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不理解这边的人为什么每天都要去买青菜,他们一大清早就奔向菜市场,而且每天都要去,简直可以说是风雨无阻,以至于本来很平淡的一件事,却被这边的人处理得有如每天都要去上班一样郑重其事。
明明家里都有冰箱,新鲜的蔬菜放上两三天也还是能很新鲜,为啥非要如此勤快地每日特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办这件事呢?
后来我发现是自己愚了,这事儿的道理,就如同家在农村的,中午饭前到菜园子里薅一篮子菠菜做个汤,再到黄瓜架上摘两根新鲜的黄瓜炒个鸡蛋一样,图的就是一个新鲜。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城里的菜园不像农村那样家家都有,想要现吃现摘有点儿不切实际,但是要吃到每天的新鲜菜,只要勤快点儿,比如一大早就去买,这个还是能够办得到的。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不仅买青菜要起早,就是要买只北京烤鸭,甚至只是买几个苞芦,也都得早点儿下手,才有可能买得到。
道理很简单,去迟了,就没了。
哦,所谓苞芦,是这边人的叫法,用北方人的话说,就是玉米,还有的地方叫做苞米。
倒不是商家刻意饥饿营销,实在是有经验的商家对于每日的销量已经心中有数,考虑到人们对于食物不过夜,现吃现做新鲜劲儿的追求,那么商家宁愿每日少卖那么一点点,也不要做多了当天卖不完第二天又卖不掉而造成损失。而这样的考虑,无疑使得那些紧俏的美食,只有早点儿下手,才能如愿如期及时地搬上餐桌。
比如,这条长街上做烤鸭的有好几家,可是只有菜市场门口那家最地道、最正宗,因此他家的店铺前每天都会排着长队,去迟了买不着也就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只是我没想到,就连普通的玉米,竟也有商家采用了完全一样的策略。
好吧,我承认这家的玉米确实新鲜,新鲜到让我印象深刻,新鲜到下次我想吃玉米时首先跳入脑海的就是这家。
那天,我下午6点到了摊位前,然后就发现偌大的摊位上,只在中间的位置,叠放着整整齐齐的几个苞芦,全都是歪瓜裂枣,把空空荡荡的摊位显得更加空荡,而空荡的摊位把几个歪瓜裂枣的丑陋也映衬得越发显眼。
走在回家的路上,脑海中响起那句老掉牙的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其实人也是一样的,早起的人儿,才有新鲜的蔬果吃;早起的人儿,才有地道的烤鸭吃;早起的人儿,才有新鲜的苞芦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