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河北廊坊杨永江:乐享桑榆晚景 不舍翰墨本心

河北廊坊杨永江:乐享桑榆晚景 不舍翰墨本心

作者: 中z帆f在z线x | 来源:发表于2021-10-15 13:53 被阅读0次

    一个人对书法可以痴迷到什么程度?

    对于今年70岁的杨永江来说,自从12岁在课堂上拿起毛笔后,书法就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陪伴他走过半个多世纪。

    杨永江没有进过科班,也不曾拜师受业,更没有家学渊源,凭借着一腔热情和惊人的毅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书法艺术之路。其隶书作品,刚劲有力、古朴大气,得到众多书法爱好者的赞誉。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到书法研习中,在挥毫泼墨间,探寻着书法艺术真谛,感悟着传统文化之美,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快意人生。

    结缘翰墨 痴心苦练

    1951年,杨永江出生于文安县史各庄镇韩各庄村。12岁那年,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从杨永江写的字中发现,他在书法方面颇有些灵气,便悉心指导,还制作了字帖让他临摹。在老师的帮助和激励下,杨永江对学好书法有了信心。

    1971年,杨永江大学毕业,先后在苏桥中学、大围河中学、文安县教育局工厂、文安一中等地工作。无论调动到哪里,他都要在办公室开辟出一个“书法角”,用木板和铁架支起一个案台,上面摆好笔墨纸砚,方便随时研习书法。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每天下班后,他都要拿起毛笔写上一会儿。“很多时候,我会不知不觉沉浸其中,写一整晚也是常有的事儿。”他笑着告诉记者。

    为传承书法艺术、激发学生练习书法兴趣,杨永江经常为各班级题写名言警句,辅导学生。2000年,他还邀请我市一书法家为文安一中题写校名。在他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爱上了书法艺术。

    拜书为师 博采众长

    2002年,杨永江退休。“退休前忙着工作,练书法是忙里偷闲;退休后,我终于有大把时间,可以一心一意做自己喜欢的事了!”杨永江说。近年来,他经常参加书法笔会,与廊坊很多书法爱好者交流切磋,书法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在杨永江家中,不论是案台上,还是书架上、床铺上,到处是有关书法艺术的书籍,书中集纳了柳公权、文征明、董其昌等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作。杨永江说,这些书是他的“老师”。

    “历代书法名家的字各有各的风格。”杨永江说,“每次临摹时,我都用心揣摩各个字的结构以及转折、提按、翻笔等技法,并融入自己对书法的感悟。”

    《乙瑛碑》是刊刻于东汉永兴元年的一方碑刻,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之一,碑文字体方整、结构严谨、笔势刚健,被称为“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也是杨永江最喜爱的名家作品。为练好隶书,他反复研读碑文,认真分析其用笔特点,揣摩作者书写时的心境。笔画“钩”是弱项,为练好这一笔,他用了十几摞纸、练了好几年。靠着这股子钻劲儿,他的隶书愈发精进。除此之外,他还对《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等有所研究。

    感悟经典 乐享晚年

    研习书法,需要细心、耐心、恒心。采访中,杨永江拿出一本《自集字汇》。这是他从自己的书法作品中选取“看得上眼”的字集结而成,以便随时翻阅、温故知新,这样的合集他有很多。

    近年来,为锤炼定力、磨炼技艺,杨永江潜心创作书法长卷。一卷长度42米的隶书《道德经》,全文5000余字,他用了9天时间创作完成。此外,他还先后写了6遍《千字文》。

    “研习书法就是与古人对话,从经典中汲取智慧。”这是杨永江的感悟。他最喜欢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每次下笔时都有新的感悟。“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人最高的品德和修养就应当如水一样,不论何时都要常怀善、常行善。”

    从求学到工作再到退休,一路走来,杨永江对书法情有独钟且成绩不俗。如今,对书法的热爱让杨永江的晚年生活充实且精彩,他的心境也更加平稳。他说,一定会坚持练习书法,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辛建伟 武香君)[/cp]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河北廊坊杨永江:乐享桑榆晚景 不舍翰墨本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rm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