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141556/988d957d03cc0862.jpg)
1
考研结束后,把《北京女子图鉴》刷了一遍。
考研期间的我像极了最开始的陈可,拼了命的想去北京,原因也是“为了梦想”。
高考填志愿时,想离家远一些,便搜了下北京的大学,仅凭名字,就喜欢上了北京邮电大学。从此,它就在心里扎了根,只是当时,结局已定,与其无缘。
考研,算是我的第一次机会,也是去北京邮电大学的最后一次机会。
如今,距离考研结束已经两周了,结束后消沉了一周,反复的问自己,为什么没有发挥好,为什么努力了这么久,最后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心中有十万个为什么想问自己,也在不断的找原因,推卸过责任,但最终还是从消极的情绪中走了出来,也明白不是努力没有收获,只是努力不够。
陈可一路坚持着自己的初心,想在北京扎根。她不断努力的往上爬,不断的学习着在这个城市生存的智慧,但也在不断的丢失某些珍贵的东西。
一个人一旦开始有了欲望,便很难再回到从前。
就像考研的学生中一直流行着一句话:“考研这东西,你一旦对它有了想法,这辈子都很难再放下”。以前我不懂这句话,当自己成为几百万考生中的一员时,才深深感受到其中的难以割舍的无奈。
以前,我觉得我无论如何也不会二战,如今,我却想二战。
2
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是陈可回到老家,在饭桌上一边向妈妈抱怨家里的洗发水质量差,洗的头发毛躁,同时一边在淘宝买国外的洗发水,夸赞国外的洗发水多么多么好用。
陈可妈妈说:“你以前不也是用的这种洗发水吗?怎么去了一趟北京,就嫌弃家里的东西了”。
当时听到这句话,心里一惊,我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自从上了大学,见识到了城市的繁华,慢慢的就忘掉了农村的质朴,一年加起来在家最多也就一个月。
在外面待得越久,发现自己逐渐不习惯家乡的人和物,不习惯家里亲戚的聊天方式,不习惯家里的洗发水,就像陈可一样,也时常抱怨超市的东西太少,好多质量好的日常用品都买不到。
你看,其实我们都一样,欲望越来越大。
说不上这种变化是好是坏,或许本就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我们都在不断地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剧中李晓芸的生活和陈可完全相反。
她过着平淡的日子,以老公孩子为生活重心,虽享受不到大城市的精彩,但对她而言照顾老公孩子已是最大的幸福,况且她也有自己在这个小地方生存的智慧,能不露声色的就挽回了自己的家庭。
3
过去,我拼尽一切努力的想去北京,梦里都是坐着公交路过天安门看见毛泽东画像的欢乐。
现在,我放弃了,懦弱到还没努力的走完全部的路,就已经打算停下来休息了。
上次听辅导员说,某个学院的学生在考研前一天晚上跳楼自杀了。
这一路走来,我太理解这个学生了,父母的压力、同学的压力以及各种亲戚的压力,宛如一座大山,压得人快要窒息。
但同时很替这个学生不值,努力十个月甚至更久,连考场都还没进去,就已经断定自己是个loser,未免太过轻率,但这也是大部分人会经历的痛苦。
不同的是,我们坚持的走过来了,而他在某个转角迷失了方向。
你要相信,生活从来都不容易,但总会有天晴。
在抵达目的地前,我们永远不知道哪条路更近,哪条路更崎岖,所能做的就是好好享受路边的风景。
4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矛盾的人。正如我一边开导自己结果不重要,过程中的收获才是最重要的。又一边消沉,近乎放弃的开始准备找工作,因为结果对我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生活中,人们大多数时候只在乎结果,而不会在乎你在这个过程付出了多少努力,真正在乎过程的其实是不甘心失败的自己。
2019年,我22岁,还没去过北京,也不知道未来我会不会去北京。
看《北京女子图鉴》时,幻想过很多次,如果自己去北京的话,会经历什么样的人生,会有着怎样的生活,是否会努力一半逃离还是像陈可一样最后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切都是未知,而我从来不敢真正的放弃。
尽管一直劝着自己放弃,但最终应该还是会继续坚持,这段路还未到终点,目的地的风景还未看到,而我也仍对未来有所期待。
世上从来没有最好的选择,但我们的心里应该有。
梦想既然存在,总该会实现,只要我们一路坚持。
微信公众号:我是亦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