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百度里大都解读为“平等大爱无偏私”: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他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人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他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便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任其自然发展。
我学到的解读是:
1、天地的不仁才成就大仁,天地不仁,无情是无私情非绝情,无分别心的对待万物,不因人的美丑好坏而区别对待,保持人与动物均无偏爱、嫌弃,就是个小虫子也一样享受阳光空气。
2、圣人定下三纲五常、五伦八德、忠孝节义种种规矩让百姓遵循,这看似无情却有情。
3、天地之间,就像一个大风箱吗?虚而不屈是说谦虚的人会得到众人的帮助,心量大才装得下委屈、痛苦、烦心事。
动而愈出,表现在物质方面,心动越快行动就越快,好比打折购物、限时抢购等,追求越多越折磨人。表现在精神智慧方面:勤奋学道、努力行道,才会悟道更多。
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多说多做瞎折腾,把简单变繁琐复杂,追求多、妄说妄作,反而加速败亡,知识越多,知障越大,人越傲慢,更易葬送自己。还是执守虚静的中道,不偏不倚,虽每个人认为的“中”并不一样,但公理是一样的。
总的来说这第五章该是表达,天地造化万物皆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的轮转才是常道,依道行万物才能生生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