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牛仔:
每次使用qq、微信与别人聊天
的时候,
牛仔独爱使用表情包来表达我无法用
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自从有了表情包之后
牛仔发现牛仔与人家的沟通再也不是问题了。
游泳运动员傅园慧成为了网红新人,却不是因为奥运会取得了铜牌的成绩,而是因为丰富的表情和有趣的答记者问,被网友称为“会游泳的表情包”,用她的采访截图和卡通形象制作的表情包也随之问世。虽然网络表情不是中国人的发明,但表情包文化在中国非但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还随之产生了表情包文化产业,甚至有人说如今没有表情包甚至都不能好好聊天了。为什么国人如此热衷于使用和生产表情包?
一、小表情有大文化
网络表情包的存在被视为面部表情最为丰富的人类也无法传达干净情绪的另一种延伸。网络世界个体拥有时尚的外表,通过对流行表达的追求,来重塑自我的身份认同、重获自我的群体归属是新生代网民的普遍特征。
表面上来看,表情包的传播通常结合热点事件,制造话题感、新鲜感,常常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蹭热搜。它将人们隐藏在内心的情绪集中和放大,以调侃的态度掀起社会舆论的风潮;聊天界面上,它能代替千言万句,也能解决无话可说的尴尬;在承受生活重压的现代人心里,它打开了一个可以放轻松的窗口。
二、搞笑的表情包宣泄了被压抑的情绪诉求
与网络聊天中丰富、夸张的表情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在日常聊天中严肃的表情,一直以来的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里都推崇沉着稳重,“喜形于色”在中国是一个贬义词,甚至在整个大中华文化区,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比起西方人都不善于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世界。东方人羞涩内敛,崇尚所谓“哀而不淫”、“乐而不伤”,“会心一笑”、 “笑不露齿”等都是夸人的话。
但是现代社会里,生活节奏很快,喜怒哀乐来得都比较容易。被压抑的内心情绪总得有个表达空间——在网络聊天中,丰富的内心戏终于找到了舞台。国内最早的表情包形象大概要算当年的兔斯基。兔斯基的形象是国人用网络表情表达内心世界的绝好隐喻,一只兔子的一张大脸上,除了画成两条黑线的眼睛和小小的耳朵,没有别的五官,看不出任何表情,但手舞足蹈的动作幅度却很大,一言不合就夸张地表达内心丰富的感受。静若处子,动如癫痫的强烈反差,与国人的文化心理暗暗相合。
三、它是高速运转、崇尚调侃、忽视深度的互联网文化的集中体现。
不过,同样是表情包,各国文化不同,表情包的类型和含义也不尽相同——日韩的表情符号比较精致,更多是静态表情。欧美的表情符号比较正统,不可爱,但是很实用。而中国的表情形象比较“接地气”“萌萌的”“贱贱的”“草根”。
一个表情:懂你的言外之意,可欲言又止,独特的撩妹撩汉撕逼必备款。以前被主流文化排斥的“宅腐”文化,如今大行其道,文化软实力输出,恰似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博大精深特色的民间文化,用对了每天都是愚人节。———这是我们含蓄的中国人的表达方式。
对于“人们为何在网络上频繁使用表情?”这个问题,微信表情团队表示,“亚洲国家的社会文化偏保守传统,平时看起来都一本正经,但内心其实很狂野,表情就是很好的表达情绪的方式——‘萌’让人感觉比较舒服的,‘贱’能表达内心嘚瑟的感觉。在经济低迷导致整个社会缺乏活力的环境中,“治愈系”也会比较给人温暖的感觉。”
据统计,微信表情包目前已超过700套,其中投稿作品超过90%。表情包大部分免费,有6套收费的明星包,每套售价6元,累计付费人数达几百万。各大网站很多设计师都已经开起了公司专门从事表情研发,收入已经从之前的数万元上升到年收入过几百万。
四、.表情包,其实是现代成语。
人是复杂的,人的主观感受是复杂的,这个客观世界更是复杂的。
过去的文化里会发明很多三个字四个字的成语,乃至于歇后语,其实就是因为两个中文字符长度内,可包含的排列组合有限,可复用的模板化的描述信息量有上限,于是开始对长的词汇有需要,因为那个时候人和人之间只能基于字符来沟通(语音和文字,甚至手语,都是基于字符的沟通)。然而互联网,使人们基于图片甚至动画、视频沟通从不可能变为可能,而影像(image)无论是会动的还是不会动的,都能携带万倍于字符的信息量上限的信息量。
就像你的游戏机从8位,到16位,到32位64位……再到现在不以多少位为标准一样,主角从几个色块格子,变成了如今能被3D渲染到可见毛孔甚至用VR身临其境去和他互动。这是表达方式的革命。
如果把人通过感官去沟通,比作一种modem (调制解调器) 的过程的话,那么这就好比modem之间的带宽从 36.6kbps 一下子升级到了100mbps
关注公众号后回复“表情包”可以下载到优质的表情包噢!
阅读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NzI4NTE0OA==&mid=2247483853&idx=1&sn=1f209885cab8870e483a1f143cb5ed92#r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