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面第四章,从湖南到北京的发展十分顺利,简直是搭乘直升飞机一般,十年升了七次,当上了“副部”级干部。可是在咸丰二年,行情急转直下,很快出现断崖式的下跌,从皇帝到同僚、下属,这些上上下下的人际关系达到了冰点,但是还未真正完全跌入到谷底。
第五章,主要讲述曾国藩赴任江西遇到家庭变故,回家守孝,开始筹办“团练”对抗太平天国,跌入到更深的谷底。如果你们有人读唐浩明的长篇小说《曾国藩》,开头就是以曾国藩赴任江西遭遇家庭变故【母亲江太夫人去世】开始写起的。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4件事:
1.赴任江西途中遭遇家庭变故。这一段有两个点需要注意:
1)传统时代,官员父母去世,必须回家守孝,丁忧去职三年。在古代儒家孝道文化的伦理中,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针对这个情况有两个制度:起复和夺情。主要说的是如果在父母去世服丧期间,正遇上国家有大事发生,那么就应该以国家大事为重,放弃悼哀父母,回朝报效国家。
从当官的角度,这是个对仕途发展非常不利的。在封建礼法下又不得不执行。
2)官场潜规则:官员外派可以打秋风:“收取奠金和程仪”。在了解古代官员的收入结构,以及通常的礼仪往来。
2.在家守孝期间,经郭嵩焘劝导,决定出山
“你以前总在信里抱怨承平时代,朝廷按部就班,死气沉沉,没法兴革,你的政治理想没法实现。乱世出英雄,现在天下大乱,岂不正是你建功立业,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理想的大好时机?你成天抱怨上天不给机会,现在,不正是上天给的机会吗?
曾国藩一听,也恍然惊醒。是啊,在正常情况下,像他这样的人在官场上是得不到施展的。但是天下大乱,秩序崩解,皇帝对各地的控制力已经大不如前,岂不就为他赤地立新、开创局面提供了难得之机吗?曾国藩自当官第一天起,就立下了内圣外王、拯救天下之志。现在怎么能放过这个试验自己经世之才再造这个世界的机会?
曾国藩最终决定,出来给皇帝卖命。”
摘录来自: 张宏杰. “曾国藩传。” Apple Books.
3.在长沙得罪地方官兵
剿匪,杀伐决断,获得外号“曾剃头”。本来受咸丰皇帝的旨意筹办“团练”——民兵,但是却有颗急切改革社会,改造环境,改变现状的心情,亲自高效处理地方积累的各类案件,导致积弊已久的湖南官场断了灰色收入来源。于是大家都视曾国藩为异端。
4.把绿营的兵与团练的兵一起“会操”,文官不管军队事务,更何况皇帝命令曾国藩办的是团练,是民兵,他没权把手伸到绿营这里。文官们虽然痛恨曾国藩,但也只能形于辞色。性情粗野的军人们却没有这么好的脾气,他们立刻付诸行动。
带头闹事的,是长沙副将清德。他在太平军进攻湖南时曾临阵脱逃,此时面对曾国藩却很勇敢。他不仅带头抵制会操,“操演之期,该将从不一至”,而且摇唇鼓舌,四处鼓动各军不要受曾国藩的摆弄。曾国藩给皇帝上了个折子,弹劾清德,说清德平时贪图安逸,不管理军营事务,太平军打长沙城时临阵脱逃,咸丰最恨临阵脱逃,于是下旨,将清德革职拿办。晚清官场最重要的潜规则是“官官相护”,湖南官员从此对曾国藩更加恨之入骨。清德的上司、湖南提督,也就是驻湖南最高军事长官鲍起豹更是伺机报复,绿营兵一直瞧不起湘勇,借机发生了械斗。曾国藩向鲍起豹发去文书,要求他逮捕带头闹事的绿营兵,以杜私斗之风。
鲍起豹决意要借这个机会好好教训教训曾国藩。他故意将几名肇事士兵五花大绑捆起来,大张旗鼓地押送到曾国藩的公馆,同时派人散布曾国藩要严惩这几个绿营兵的消息,鼓动军人闹事。绿营一传二,二传三,越聚越多,群情激愤,纷纷上街,游行示威,要求曾国藩释放绿营兵。长沙城中一时大乱。出了这个事,满城官员都关起大门,袖手旁观,心中暗喜。“营兵既日夜游聚城中,文武官闭门不肯谁何。”(36)等着看曾国藩的笑话。绿营兵见状,胆子更大,居然开始公然围攻曾国藩的公馆。
曾国藩的公馆就临时设在巡抚衙门的射圃里,与巡抚骆秉章的办公室仅一墙之隔。曾国藩以为绿营兵胆子再大,也绝不敢武装攻击他这个二品大员。所以被绿营兵包围后,他还若无其事地处理公文。不料绿营兵竟然破门而入,连伤了他的几个随从,连曾国藩自己都差点挨刀。
这是曾国藩出生以来,第一次遭遇真正的挫折。进秀才的艰难,画稿遭人嘲笑的尴尬,比起这次挫辱来,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堂堂“副部级”官员,差点让闹事的兵痞杀了,还没处讲理。这种难堪在整个大清朝的历史上也不多见。我们可以想象曾国藩是如何心血上冲,夜不能寐。
曾国藩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向皇上控告。干脆,借这个机会把到省办事以来所受的所有排挤、委屈都痛快淋漓地向皇帝陈述一番!
然而细一想,他就知道这种做法行不通。这一道奏折上去,顶多打倒一个鲍起豹,能把湖南全省官员都扳倒吗?如果扳不倒全省官员,那么以后他在湖南的处境岂不是更寸步难行?
经过几夜不眠的反思,曾国藩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好汉打脱牙和血吞。”这是一句湖南土话,好汉被人家打掉了牙,不要吐出来让别人看到,要咽到肚子里,继续战斗。他不再和长沙官场纠缠争辩,而是卷起铺盖,带着自己募来的湘军,前往僻静的衡阳。全省官员瞧不起我,我不争一日之短长。等到我在衡阳练成一支劲旅,打几个胜仗给你们看看,那时自会分出高下。这才是挽回面子的最好办法!
摘录来自: 张宏杰. “曾国藩传。” Apple Book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