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读者便会感到这比喻又显然受到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名句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从此翻新的。那末它新在何处呢》?细味后主之句作问答语,感情是哀痛而澎湃汹涌的;少游之句改作假设语(“便做……”,语气就微婉得多,表达的感情则较缠绵伤感。前者之美是“阳刚”的。后者却稍近“阴柔”,都是为具体的情感内容所制约,故各得其宜。
(此文转载,略有删减,原作者:周啸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