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我们小时候起,父母说的最多的话: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
一句影响深远的话,难免会投射到孩子身上,虽然你可能进步了,不会说我都是为你好,但是你的做法却是-我是为你好。
昨天下午忙完,我反省了自己的做法,美其名曰让孩子多做多动手,实际上自己是一脸嫌弃的。
昨天冬至,在家包饺子,想着孩子没事,让她也动手做做,就当锻炼动手能力了。没想到一翻教下来,几度想发火。
让她自己放馅,生怕弄的到处都是,于是给她放好馅,事先演示一遍怎么包,再让她开始。但动作没一个是教的那样,动作很笨拙,连着教了好几遍,都做的不好,就说她几句,让她玩去了。
内心是想锻炼孩子,实际上还是嫌弃的,从做法上就是满屏的嫌弃。
包了十几年饺子,肯定怎么包都是手到擒来,而一个六岁半的孩子,初次包饺子,笨拙、不像样那是肯定的。
但我们大人往往就是这样,内心想的和实际做的差别很大。因为内心想的是完美的孩子,一教就会,一听就懂的孩子,一到现实中,发现反差太大,就接受不了。
昨天看到一则视频:一位爸爸辅导孩子做作业,从刚开始发脾气,到打孩子,最后抱着孩子扔门外。
显然这位爸爸也是位急脾气的人,但他的做的十分欠妥,从他的动作中,孩子随时是可以被扔出去的。但当时孩子内心该有多么崩溃,无助和恐惧。
口口声声说爱孩子,爱孩子,但做法上却是伤害孩子的
辅导作业时,大人想的都是:这么简单,讲了都应该会,听了应该就懂,为啥还不会,怎么这么笨。
大人人生阅历几十年,识过的字,读过的书远远胜过孩子,所以感觉什么都简单。由于忙碌生活、工作,往往忽略了你也曾是孩子,也曾什么都不会,但是时过境迁,全都忘了而已。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我们都知道揠苗助长的危害,但很少会从孩子身上思考自己的问题。
说是孩子只要身心健康就好,但还是会免不了攀比,免不了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却很少去认真的思考问题所在。
作为家长,要想做好亲子沟通,了解孩子,作为孩子朋友的身份陪伴他,就要时时的反省自己的做法,成长自己,精进自己。
你是孩子最需要依靠的人,所以你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至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