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这句话是张德芬老师说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今天早上起来看《不抱怨的世界》时候,看到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时候,脑海里浮现了这句话。
在书中,谈到:所有的财富,都能从关系中获得。你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将会产生各种关系,这些关系本身比金钱更有价值。
在与他人的相处过程中,我们总免不了会有想要改变别人的想法。可是,要想改变别人,首先是改变自己对他的看法,这是改变别人的唯一途径。记得在哪里看过一句话,你所看到的都是你内心的投射。我们看到一个人不好的地方,那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他缺点的一面,并且专注于此;我们抱怨工作上的不如意,那是因为我们过多地在这些让自己烦心的事情上投注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以至于我们已经忘记了多去关注那些积极的面向。
有时候,我们的内心会因为某件事而对某个人产生固化的印象,每次当谈论起这个人的时候,心里不免会想:噢,这个人啊······当然,这个人可能是积极的评价,也可能是消极的评价。可是,有时候,你会发现,可能在你看来一无是处的人,在他的朋友那里,都是积极的评价。刚开始的时候,我会觉得这就像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总有人喜欢榴莲,有人讨厌榴莲的,不是吗?接着往下看书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认知是多么的局限。
首先,人对物品的评价跟人对人的评价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人对于物品的评价基本是形成的,固定了的,并不会受太多的因素再形成改变,当然,也不排除一个人原来真的很讨厌榴莲最后喜欢上了榴莲。但是,人对于人的评价可能相对来说,比较多的局限性,他可能只是看到了别人的一面就急于给这个人贴标签,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评价。可是,人是不断发展的,而且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因为各种因素发生微妙的变化,当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的时候,评价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人对物的评价,与人对人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进行类比。
在书中,作者举了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也是一个改变自己的途径。他谈到他关闭自动门的时候总是比较随意,让它自行关闭,有一次,有一位女士因为这个对他充满了抱怨,说他不懂得体谅别人。刚开始作者也比较的生气,甚至也产生了抱怨的情绪,但后来,他通过设想这位女士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导致了抱怨的情绪。这样子之后他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就轻轻的关门了。结果偶遇那位女士的丈夫,他跟作者道歉并说了那位女士最近压力很大,所以她的情绪比较暴躁。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当我们遇到脾气暴躁的人时,不要因为他们的态度不好而急于辩解甚至引发争吵。与其抱怨,不如设想一下她可能的处境,让自己冷静下来,等对方也冷静下来的时候再好好沟通。
总之,外面没有别人。记得,你要改变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是你对别人的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