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训练营、助教、复盘、用户思维、问卷、反思、作业、小程序
《用户思维+》“好产品让用户为自己尖叫(making users awesome)”,《用户思维+》封面上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句时长冒出来的话,我们很早就学过,却是几年前在德国柏林看到的时候,真正开始认真看待并领会。那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优秀组长证书刚结营的5周升维笔记训练营(乐写人生)里,这两句话,帮我们2组成为优秀小组,我也顺便当了回优秀组长。现在,我简单做个复盘,希望对大家在运营学习型社群、知识付费产品、甚至是自己的终身学习能够有所启发。
先回顾下时间线:
3月14号晚上接到邀请,做训练营小组长
3月17号晚上开营仪式,大家群内发介绍,小组拉群
接着是持续5周,每周2、4上课,每次课有一次作业,共10个小作业
4月24号晚上结营颁奖,小组成员阿涛成为优秀学员及知识委员,由于组员作业完成得好,我有幸成为优秀组长
接着复盘下经验和教训:
一、心态和思考
二、分步骤详细复盘
三、如果有下次
一、心态和思考
两个基本心态:Best or Nothing。为学员服务。
1.1 Best or Nothing
Best or Nothing是自学生时代开始就养成的习惯,认可的老师和课程我可以努力做到最好,但是如果老师敷衍甚至考试暗示作弊走过场,我很可能交白卷。
这是原则问题,要么就努力做好,要么就不要参加,这是我做事的基本原则,也常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后来看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想,认可的事情就积极主动去做,这样的状态太棒了,结果通常也不会差。
大学是学机械的,毕业以后在德企工作的时间里,持续反思如何做得更好,做了不少改进,很快就被委以重任,大项目、建厂房……也是段很有趣的经历。
后来辞职做公益探索、又为了寻找造血途径转到电商行业,一入职没多久,就因为出色的业绩获得最佳销售明星奖,事业蒸蒸日上。我知道我从来都算不上聪明,所以,只要是想做的事情,都会付出足够的努力。
1.2 为学员服务
另一个心态是为学员服务。想起以前在电商公司带团队的时候,当时的老板雷厉风行,让我们组成多个小组PK,我从一开始带队就知道组长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为组员服务。
很多时候人们当上小领导的时候,会有点高人一等的错觉,总想展现一点威严或权利,但是我们看看最高领导人习大大怎么看,他在回复美国中学生的回信里说:“我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很累,但很愉快”。
是啊,要真正做好服务,确实需要很多的投入,会很累,但是看到大家的成长,又会很愉快。我常常是每天晚上10点甚至11点多小朋友睡了以后才有时间点评作业,分享资料,但好几次认真点评到1点多。
虽然困,但是刷到2组的新作业打卡的时候,又有点兴奋。点评作业的时候,我总是问自己,我该如何帮大家做得更好,这些建议有什么价值。
碰到自己经验比较丰富的部分,我会多给一些建议,碰到自己也是新手的部分比如视觉笔记等,我也诚恳地以读者的角度来提出自己的感受,希望能够给出有价值的点评。
二、分步骤详细复盘
有了积极主动地为学员服务的心态,就会在每个环节去想如何真正能够服务好大家。我按训练营的进程来分段总结。
2.1 开营拉群
开营仪式以后,有了分组名单,我第一时间把十几个组员的微信都加了一遍,大概有一半多的组员通过,随即拉群改组名和公告。组长快速拉群比组员自己慢慢寻找组织体验要好。
2.2 了解组员
2组的小伙伴,只有两位是以前在训练营有碰见过的,并且都只是加过微信而已,连对方名字都写不全。怎么样服务好一群萍水相逢的学霸呢?
开营的那天晚上,我把通过好友请求的组员的朋友圈刷了个遍,整理了组员信息表并打印了一份用红笔标记,因为白天带娃不好看手机,我就拿着打印的信息表时不时看看每个人的特长是什么,可以做什么来让这个小组更有力量,每个人也更有收获。
毕竟小组里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啊。
朋友圈的信息毕竟有限,于是,我用问卷网(也可以选择问卷星、金数据等工具,大同小异)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有三个:
了解学员的基础,包括是否是笔记达人,熟悉哪些笔记工具等
了解学员的参与和互动意愿,因为从开营的沟通来看,有些组员冷淡到惜字如金,有些甚至完全失联,很可能无法足够投入地参与到训练营来
了解学员是否想当不同课程的组内助教、学习委员,并且给每个人机会提出小组组名和口号的建议,以便根据大家的意见民主投票选择
通过问卷的数据(答题时间、选项、手机系统类型是iOS还是Android等)还可以进一步了解部分的学员个性及偏好,以后分享一些资料或者APP的时候也能有所侧重。
2.3 票选组名、口号、助教、学习委员
投票选出的结果比组长自己拍脑袋的效果好10倍。大家不仅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一起做了一件事情(投票选择组名、口号等)有了一定的参与感,而且产生了一个共同目标:Second to None,勇争榜首!(特别要感谢七叔叔想的口号,太棒了!)
同时选出的几位组内助教、学习委员等都根据之前刷朋友圈和自我介绍中做的记录及时有效地沟通。(助教的部分因为是临时加的,没有明确的界定,学习委员也只看过几句简单的介绍,甚至组长群里对其工作内容也有一定的分歧,所以都有一定的沟通难度)
2.4 组内分享与作业点评
目前每个微信号我估计都有一大堆未读消息,特别是被静音的群数不胜数,并且因为调研结果显示“只有3人愿意频繁互动,其余大部分仅在晚上下班以后的特定时间段可能有空,有2人明确表示太忙了尽量不要互动”,所以,群内的分享始终保持克制,并汇总到Notion页面中方便回顾。
因为群内分享的克制,我就转换思路,把部分分享转移到作业的点评中,比如组员的作业中提到用了某些软件,刚好我对类似的软件颇有经验和心得,就在点评或评论中多分享一些(小打卡还可以还可附图片或视频),这样既丰富了点评的内容,又避免了频繁在微信群的分享造成的额信息过载甚至厌烦。
2.5 作业统计
第一周鼓励组员积极完成作业,不仅在群内分享自己的作业,还及时给予积极点评和私聊提醒,所以第一周除了失联的两个人,其余全部完成了作业。马上做了个短视频配了慷慨激昂的音乐,让大家看到听到完成作业是多么棒的事情,及时给予激励。
第二周的作业,已经快到截止时间,还是很多人没有做,我跟当周组内助教柳商量了一下,打算用我们自己的行动帮大家做一些减法,让大家知道完成这个作业多么轻松。
我当时正遛娃结束从沙滩坐公交车回家,一手抱着熟睡的娃一手拿手机画思维导图。
第二周的思维导图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5Why,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深入比发散更有价值。所以,我开始不断问自己,小伙伴们为什么要做作业?我为什么期待大家完成作业?
第三周开始,结合之前的思考,我想更有意义的事情不是去完成作业,而是从课程中真正有收获,有成长,如果只是为了完成而去做,ROI太低了,不如不做。
所以,我开始尝试挖掘跟课程相关的一些内容,比如用采集器去搜集图书的数据及分析等,希望能有一些有价值的新尝试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第四周,视觉笔记方面我也是初学者,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读者的心态来提建议,好在明霞老师也有积极地做专业点评。
第五周,知识卡片的课听得很爽,我知道这节课对大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都很有价值,所以我私聊了几位小伙伴,安利这节课,不做作业没关系,但是最好花点时间听一听。
同时,看到大家对于作业的畏难情绪(读书笔记要求写2000字以上,知识卡片对于新手来说也有一定挑战)日渐高涨,我也有点着急了,因为不练习是很难进步的,没多久肯定忘得一干二净。
所以,因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我自己也定了个2天完成作业的目标,第一个晚上读书笔记的2000字写得我筋疲力尽(可能跟当天睡眠严重不足也有关),第二天白天身在娃营心在作业,想起什么就记录在小笔记本上,并利用各种零碎时间(吃饭的时间)搜集素材和画草图,试了几十种模版和配色,最终才确认,这部分花了最长的时间。还好第二天晚上顺利完成了视觉笔记和知识卡片的作业。
最后,我趁着复盘统计作业的时候,又重新标记了所有作业的完成情况与质量(分为白色未完成,灰色未按要求完成,绿色已完成,黄色优秀,红色特别优秀,蓝色特别优秀Top2)。
我们有6位小伙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所有作业,还有3位小伙伴最后一天尽管来不及还是持续努力挑战自己超时完成了作业。其他小伙伴有的身体不适、有的正在赶论文、有的处于创业初期分身无术,但大家认真的态度和上进的朝气都持续鼓舞着我,大家都是Second to None!
三、如果有下次
如果有下次的训练营,这些环节可以做得更好:
3.1 FAQ二维码:
一些公告类的消息把资料汇总到一个二维码活码内,以后每次通知的时候附上链接或者带二维码的日签卡,比如小打卡使用说明,昵称修改规则说明,作业完成退费说明,听课链接,上课时间表等学员可能经常会问到的问题。
3.2 微信群减法:
如果大家都发照片和视频,微信群的信息可能过度臃肿又难以回顾,可以配合群相册、印象笔记、石墨文档、微软Office文档等小程序,当然也要做一定的引导说明。
3.3 组内分享:
组内分享除非群成员都特别关注的主题,否则用录播(比如用微软听听文档等录音+PPT,或者写文章)比群内语音直播效果更好,微信群内可侧重于提问环节的讨论。
3.4 及时纠偏:
例如小打卡提交作业的时候,不少作业没有在特定主题下提交,造成作业统计工作量增大、效率降低。应该及时提出,重点强调。
3.5 同伴互评:
单纯由组长或者老师点评的话,不仅工作量较大,不同组长的评价标准也有差异,而且对于学员来说没有多观点互动,建议可以尝试学员之间的同伴互评,也就是慕课中常见的Peer Review。
通过互评也能够加深学员对作业内容的理解,并且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组长或导师统计作业的时候可以对热门互动、优秀作业或者典型错误进行重点点评和置顶等操作。
3.6 作业迭代:
训练营的要求是作业完成即可退费,但是完成的质量上没有明确要求,最好是可以设计分级退费机制,也就是比如作业质量优秀、及格、待改进对应全退、部分、小部分退款,这样更能刺激完成作业的用户再根据学员和老师的反馈来迭代。
学员作业的前后差异往往最直观地代表了训练营的质量。让学员为自己的进步尖叫,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结果。
当然,根据训练营学习目标的差异,对学员的要求也都不同,但是都需要提前设计好并在报名前明确告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