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2019年度总结:读了100多本书,最爱这15本!

2019年度总结:读了100多本书,最爱这15本!

作者: 文心二路 | 来源:发表于2020-02-11 16:29 被阅读0次

    历了新年伊始的波澜壮阔,2019仿佛已经是很远之前的事情了。

    在读书方面,还是要总结一下:

    1/ 第一次在数量上做了统计,还算满意,但大部头少。

    2/ 文学、小说为主,第一次接触漫画。

    3/ 经典和新书的比例大体均衡。

    在选书的时候还蛮纠结,有一些不得不忍痛割爱:《蓝色小药丸》,第一本漫画,也最喜欢;《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讲李太白的仙逸不凡;《那一天》,年度最爱摄影集;《茶花女》,讲堕落的爱情;《哲学的慰藉》,介绍了五位哲学家不同的生活方式。

    那么,下面就是我的2019年度阅读TOP 15,希望你阅读愉快!

    01/台北人

    ★★★★☆

    作者:白先勇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台北人》由十四个短篇小说组成,小说人物皆为战败出逃、寓居台北的内地人,构成了统一的写作主题。这些大陆的遗老遗少中,有国民党高级将领,有上海百乐门曾经有名的舞小姐,也有开米粉店的普通人。他们怀有相似的乡愁、不得志、郁郁寡欢,在台北这个异乡,延续着各自的命运。梁文道讲,“整个民国,它的结局都被写在《台北人》里面了”。

    读《台北人》,我主要的感受是哀伤。曾经荣耀的,衰颓了;曾经青春的,老朽了;曾经充满希望的,如今只剩绝望。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一个个具体的小人物,在岁月和历史的长河中,守着旧日的伤口,再不能翻腾起多大的浪花了,那种失落乃至自弃,总令人怅惘叹息。

    另外,白先勇先生的文笔很有古典气质,兼具柔美和疏朗,光是语言就使人赞叹叫绝,而十四篇又各有不同的风味。我尤其爱《冬夜》一篇,视为最佳。

    02/82年生的金智英

    ★★★★

    作者:[韩]赵南柱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82年生的金智英》可以说是2019年最具话题性的书之一,原因很简单,它精准地切中了当下极有热度的性别问题。近两年,无论你打开哪一个社交网站,性别对立和性别斗争都是无可逃避的话题。重男轻女、彩礼、婚房、扶弟魔、婚姻法、生育成本、丧偶育儿、家暴、出轨……几乎每个主题下,都有争得头破血流的两方,一方控诉“男权社会”下遭受的性别不公和特权方的集体失语,另一方讽刺对方只要权利不要义务的“中华田园女权”和动不动就拿生理优势“子宫”说事的“生孩子警告”。

    作为一个女性,我天然地站在我的性别方,对当下“女权污名化”的情况感到不满。《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个出口,书中一开始就提到,金智英患有产后抑郁症,经常精神分裂代入别的角色发言。比如中秋节一家人回婆家过节,金智英就代入自己的母亲,对着丈夫的父亲说道:“亲家公,恕我冒昧,有句话我还是不吐不快:只有你们家人团聚很重要吗?我们也是除了过节以外,没有别的机会可以聚在一起好好看看孩子。最近年轻人不都是这样吗?既然你们的女儿可以回娘家,那也应该让我们的女儿回来才对吧!”通过这种方式,许多未曾有机会表达的,借金智英之口在小说中表达了,读来真实又惊悚。

    《82年的金智英》的社会意义远大于文学意义,像纪实报告一样,波澜不惊地叙述一个最普通的韩国女人前半生的经历,就足以引起东亚女性的集体共鸣。令我惊讶的是,这样平实普通的文本,竟然从来没有人写过。

    03/美丽新世界

    ★★★★☆

    作者:[英]奥尔德斯·赫胥黎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一版《美丽新世界》收录了作者于1958年写的《重返美丽新世界》,后者远比小说更恐怖。赫胥黎在《重返美丽新世界》中这样写道,“当我在一九三一年创作《美丽新世界》时,我相信时间还很宽裕。完全组织化的社会、科学式的等级体制、以系统培育泯灭自由意志、通过定期服用化学药物产生快感而接受奴役、利用夜间睡眠教育灌输正统理念——这些事情将会发生,但不会在我的时代,甚至不会再我的孙子那一代人发生”,“二十七年后,我没有那么乐观了,一九三一年所作的那些预言将比我的想象更快成为现实”。

    读完反乌托邦三部曲,不难看出,相较于《一九八四》和《我们》,《美丽新世界》与当下的时代状况更为接近,“在《一九八四》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反观当下的信息过载、消费主义洗脑、庸俗文化盛行,无一不是“被幸福”的工具。

    我最喜欢书中关于鲜花和书本的段落:房间的一头摆好鲜花和书本,婴儿们被统一放置在房间另一头,等到他们本能地爬向鲜花和书籍,玩得不亦乐乎时,可以通电的地板将对所有婴儿进行电击。经过多番“培育”,“他们长大以后将会本能地痛恨书本和鲜花,那是无法改变的条件反射,他们会一辈子对书本和鲜花避之唯恐不及”,而这些正是自由的基础。

    所以,爱鲜花吧,爱自然吧,爱书本吧。

    04/弗兰肯斯坦

    ★★★★☆

    作者:[英]玛丽·雪莱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故事来源于作者玛丽·雪莱的一个噩梦,热衷于生命起源的生物学家,用尸体拼凑出一个巨大的活物,这死肉重组成的生命长相狰狞,生物学家弗兰肯斯坦在恐惧之下将其丢弃,落荒而逃。怪物找到造物者,向他的“宙斯”要求爱、尊重、仁慈,希望全部落空后由爱生恨,展开疯狂复仇。这便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的内容。

    第十一章起,怪物对弗兰肯斯坦讲述生命之初的种种经历。他提到了第一次认识月亮、听到鸟鸣的愉悦,第一次发现、使用火的惊奇,以及最令人震撼的“学习”过程。他躲进一家农户的棚屋,通过观察,自学了人类的文字、历史、理性、美德。面对天生的丑陋,他无法自处,“对美德、名誉和享乐的向往曾抚慰过我的心灵,我也曾希望与人类结识,希望他们能原谅我的外表,并因我能展示自己的优良品质而爱我”;面对长久的孤独,他痛苦万分,“上帝和人类的敌人纵使处境凄惨,也还是有朋友和伙伴,而我却形单影只,孤苦伶仃”。

    《弗兰肯斯坦》的魅力在于,读的时候好像觉不出多好(故事情节简单,甚至由于铺垫太多而显得不很吸引人),但掩卷沉思,发现每一处都充满哲学意味,生命、知识、美德、仇恨、理性,每个主题都后劲十足。

    05/书店日记

    ★★★★

    作者:[英]肖恩·白塞尔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爱书人不可能不爱的书。作者肖恩是苏格兰最大的二手书店主,他在《书店日记》里记录了琐碎的开店日常,以英式吐槽为主,吐槽顾客、吐槽亚马逊、吐槽店员妮基、吐槽生活,也有每日经营、读书收书、业余钓鱼等内容,读起来轻松有趣。

    虽然不及预期,但还是把这本选入了年度最爱,原因有两个,一是读这本书就像是在预演开书店的部分生活,算是过了把瘾,二是书的封面实在太精美了,未等开读,光是看着、摸着就满心快乐。

    读过《书店日记》后,发现国内也有一些店主在写类似的经营日志,比如参差书店、犀牛书店。大家一致提到,网络平台对实体书店和出版社形成了利润挤压,大型书店沦为网红书店,独立书店越来越难以存活。我愿意相信未来会更好,因为越是浮躁的年代,书本越是会闪光。

    06/被淹没与被拯救的

    ★★★★★

    作者:[意]普里莫·莱维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再版了普里莫·莱维这一套关于纳粹集中营的书,其中,《被淹没与被拯救的》是作者最后一本反思评论集,是集大成之作。写完此书后,作者从住处一跃而下,永远地离开了使他痛苦的一切。

    莱维一直强调铭记历史的重要性,这也是他坚持写作的主要原因,在《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中他提到,“我们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永远无法忘记的那份经历,对新一代西方人来说并不相干,而且随着岁月流逝,这种断层也日趋严重……它(法西斯主义)发生了,所以还会发生:这正是我们要倾述的中心要旨。”

    莱维接连以“灰色地带”、“羞耻”、“成见”、奥斯维辛的“知识分子”、幸存者记忆的扭曲为主题进行写作,反思整个集中营制度,在四十多年后,再次回忆起那段在地狱的日子,仿佛拼着一口气,要把隐藏最深的污秽都曝露在阳光下。比如,在“羞耻”一章中,莱维讲到了集中营幸存者的自我厌弃,“更合适的说法是,那些最糟的人幸存下来:自私者、施暴者、麻木者、‘灰色地带’的合作者、密探们。......最糟的人幸存下来,也就是说,那些最适应坏境的人;而那些最优秀的人都死了。”

    索尔·贝娄说:“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的确,因为字字是血泪。

    07/现实一种

    ★★★★

    作者:  余华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现实一种》在我的个人阅读史中是独一无二的,它血腥、惊悚、诡异、荒诞、暴戾。

    尤其是《现实一种》一篇(同名短篇)。简单地说,讲的是个一家人互相杀害的故事。给我的感觉仿佛是,余华就坐在这家人不远处,看着悲剧如他所想一般上演,目光平和,甚至还带着微笑。解剖一段,太精细太可怖了,能令人生理性地头皮发麻,那种汗毛立起、四肢绷紧、头晕目眩的压迫感,原本我是没体验过的。想起笛叔说他小时候看《电锯惊魂》看到发烧,大概是类似的道理。

    “你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液,而是冰碴子。”余华在写完《现实一种》之后,他的朋友这样跟他说。余华的早期作品大多如此。

    08/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

    ★★★★☆

    作者:[英]亚当·凯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这本也是集合了日记体和英式幽默两大元素。作者亚当是英国的一名普通妇产科医生,在日记中,他记录了自己从实习医生到副主任医生的几乎每个精彩(或惊悚)时刻。

    书名有些奇怪,看上去不是什么正经书,其实十分贴切。“绝对笑喷”是最大特色,多亏了亚当绝妙的幽默感。“日志”表明书的内容和形式,这本书正是来自亚当的个人日记。“弃业医生”剧透了结局,亚当没有完成到主任医生的进阶,选择离开了医疗体制。

    书里笑点密集,随便摘一段,“2009年6月25日,星期四。晚上11点被急诊叫下楼查看一位病人,我一边下楼,边快速地用大拇指浏览手机上的推特,顺便调节一下自己疲意的精神状态。出大事了,不过目前只能看到八卦媒体的报道。‘天呐’,我深吸了一口气,‘迈克尔・杰克逊死了!’一位护士听闻叹了口气,迅速站起身。‘哪个病房?”日记体尤其适合碎片化时间,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带上它,我出外勤的步伐都轻快了起来。

    使人开怀不是这本书风靡33个国家的唯一原因。第一视角的工作记录、对生命和死亡的哲思、对英国医疗体制的批评和反思,这些内容在大笑之余更是触动人心。读过书后,我才真切知道,原来医生是这样一份工作啊:高负荷因而时薪低,压力大但是赞美少、又总是面对污秽和病痛。

    09/局外人

    ★★★★★

    作者:[法]阿尔贝·加缪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年度最爱。

    无人不赞叹的开头:“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寥寥几个短句,就勾勒出了主角默尔索疏离的气质。

    所谓局外人,大致有这样几层含义:第一,默尔索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完成符合常理的悲恸仪式,显得像个局外人;第二,默尔索习惯与大众生活保持距离,无论是吃饭、工作还是交朋友、谈恋爱,他都采取一种淡漠的态度,仿佛是个局外人;第三,在使他入狱的海边斗殴一事中,默尔索其实是个局外人;第四,最终审判中,由于荒诞的判决标准和形式,被告反倒成了局外人。

    默尔索远非是麻木不仁的反社会人格,相反,他对生活的城市和周遭的一切有着极为敏感的体察和共情,他不动声色的表象下是汹涌的热忱。这种深刻的激情,来自于他对充满惯性和规则的群体意志的质疑和反抗。他的特立独行,是他真实内在的外化,他完全忠于自我,甚至拒绝必要的自我保护。可以说,默尔索正是一个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10/生活在别处

    ★★★★

    作者:[捷克]米兰·昆德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生活在别处》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之一。这本小说的奇特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物——诗人雅罗米尔,我唾弃他,也同情他。诗人儿时有一点遣词造句的才华,但其实不值一提,在日后的自恋和自怜中,他幻想自己成为另一个人,这便是“生活在别处”的第一层意思。

    围绕诗人雅罗米尔的一生,小说有三个主题的内容令我惊奇不已:惊悚的母爱,微妙的男女之爱,和彻底的反抒情。

    雅罗米尔的悲剧最早源于他的母亲,母亲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完全绝望,于是将全部自我投射到儿子身上(生活在别处),造就了雅罗米尔的卑弱和阴翳。到了青年时期,诗人开始面对女人的吸引和挑战,作者便用嘲弄且冷峻的笔法,写尽爱情中的阴暗和微妙,直白到令人羞怯的地步。反抒情来自诗人的自我剖白,通过雅罗米尔,我们得以知晓诗句是如何被炮制出来的,看到诗人是怎样虚伪和不堪一击的,从而破坏了诗歌的圣洁。

    11/包法利夫人

    ★★★★☆

    作者:[法]福楼拜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对于艺术,福楼拜这样认为:“依我之见,艺术的最高境——也是最困难之处——既非令人发笑或哭泣,也非让人动情或发怒,而是像大自然那样行事,即引起思索。因此一切杰作都具有这个性质。它们看上去很客观,但却颇费琢磨。”

    《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对自己艺术主张的一次实验。这本以十九世纪法国乡村为背景的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农庄少女嫁给了平平无奇小镇医生,乏味的生活无法满足女孩的浪漫幻想,最终使夫妻二人走向了自我毁灭。

    这个故事正是大多数爱情和婚姻的缩影,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上演,但福楼拜将它写得百转千回。对于包法利夫人,他这样写道:“可是在内心深处,她始终在等待发生一桩新的事情。就像遇难的水手,在孤苦无告之际,睁大绝望的眼睛四下张望,看雾蒙蒙的远处会不会出现一点白帆。她不知道这随风飘来的命运之舟会是什么,会把她带往何方的岸畔,也不知它是小小的帆船抑或三层甲板的大船,装着忧愁还是满载幸福。”

    在写作方面,福楼拜强调反复修改的重要性。《包法利夫人》的每个字词都经过了作者三番五次的琢磨,标准是在一页纸内不能出现任何重复或冗杂,也就是一个词不能出现两次。福楼拜的母亲曾大为担心,怕儿子被遣词造句逼成疯子。我读的是周克希的译本,总体比较流畅,但我想即便翻译再精妙,恐怕也无法传神至如此地步,不免可惜。

    12/人生的智慧

    ★★★★☆

    作者:[德]阿图尔·叔本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本书的内容来自叔本华晚年写的一本小册子,原名《附录和补遗》,是针对叔本华早年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增补。正是这本小册子,使长期备受冷落的叔本华名声大噪。

    语言简明和主旨通俗,恐怕是畅销的两个主要原因。在开篇,叔本华就指出,这本书谈的是人生的智慧,也就是如何安排人们的生活,如何度过一生,享受最大程度地快乐和成功。他认为关键要区分三个定义——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人对他人显示出的形象,其中“人的自身”才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读的时候在想,叔本华如果活在当代,一定是最擅长写金句的作家。比如这一段,“最廉价的骄傲就是民族自豪感。沾染上民族自豪感的人暴露出这一事实:这个人缺乏个人的,他能够引以为豪的素质。如果情况不是这样,他也不至于抓住那些他和无数百万人共有的东西为荣了。拥有突出个人素质的人会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民族的缺点,因为这些缺点时刻就在自己的眼前,但每一个可怜巴巴的笨蛋,在这世上没有一样自己能为之感到骄傲的东西,那他就只能出此最后一招:为自己所属的民族而骄傲了。”。

    13/爱的进化论

    ★★★★☆

    作者:[英]阿兰·德波顿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是阿兰·德波顿的一本评论性小说。所谓评论性小说,其实是德波顿独创的写作方式,即在叙述小说情节的同时,不时加入作者的个人评论,可以理解为看视频开了弹幕。阅读时,在主线之外,还可以读到作者即时的点评,所以当读者恰好与作者不谋而合、想到一处时,瞬间真是颇有天雷地火、惺惺相惜之感。

    德波顿在写处女作《爱情笔记》时就开始用这种夹带私货的写作方式,因此一举成名。我不太喜欢《爱情笔记》,因其情节简单,但个人评论太长且经常过度引申。《爱的进化论》则成熟多了,作者以一段亲密关系的不同阶段为线索,布置了罗曼蒂克、围城之内、为人父母、婚外情、罗曼蒂克之外五个章节,几乎囊括爱情的所有面貌。

    “在一个理想的社会,结婚誓词应该完全重写。圣坛上的夫妻应该这样说:‘我们今天的行为,在多年后可能成为今生最错误的决定,但我们不会惊慌。我们承诺不会心猿意马,只是因为我们知道,外面不会有更好的选择。没有人可以例外。我们是精神错乱的物种。’”如果要给这本书写推荐语,那会是“震惊!读此书前,千万不要结婚!”。

    14/亲爱的安德烈

    ★★★★☆

    作者:龙应台/[德]安德烈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书信集,来自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里的安安,已经长成了十八岁的安德烈,眼神中透着独立的距离。一个有了驾照,可以进出酒吧,早已甩掉“婴儿肥”的青年,让母亲龙应台感到陌生和痛苦。她相信儿子是爱她的,但爱不能成为缺乏沟通的借口,她不要掉进“最熟悉的陌生人”的陷阱,于是主动提出和安德烈以通信的方式重启交流,一写就是三年。

    那么想想,如果你是母亲,会给儿子写什么内容?在这本书中,母子两人从各自的十八岁谈起,交流了关于国家、民族性、贫富差距、消极的道德、女孩、乡村音乐、自由等等几乎一切问题的看法。生活经验、年代国籍、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两人天然不同的观念和立场,难得的是,母亲没有带着偏见和说教,儿子也极为坦诚自然,共同实现了一场心灵交往。这样的亲子关系,中国文化下太难得了。

    15/活出生命的意义

    ★★★★☆

    作者:[奥]维克多·弗兰克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这也是一本与集中营相关的书。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作者弗兰克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最终只有他和妹妹幸存。离开集中营后,他没有消沉避世,而是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个人经验,开创了心理学的意义疗法。学术之外,弗兰克也展现了对生活的极大热情,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80岁登上了阿尔卑斯山,堪称“硬核”。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集中营生活的回忆,第二部分则是对意义疗法的介绍。作者的主要思想可以总结为,“真正重要的不是我们对生命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对我们有何指望。我们不该继续追问生命有何意义,而该认清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问。面对这个追问,我们不能以说话和沉思来答复,而该以正确的行动和作为来答复。到头来,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我不能说完全认可,但对弗兰克承受苦难、承担责任的态度万分赞赏,这或许就是强者的人生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年度总结:读了100多本书,最爱这15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mx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