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才有个发现,痛苦和不舒适,可能会带来礼物。只是礼物脆弱易逝,需要我耐心,平静从容,认真观察,深入思考,才能透过不愉快,看到痛苦里包裹的是什么?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自我PUA?只是感觉,需要从痛苦里,得到点什么,才能让我更好的,更顺利的走接下来的路。
早上8点到晚上8点,一周六天,这样的工作节奏好像挺辛苦,而且今天周日,下午去上了半天班。感觉工作并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尤其是在休息日。
要做的事情是平衡账目,每个月甚至每周,都需要特意花时间和精力,来平衡和调整,保持一致。
在工作中,一边干活,一边反思。怎样快速高效平账?最好简单粗暴,直接有效,可以不用花费一整天,好多天面对这么多复杂的数字。
账目与实物有差异,每天要发料入库,帐是波动的。有个动态平衡,有波动区间,按理说,一个范围内的浮动是允许的。几千个物料,如果真要求一个对一个,特别精准无误,那大概率是假的。
但目前的要求是,必须1对1,无必精确。所以就需要人工调整,手动把它调到想要的位置。让账目更符合仓库的实物库存。
几千个物料,无数张工单。工作的繁琐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有好多到时间却无法关闭存在。加上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一两天都不一定忙得完。
好不聊现实的复杂程度,怎么能快速高效的完成这件事?首先感觉是在工作中,一点点改进,这里能不能把操作一个,变成操作一批;能不能把多次弄完的,变成一次。
在我看来,真正的改善就是这样一点点的,从这个角度精进一点,那个角度快速一点,一点点抠出来的。每个点精确快速的方法长在个人的脑海里。
大家合作,把事情做好。这样细节不断的改善,没有什么一下子进入红彤彤新天地的方法。当然也可能人多手杂,把原本简单的事情弄得更复杂。
其次向厉害的人请教。我这是调账小部分账,但有的人面对所有的账。专门的账务,可以向她学习,请教一下该怎样快速精确的,把任务完成。
向高手或者向身边厉害的人请教。自己做不成,就找外援,找别人有的好用的优秀的方法。好像这也是比较快的方法。
其次还有个观察,数据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背后的思维方式。为什么有这个数据?怎么得来的?
同时从多角度交叉验证,避免出错。想到这,突然想到一本书叫做《数据之巅》,吴军老师的,数据这个事,我需要更深的理解和接触。
表格不单是表格,背后有一套思维方式。如果没法通过数据,对方的讲解,理解制作人的思维方式。那可能会有南辕北辙的效果,努力越多,造成的错误和损失越大。
需要理解背后的原理,深入思考更好的解决方式,不断优化。理解和解释清楚,会直接决定效果。
记得曾经有看过领班招聘,其中一条要求帐卡物一致。能把这条招聘要求列上去,也是挺不容易的。
可能数据财务计算的能力,是一个比较稀缺的。因为大家好像都没办法弄好,看到这个都很烦,无法解决。账乱的问题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了。
如果我能解决,那我会变成更稀缺的人,更被需要的人。那我的价格会不会更高?会不会赚更多的钱?答案应该是会的。这个是更稀缺,更被需要的能力。
减少或降低工作量?怎样简单粗暴直接有效?好像没办法,事情都是一点点来的,步子太大容易扯蛋。
好像也不是没有简单直接。最简单的调账方法是一刀切。把之前坏账、烂账全部删掉,重新开始,从头再来。相当于把欠条全部撕掉,重新开始记账。
这种方法是把曾经的一切都抹平,重新开始。之前的错误和反思中,有没有总结出经验后的教训?好像没有。那次犯错并没有吸取教训,没有得到成长,真有点让人感觉失望了。
那我以后就绝对不能做这样的事,如果真的觉得很失败就一定要复盘。不能一盖了之,什么都盖住,觉得一切都过去了。但实际上那个窟窿,根本原因没有缓解。
复盘是一定要复的,发现变化规律,找到关键节点。这比找到谁错了更重要,收获也更大一些。
数据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想要什么结果,取决于从什么角度分析。选取什么数据,关键在要什么结果。
在我以往的观念里,认为事实是某种恒定不变的。但今天发现数据的可靠与否,取决于人。取决于人想要什么?
以往可能也知道,但没像今天这么印象深刻。休息时间加班,我以为很痛苦。但加班痛苦之余好像也有很多收获。
最起码我在之前没有想过,有一天会以数字账目作为一篇文章的主题。而且还感觉收获满满。我觉得人的变化很大,从小学数学不及格,到现在对财务这么感兴趣。
总结:
1.在痛苦中寻找礼物。
2.一点点改善,不期速成。
3.数据也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谢谢你的欣赏,欢迎留言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