整度;完成度,就是从图纸到产品实现的过程。这是我们对产品的评判标准”。
2012年4月,蔡亮来到上海万科,“当时上海公司的情况不是很好,各项指标都不理想,产品没亮点,现金流也是负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调整、提升”。
他第一个面对的硬骨头是五玠坊项目,当时项目做了一定的户型创新,入户花园的对视比较厉害,户型也不太能够被客户接受。但是一期的所有楼栋外立面都已经全部落架。在现有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调整户型,重新做样板房,适逢市场变暖,销售情况大为改观。第二个难题是翡翠滨江项目,之前的产品定位是做一个小众的豪宅项目,所以产品解决方案是一个不规则的户型平面和不规则的外立面,当时项目已经报建完毕,二层地库已经全部施工完毕,七号楼也已经盖到了12层。纠结了大半年,动员了全集团的力量,最终决定结合主流豪宅市场进行全面调整。2012年,上海公司对于做豪宅还没有积累,非常忐忑,当时的户型平面、装修样板、材料样板都做了无数遍。五年时间,随着翡翠滨江、翡翠公园、徐汇万科中心、七宝万科广场一个个诞生,上海万科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四条产品体系——TOD、城市更新、高端住宅和大型商办,在城市配套运营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16年上海天空之城工地现场
践行城市配套服务商,就意味着需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局面。因为每个城市、每块土地、每个项目的禀赋都是不一样的,对产品的不懈追求将成为一种常态。比如上海万科的代表作品天空之城项目,是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类型的代表项目,交通主导的开发模式,类似日本的六本木、丸之内,依靠公共交通启动周边开发。天空之城地面以下是地铁停车场站,需要符合地铁公司的各项要求,所有的结构、机电、管线设计施工都会受到巨大的牵制和影响。比如地铁车辆进站之后会有振动,而上面是住宅,必须抗震减噪;停车场里会有很多车道,结构很不标准,最窄只有2米多,需要进行各种结构转换;每隔一段时间地铁还要进行调试、重新喷漆、重新测试等等,所以还要泄爆口……里面包含的很多技术模块都要一一解决。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项目,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储备,邀请有经验的设计师和顾问一同参与,积累和整合各方面的相关资源,逐渐积累和提升产品能力。
产品的原创性和安全性是判读一个项目的两个重要标准。原创性,指狭义上建筑设计的规划、立面、景观、室内等;安全性,就是产品到底能不能成立、能不能实现。“像天空之城,房子能不能盖在地铁停车场上?比如哥伦比亚公园项目,里面有1920年代的哥伦比亚俱乐部,1930年代的孙科别墅,还有1960年代的‘麻腮风’大楼,有些需要结构加固,有些需要做外立面修复,要求都不一样。能不能满足现有法律法规的要求,顺利交给租户?”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和消费者对于房地产开发商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一线城市必然首先面对这些问题——面对的非住业务越来越多,项目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如果选择不做某些类型的项目,必然就失去了拿地的机会,就谈不上发展。做的项目多了,能力也就慢慢积累起来。“以前大家对万科的印象,觉得你只会做住宅。现在我们带着大家看,我们有七宝万科广场这样的大型购物中心,有七宝国际这样的产业园,有翡翠滨江这样的豪宅,还有教育、养老,大家对你的印象就改观了”。
2016年,万科集团上海区域提出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热带雨林”服务模式,不光要有住宅,还要有教育、养老、医疗、商业、办公、产业、公寓等等。2016年,上海区域的销售额达到1200亿,比2012年翻了近五番。2016年,蔡亮开始兼任上海区域产品管理部负责人一职。上海万科的设计管理部也就顺理成章的担当起区域的职能,“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是领导对我们的信任,也是对我们的要求”,为了应对纷繁复杂的局面,上海公司对整个设计管理系统进行了彻底的变革。
“现有的设计系统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成为产品决策委员会下面的办事组,这部分会更关注项目的前端产品策划。我们希望每个设计师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随着市场和行业的变化,对设计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设计师的职责不仅要关注美学层面的设计,更要考虑投资的安全性。从设计经理到产品经理的转变,意味着将眼光从聚焦图纸,转变为聚焦到交付给客户的产品上,这就涉及到关注市场定位、报批报建、运营和财务指标,以及产品实现等方方面面。
上海万科设计管理中心合影
在上海区域和上海公司的成长更多的体现出与“思考”的关联,这样的文化也自上而下扩散开来,思考上海区域在集团起到什么作用,思考团队能够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价值,思考个人在其中的贡献和成长。2016年,上海区域发起“学徒”计划,把更多的年轻人纳入管理条线的培养计划,为中高层管理岗位储备人才。蔡亮是学徒高阶班的学员之一。谈起亲身经历“学徒”的感受,蔡亮印象深刻的是时刻需要保有的忧患意识。面对更加复杂的业务和持续增加的经营压力,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都应该更高,丝毫不能松懈。“这几年我不管做任何一个项目,始终抱着诚惶诚恐的心态,不能允许自己失败。所以,必须付出更多,也要思考更多”。2016年底的区域总结大会上,“区首特别奖”是对蔡亮在统筹区域工作中优秀表现的肯定。
谈起十四年的万科生涯,最难忘记的还是每个阶段与自己共事的万科同事。“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要做的东西,一定不能人云亦云,浑浑噩噩。无论是设计还是其他专业,是不是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对自己的要求是怎样的?做事情的态度和工作标准丝毫不能含糊。这是这么多年在万科工作,我从身边优秀的人身上看到的,值得我学习的东西。”
采访临近尾声,他在手机上点开了一个视频,是上海公司春晚上设计管理中心的节目《万科姑娘》(),一众设计师全员上阵,用一种三段式的回顾和吐槽,为自己的2016年画下一个欢乐的句号。出品颇具创意的节目一直是万科设计系统的传统,很遗憾因为身体不适蔡亮错过了那天的登台演出,“不过这个节目都是团队成员共同创造的,还得了春晚节目一等奖”,谈起自己的团队,蔡亮的眼里满是自豪。
业余时间,蔡亮喜欢约上几个朋友去打篮球,但最让他钟爱的,是称自己为Sneaker,他说这代表一种不受约束的生活态度,作为球鞋藏家,他的藏品依然体现了设计师的高冷范儿,以黑白系列为主。
蔡亮的黑白系列藏品
Kerry Hill是他最喜欢的设计师,安缦酒店的御用设计师之一,作品崇尚简洁的线条和因地制宜,最为擅长打造Urban Resort——“喧嚣都市里的一方净土”。他觉得这是都市人普遍追求而不可轻易得到的一种生活方式,简洁、纯净、朴素而宁静。上海万科的产品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让居住在大都市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处安静的居所,理想的家园。
阅读 1123973 投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