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个真实故事背后的反思

一个真实故事背后的反思

作者: 4eb0837c6b1c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20:29 被阅读7次

    原创: 小金 邂逅社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天,小钟的妈妈拿着拖把在家里拖地,看见他的孩子小钟玩具放得满地都是,说到:“小钟,不要把玩具乱放。”小钟不但没有照做,反而一边大声地哭一边尖叫。妈妈对小钟的行为摸不着头脑,也非常烦躁,心想,一个小男孩子,说一下怎么会哭得那么厉害呢?于是他妈妈就说,“你哭什么,小朋友玩玩具当然要收拾整齐啦,我都快被你的哭声震聋了。”

    四岁的小钟是新风幼儿园的一名孩子,自升上幼儿园低班后,便常常哭,哭声中还伴随着尖叫。这种现象使小钟的妈妈心烦气躁,难以专心的工作和休息;此外,小钟非常的多动,例如常常喜欢拿家里的闹钟和手机玩,拿着闹钟跑来跑去,弄得小钟的父母上班经常迟到,这让小钟的父母非常的困惑。父母带孩子去做保健的时候还是是健康的。后来小钟的妈妈给他买了一个他最喜欢的哆唻爱梦的闹钟,父母心想,小钟应该可以拿自己心爱的闹钟玩了吧。可是小钟依然拿爸爸妈妈的闹钟和手机来玩。爸爸妈妈实在想不出其他办法,除了教训和讲道理给小钟听外,只能把手机和闹钟放高点。

    后来,社工在新风幼儿园试点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生命教育课程,主要围绕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尊重生命,关系他人,学会分享等主题的活动。每次主题班会结束后,社工总会布置工作纸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在有一次的主题班会活动结束后,社工让孩子们把作业纸带回家,父母协助孩子完成两个星期当中,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孩子叙述,家长代写。在最后交工作纸的那天,让家长思考,怎么把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转化为正向行为,并写在工作纸上交给社工。

    小钟妈妈的工作纸引起了社工的关注,主要是家长很焦虑,求助社工说自己不知道如何教导孩子把不良的行为转换为正向的行为。于是社工与小钟的家长进行了初步的接触,原来,小钟的妈妈本来是全职工作,很少时间和儿子在一起,当妈妈转为半职工作的时候,恰好是孩子上低年级之后,小钟开始变得喜欢“哭”和“尖叫”。社工与家长分享了小钟的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小钟不懂得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且他语言尚未成熟,孩子的这种可能是向父母表达,我想要更多的关注和爱。

    社工紧接着和家长说,一说孩子就哭并尖叫,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例如大叫,捣乱家里的闹钟和手机,这样子才会让家长做出关注和反应。但是另一方面,孩子好的行为,家长却很少关注,例如社工发现小钟在上生命教育课的时候听得很认真并积极的发言,记忆力很好,能够很快记住一个人的名字等。家长突然恍然大悟,觉得自己没有关注孩子正向的行为,更没有在孩子好的行为出现后,立即给予正面的回应和注意。让孩子知道,吸引妈妈注意的,不是大哭大叫的行为,而是好行为。

    在做完家长的工作后,社工又在小钟班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主动邀请小钟上台角色扮演、唱歌、跳舞等。小钟非常的乐意,并表现得很好。终于在社工回收的一次收集班级每个人一周情绪工作纸中,小钟的妈妈是这样写到,“小钟在这周,有哭闹的行为出现,但是哭闹之后,妈妈说,你这样安静,另妈妈很舒服。这样的话语后,小钟在这一周中不再有哭闹和乱拿闹钟的行为出现了。”

    生命教育课程有一个特点,就是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独特性,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要尊重这种独特性。由于小钟喜欢别人对他的关注,而且社工发现小钟唱歌天赋非常好,于是推荐小钟参加荔湾区少儿歌曲比赛,通过学校的选拨和淘汰赛后,终于登上了区级的唱歌比赛,并荣获了最佳奖项。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当中,还当上了全园的主持人。

    我们试想,在这个孩子中,如果只关注孩子哭、大声尖叫的现象而不分析背后的原因、或者没有把孩子的这种不好的行为转化为正向的行为,孩子最后会变得怎么样?可能父母更加的责备孩子,可能是孩子变得变本加厉。生命教育的介入,让这个孩子懂得了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用正确的办法引起别人的关注。当然,这也要感谢家长的意识,家长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尊重了孩子的这种独特性,并利用他的这种独特性让孩子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孩子用另一种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不是哭闹、大声尖叫的形式,家长很好的利用了孩子的这个心理,促进了孩子正向的成长。

    尊重生命,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特性,充分发挥出每一个生命的潜质,为服务使用者提供有质素的服务,这就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宗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真实故事背后的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zd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