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到了,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一、传说
后汉时代有名的仙人费长房,有一天对他的弟子恒景说:“九月九日,你的家人将有灾难,如果你带了全家打小,人人用红袋盛茱萸,挂在手臂上,登高饮菊花酒,便能避祸消灾了。”恒景届时果然照师傅所说,全家上山游玩,等到傍晚回家一看,只见所有的鸡,狗,牛,羊等家禽,家畜;全部死光。恒景这才明白,原来这些家禽家畜,作了他们全家大小的替死鬼了。恒景避灾之说,虽为神话,然而后世之人却代代相传,并视九月九为登高避灾、饮酒聚会之期,久之乃渐渐成为我国的特殊风俗。
二、习俗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情绪昂扬,横扫千古。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新义
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重阳节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的节日。公交车上的一次让座,过马路时的一次搀扶,忙里偷闲时的一个问候,或是耐心倾听老人的唠叨,带父母看一场电影、吃一顿饭、逛一次超市,给父母多一些陪伴和关爱,掀起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