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图书馆花一个半小时一口气看完了《82年生的金智英》这本书。
这是一本描写普通人,一个普通女孩子成长的故事,金智英就好像我们生活中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我们每个女生都可以从她的身上找到我们的影子。金智英出生在韩国一个普通家庭,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奶奶从小重男轻女,什么好的东西都会先给弟弟。在经历了青少年时期被男孩子欺负却被老师说是因为男孩子喜欢她才会欺负她这样子的话;在经历了来月经却被认为是一件羞耻的事情的少女期;经历了上大学以后和男友分手却被喜欢她的学长说成是被别人嚼过的口香糖的大学时期;经历了工作以后被差别对待的职场新人期以后金智英终于遇到了一个不错的对象也终于有了安稳的工作但是这些看似历经千辛万苦到达的终点却在生了孩子以后全部倒塌:因为孩子的原因不得不离职,在照顾孩子的间隙在公园喝一杯咖啡却被误解成是浪费老公工资的“妈虫”……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金智英得了产后抑郁症,会经常说一些奇怪的话。这本书是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写的,是给金智英看病的精神科的医生的记录,它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个普通女孩子的纪录片。
很多女孩子会在这本书中找到共鸣,会想起来很多关于发生在自己身上却被严重忽略的不公平对待的事情。不论是非独生子女家庭里的传统重男轻女思想还是刚来月经时的莫名羞愧和耻辱感。我庆幸我是幸运的,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没有经历过像金智英一样的来自男性的骚扰:咸猪手的校长和有暴露爱好的混混还有不怀好意跟踪的男同学。这让金智英在很长的时间里才能走出阴影。但是这些事情不论在韩国还是在中国都切实存在的,我身边的朋友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对于男性的防备之心也会格外的重,不是因为不相信是因为总是会有不怀好意的人在想着奇怪的事情。后面人生中的求职经历一样是处处存在着不公平,提出“如果需要应酬客户如何处理”的面试官真的公平吗,工作能力并不出众也并不想要从事更有挑战性工作的男同事得到晋升也只是因为性别不需要休产假。
如果说这些都忍受过来了---我们很多时候并不会为自己发声更多的是会选择隐忍。而比起隐忍更可怕的是,大部分人都不觉得这是不合理的、不公平的。我们从生下来就按照成人制定好的社会规则按部就班地活着,自然而然对这些规则逆来顺受、理所当然。也从来不会想去抗争什么。所以我们被要求温柔、软弱听话甚至认为生来如此。
金智英也在忍耐,但是在生下了孩子以后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她终于忍不下去了。无力的是她选择不了抗争,她病了得了产后抑郁症。记得书里描写她去看关节炎老中医跟她说的一段话:“现在洗衣服有洗衣机,还有吸尘器不是吗?现在的女人到底有什么好辛苦的?”不论哪个领域,技术都日新月异,尽量减少使用劳力,而唯有“家务”始终得不到大家认同。对呀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速,开处方都可以用电脑,拿药也可以流水化当医生有什么辛苦的呢?还有就是书里面描写的在家庭和事业产生冲突,女人不得以要牺牲自己的职业的时候,丈夫的安慰竟然是“我会帮你的”,明明是两个人的责任为什么男人们认为去做这些事是在帮自己的妻子,而会安慰的丈夫已经算得上是一个非常好的丈夫了。金智英在孕期坐地铁,却被人为是不顾孩子只顾赚钱的妈妈,在地铁里面止不住眼泪的奔溃。孩子出生之后在咖啡馆里面喝杯咖啡被西装革履的上班男认为是不做事只会花老公钱的女人。为了每天接送孩子和照顾家人,已经完全没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连一份合适的工作都找不到,想提升自己去培训班学习最后也没有后文。女人们为一个家庭牺牲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书的最后引了艾玛·沃特森(EmmaWatson)在国际妇女节这一天所说的话,她重申自己的核心理念:“争取的不是女权,而是两性都能自由。”并清楚地指出“女性主义从不等于厌恶男性,但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义者”(Feminism is not about man hate,it's really not. If you believe in equality,you are a feminist)。而这也是我看完书以后最大的感慨。我们并不是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我们更多的是要求一种平等。在压力很大的现代社会里不论男女都会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社会赋予的女性压力似乎更多的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或者说被我们选择了视而不见。金智英最后能不能康复我们不得而知,而当她康复的时候应该是她会选择为自己发声的时候,在这一点上她活的还没有她的妈妈:“明明粥品店是我说要开的,这间公寓也是我买的,孩子们是自己读书长大的,你的人生走到现在的确已经算成功,但这绝对不是你的功劳,所以以后要对我和孩子们更好,听见没有?看你这浑身酒气,今天你就睡客厅吧。”“是,当然!一半都是你的功劳!小的听命!吴美淑女士!” “什么一半,少说也是七比三好吗?我七,你三。”(077页)而金智英更多的是一种隐忍的状态,后来得病说出心声也是用别人的口吻,我想当她用自己的口味说出心中所想的时候会更加自由吧。
书的最后有一段话:“活出自我”,找寻何谓“自我”,显然成了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不,更确切地说,每个人都要找出“自我”,但最终发现这并不容易。因为“自我”的形成来自发掘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异,但是足以构成“自我”的差异性并不多。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金智英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变成金智英而是成为更加自由的个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