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外公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作为一个男人,你首先要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寻求一条谋生之道,其中,与人打交道必不可少,这是一门大学问,你虽然是大学生,读了很多书,但是对于社会这所大学你才刚入门,要学的还有很多。
放在以前,我只会把这些话当成长辈的大道理,听听就罢,并不会转化为一种动力,时刻去鞭策自己。现如今我已经是奔三的年纪,在社会游历也有四年有余,优秀的同龄人正值事业快速上升阶段,有的已经达到了上一辈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而我,兜兜转转数年又回到了起点,所幸的是,我还没有陷入焦虑,我还有时间,还有机会,最重要的是,父母健在,他们尚不需要我赡养。都说父母是拦在子女与死神之间的一道墙,在他们的庇护下,不管情况如何糟糕,你总归还有栖身的港湾。但我又应该感到焦虑,因为我还不够独立。看起来,我能轻松找份工作挣钱养活自己,衣食住行无需依靠父母,但从情感上来说,我还是下意识把他们当做我的支柱,遇上麻烦事首先想到的就是家人。眼下我就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工作、婚姻,未来还会有赡养父母、养育子女、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以上很大一部分可以说是经济问题,而我更想解决的,是道路问题,急需确立自己的方向,让自己充实地过完一生,尽量不要有遗憾,不在空虚中度过。
我曾一度陷入虚无主义,一方面总是在追寻人生的意义,一方面对周遭事物毫无兴趣。大学时期,我浑浑噩噩度过了三年,到了大四,有的人找工作,有的人考研,出于逃避心态,我选了后者。仔细想想,那时候我该是很清楚自己这样做的动机。对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深造,我陷入了长时间的纠结,甚至久违地拿起笔开始写日记,也常常走出校门散心,好让自己平静下来,也因此成了一个异类,当大家都在为自身的前途奔波时,我反而像个无所事事的闲人。这大概就是我陷入虚无的开始。
加入考研大军以后,我开始了早出晚归的生活,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图书馆,就这样慢慢找回了充实感。不过不久后我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天睡到自然醒,占不到座就在宿舍自习。对我来说,学习成了一种安抚良心的手段。一开始,我还有个同党,一个人无所事事,心理上容易有负罪感,两个人的话,这种感觉就减轻了大半。后来同党良心发现,开始发愤图强,虽然比上不足,比起我倒是绰绰有余。
就这样,以考研为精神支柱,我撑过了大四。自然,我没考上,被迫加入就业大军,几波面试下来,没怎么费力就找到了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顺利拿到了offer。事实证明,作为一个大学生,如果要求不高,找个能吃饱饭的工作还是不成问题的。顺便一提,我的那位同党考上了研究生,开始了他的第二段大学生涯。
我就这样踏入了社会,比想象的容易。工作轻松,领导赏识,除了有几个令人讨厌的同事,人际关系也不复杂,一切似乎再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我第一笔工资不到3000,转正后涨了300,一年后又涨了1000,反观我高中、大学的同学们,不是加入各种如雷贯耳的大厂,就是考入国企、机关单位,个别有想法的甚至不到两年就升了职,还有一些进入了互联网行业的,拿起了高薪。
这人那,最不应该比较,也最经不起比较,我很早就知道人比人气死人,但也仅仅是知道,于是我跳槽了。对于人生的第一次辞职,心里难免有些忐忑,好在事先骑驴找马,有了下家,稳妥过渡。所谓的下家,是一个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应聘的过程比上家还要简单,入职手续更简单——连合同都没有签,好在公司不黑,五险一金和工资,该交的交,该发的发。公司小有小的好处,没有严格的考勤,没有明确的分工,于是我愉快地干了三个月,又跳槽了。对此亲戚朋友不置可否,只因跳槽的原因有些无语——我被挖了。在事务所时,由于工作性质接触了很多甲方,有一家抛出橄榄枝,而我没经得起大饼的诱惑。
现在想来确实很无语,在职场前辈看来,没有明确目的的跳槽是不可取的,无非就是从一个坑跳到了另一个坑,像这样频繁跳槽只会让自己在职场上陷入困境,是对自身的不负责。当同龄人纷纷在职场上风生水起,小有所成的时候,我还在起点反复横跳。后知后觉得我悔不当初,下定决心要做出改变,于是三个月后,我又辞职了,这次不是跳槽,因为没有下家,对,我是裸辞。
这下我该没救了,可我只觉一身轻松,当走出公司的那一瞬间,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不再面目可憎。接下来该怎么走?我决定去投奔我的父母。
在这温暖的港湾里,我一呆就是18个月。期间,我渐渐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二十几年来我丝毫没有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学生时期在校园里按部就班地读书,毕业后像无头苍蝇一样在社会上横冲直撞。我想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却发现我对任何用以谋生的行当都毫无兴趣。以前我想当然地认为那些能够从事自己喜欢行业的人是幸运的,但是我发现往往兴趣成了用以谋生的手段,那么兴趣也不再会有趣,而是痛苦。生活的底色可不是有趣。
最后,我决定进入体制内,并且为这个目标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在裸辞的18个月后,在亲戚朋友的赞叹声中,我如愿以偿了,还超出预期,进入了一线城市某机关单位,从群众摇身一变成为干部,这无疑是我二十几年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了。兜兜转转几年,自己的人生总算安定下来,没有意外的话,我将作为一名光荣的公务员,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奉献至退休。
有个前辈说,职场中,既需要发号施令的领导,也需要埋头干活的,从性格上看,我更适合做一个干实事的人。只不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我不愿参与斗争,也不喜欢被压迫,结果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
生活的底色不是有趣,平淡才是常态,曲折也避免不了,一年以后,我辞去职务,重新变成一名普普通通的群众,其间的经历一言难尽。
有人劝我既来之则安之,我做不到,似乎我从来没有从虚无主义中摆脱出来。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经历了以上种种,我不得不承认,人生没有意义。
到这里为止,看起来我被彻底的虚无所吞没了。其实不然,接受了人的一生其实并没有被赋予什么特殊的意义这点之后,我不再因为没有让生活过得有意义而困扰,也不再因为没有达到在我这个年龄段应该达成的成就而感到焦虑。当然,这不表示我开始放飞自我,开始躺平,相反,我开始决定开始试着让自己认真生活,不再执着于那些未完成的游戏日常,不浪费每天有限的精力,我开始主动去接触更多的人,去让自己在一些应该做却又不能坚持的事情上努力坚持下去,比如持续地创作。但是,即便我现在看起来佛系、波澜不惊了,在心底始终还有一个担忧挥之不去,我意识到自己内心平静的底气始终与身后支撑着我的父亲母亲脱不了干系,因此常常担忧有一天他们彻底离我而去,那时我将处于何种境地,简直不敢想象。
老外婆在前年去世了,外公告诉我,别看他现在70岁了,偶尔在夜里想起自己的老母亲,他也会生出一种无依无靠的凄凉感,那段时间一想到她弥留之际眼神里满是对人间的不舍,他就忍不住流眼泪,好在身边还有外婆和几个孝顺的子女,自己身子也还算硬朗。人在晚年最幸福的样子大抵如此。
种种迹象说明,在感情上,人都是脆弱的,所以亲情显得格外贵重。如我这样的独生子女将来面临的挑战更为艰巨,年少时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心智要比他们那一代更加晚熟,成年后面临的是更为复杂和割裂开来的社会环境,人人自危,在心理和物理上更加容易被孤立,所以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是很有必要的。
对我这种90后,网络上的评价很多,总结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眼高手低,内心浮躁,吃不了苦,另一种则是富有反抗精神,敢于打破常规。依我所见,跳槽的人无非是有跳槽的底气和资本,不管是手中有些闲钱还是背后有父母的接济,而不敢跳的人一般是无法承受跳槽的成本,至于跳槽的动机想必不会因为年龄段的不同而有区别。但有一点年轻人实在应该及早醒悟,什么真正的独立?什么是真正的强大?你不能既要…又要…还要…,好工作人人都想要,为什么他能你不能,他必然有一些你没有的东西,发现它,学习它,掌握它,如果最终做不到,那就放平心态,找准定位,做自己能做的,拿自己该拿的,不要比较,认真生活。
现在,我又一次站在起点,带着这几年收获的教训,重新出发。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