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就是上帝!
错! 顾客根本不是上帝,不仅不是上帝,还是你的“工人”。如果想要客户满意,你一定得派点活给他干。
上世纪50年代,某家食品公司发现,他们的蛋糕粉一直卖不好。研发人员对配方不停改进,用户就是不买帐。这问题难倒了食品公司。
最终,美国心理学家欧内斯特发现,蛋糕粉的滞销,真正原因是,这种预制蛋糕粉的配方配得太齐了,家庭主妇们失去了“亲手做的”那种感觉。
于是欧内斯特提出:把蛋糕粉里的蛋黄去掉,这个想法被称作“鸡蛋理论”。虽然这为烘培增加了难度,但家庭主妇们觉得,这样做出来的蛋糕,才算是我“亲手做的”。蛋糕粉的销量获得了快速增长。
你想一下,如果只是让你把蛋糕粉拿去泡点水,然后放进烤箱就行了。这也太简单了吧,这是不是很没劲?
所以这家公司把蛋糕粉里的蛋黄去掉后,给做蛋糕增加了一点难度,需要家庭主妇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完成蛋糕。
虽然付出了一些劳动,但家庭主妇们也因此获得了一种参与感,或是说是成就感,这样做出来的蛋糕,才有种“亲手做的”感觉。
不知道你有没买过宜家的家具。我之前买过一个儿童桌,这个桌子是需要自己动手组装的,但是组装比较简单,普通人一般两三分钟就能搞定。
我还记得桌子装好的时候,内心真的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特别是当我家小朋友用崇拜的口气对我说 “爸爸你真厉害” 的时候,哈哈哈。
说到这里,其实我想说的是,现在很多商家都在谈参与感,但是每个人对参与感的理解都不一样。
我理解的参与感,就是让客户付出劳动。
让你有付出。有付出,然后成功了,就有成就感。
大家为什么喜欢参与感呀,其实喜欢是背后的这个成就感!!!
比如同样是买鱼,你去菜市场买鱼,直接付钱,老板把鱼给你。
但是去农家乐买鱼,你光付钱还不行,还得自己去鱼塘里钓。但是自己钓的鱼,就特别有参与感、成就感。
比如现在的一些创意面膜体验,故意把面膜的膜纸和精华液分开,虽然是装在同一个袋子里的,但是你必须把A部分的液体挤到B部分去,把A液体和B液体充分的融合,再把AB的混合液挤到面膜的膜布里去,这种形式的面膜也很有参与感。
还有一种香烟,是有爆珠的。就是在点烟之前必须要把过滤嘴上的爆珠给捏碎,捏碎以后抽烟才有水果等等的味道,但是其实这个味道是可以直接放到生产烟的过程中的,是不需要捏的,但是厂家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把爆珠半成品式的放到了烟里,就是让大家去捏,这个捏的体验过程也会让人心情愉悦。
比如网上有一家卖“啤酒麻辣小龙虾”的。你收到后,不能直接吃,还得把小龙虾球倒入炒锅加热后,再倒入一罐啤酒,翻炒5分钟才能出锅。
这里还需要注意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太难,太难会产生挫败感。
这让我想到自己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来拼一个木制的马车。因为拼装说明书写的和天书一样,密密麻麻的文字,只能边拼边猜,实在是太难了。但是小朋友又很喜欢,所以只能内心默默流泪地把它拼完了。
最后,我们回到开头的那个案例。
还记得那个卖蛋糕粉的案例吗?
后来,一位叫桑德拉.李的美国食品推销明星根据这个案例,提出了“70/30法则”。就是说,如果如果使用70%的成品(比如蛋糕粉)和30%的个人添加物(比如鸡蛋),就能用最少的劳动,把工业化的“食品”变成个性化的“美食” 。
所以,提高参与感的法门就是“70/30法则”, 留点事情给客户做。记得不能太难,太难会产生挫败感。
别忘了,参与感的背后是成就感!
(以上部分案例来自:五分钟商学院、脑细胞老板社群)
叶子侠 2019.1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