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281天早安问候。
公园里,小孩一路狂奔结果摔倒了,正一脸痛苦时:
“你看看,我说什么来着,慢点跑慢点跑,你不听,又摔跤了吧?”
吃饭时,小孩努力夹起一个饺子,结果掉在衣服上,正不知怎么处理: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刚穿的新衣服又弄脏了!”
看到关上的大门孩子正手足无措:
“迟到了吧?都怪你,喊你半天都不起床!”
正在做家务,只听哐啷一声响,花盆碎掉,旁边站着受了惊吓的孩子:
“笨死了!花盆都搬不好!”
养过孩子,这种小错很常见,这样的教育也天天上演:总是责怪,很少安慰,一直教训。
为什么孩子每次犯错,都好像天塌了一样呢?
当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自己期望时,失望、压抑、愤怒会瞬间充斥进思维,让人失去理智,进而用打骂来惩罚孩子,宣泄着情绪,以期望他能吸取教训、下次能变好。
这是因为我们内心对犯错的理解是:犯错,意味着不听话、没记性、不小心、笨、不聪明、没出息、坏、无能……
其实,当我们一门心思批评指责打击孩子时,孩子是不能专注于自己的错误本身,而满脑子都在想如何承受和应对这种指责。
吸取的教训可能是下次犯错不能承认或者是不能让爸妈知道,一旦暴露,恐惧会占据内心。
所以,父母要学会孩子犯错。
是人,百分之一百都会犯错。可为什么我们那么惧怕犯错呢?
因为你没有被原谅的经历,就不会想到去原谅别人,也就在宣告:犯错不被允许。
看过身边很多这样的长辈,他们对“错误”本身的态度,都是排斥的。这种排斥,不仅是容忍不了后辈犯错,更多的是连自己犯错都很难接受。
哲学家丹尼尔·丹内特说:“犯错不只是学习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还是人们学习或者真正做出创新的唯一机会。”
错误并不是一种结果,而是提升点。
学习本就是不舒服的,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不断纠错的过程。关注到错误,才能提高精确度,做好刻意练习。
犯错本身也是中性的,是用来丰富我们的经历和经验的。
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最大的松弛感,是允许“犯错”。
怕孩子犯错,如果孩子犯错就说:
“笨死了”“不长记性”“你怎么总是这样”,负面评价传递出来的意思是:
你总是这样,你就没做对过,你好不了了……
这让犯错的人看不到事情的本质,而是一而再再而三被标签内容所针对,人格受到攻击,让一个人自卑。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习得性无助”: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与心理状态。
很多孩子就是在父母的语言暴力中患上了习得性无助。
比如:孩子一次考试不及格,就说:
“我看你也别学了,反正也学不好。”“以后你也就上个中专吧!”
孩子会想:我就是笨。再怎么努力也没用。我就是考不上大学。
父母的话,就是孩子的命运。
所以,希望家长们对孩子:
遇事不指责,有事一起扛,让家有松弛感。
要允许大家犯错,允许爸妈犯错,允许自己犯错,也允许自己的孩子犯错,要提高家庭的容错率。
这样你就发现,人生的容错率超乎你的想象:你会摔倒很多很多次,但你也会爬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