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妈妈说,她女儿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特别好,经常考一百分,很多时候还只有她自己能得一百多分,而且学习习惯也很好,回家就知道写作业,作业写得也非常工整,老师还经常表扬她,在她心里,女儿就是清华北大的苗子。可是到了初中之后形势完全不同了,女儿很明显的成绩下降了,班级排名也就只能将将进入前十名,根本不拔尖,她百思不得其解,女儿并没有叛逆或者早恋,学习还是回家就开始,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
这个妈妈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明明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特别优秀,可是上了初中就变了,即使初中没变,到了高中也变了。这跟孩子上学前又听话又可爱,每天都母慈子孝,上学之后遇到写作业就鸡飞狗跳是一样的,因为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同了, 同样学习对孩子的要求不同了也不同了。
上小学的孩子,学习对孩子的要求只有一点,就是“听话”,凡是听话的孩子,成绩一定特别好,因为小学内容的体量就那么一点,只要听家长的话,回家认真完成作业,基本上就能拿到高分。
所以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家长不要过于焦虑,只要排名在前三分之一的孩子,以后都有逆袭称霸的可能性,如果是排在最后面的,当然打基础还是很重要的,这时候家长就要看住了孩子,盯紧了成绩就一定能上去。如果一个孩子,家长不怎么管、自己也不怎么学,但是成绩还是特别好,那这个孩子一定没问题,以后不可限量,当然这种孩子是极少数。大部分孩子都是家长看得紧了,成绩就上去了,家长一放松,成绩就下来了,这样的孩子需要家长一直有责任心,可能到了初中高中还需要看着,没关系,只要看住了也没问题。真正的潜力股在哪里,就是那些家长不怎么管,成绩不是最好,但是却也一直排在前面的,说明孩子不需要家长,而是自己一直在找方法,到了初高中后,习惯和方法都有了,成绩就自然而然的上来了。
小学时期主要需要培养孩子的有三点,一是习惯,就是回家就要写作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可能成绩不是最好,但是却每天养成定时定点学习的习惯;第二个是专注力,很多孩子的问题都在专注力上,这个如果孩子没有,那么必须在小学阶段锻炼出来,不管是报班学习还是去医院找方法,总之必须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出来,如果到了初中还这样就比较麻烦了;第三个就是自信心的培养。父母的鼓励是最重要的,要告诉孩子,虽然你现在的成绩并不拔尖,但是只要能够找到问题所在,以后一定能够成为最好的,如果家长每天只是抓着孩子谴责他的成绩为什么这么低、为什么上不来,以后孩子脑子里就永远是他不行的印象,初高中也很难逆袭。
好的,现在到了初中了,初中之后,孩子的成绩会重新洗牌,以前学习特别好的,可能还是成绩好,也可能成绩没那么好了,以前的中等生可能一下子就上来了,总之会有一个变化,那么原因是什么?还是学习对孩子的要求不同了,初中的孩子,学习对他的要求是“习惯和学习方法”,这跟小学时候的听话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文章开头的妈妈,女儿习惯还是很好,每天都及时且积极地写作业,那么问题就出在学习方法上了,如果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好,到了高中时期,孩子的成绩还会继续下降,因为初中的课程体量比小学要高出太多的,如果没有方法、抓不住重点,只是写写作业,已经满足不了家长对孩子拔尖的要求了。
关于学习方法是个大话题,今天就不展开讨论了,关键是记住几点,提前简单预习、先复习再写作业、认真记笔记、反复翻阅错题本、薄弱章节及时补救、遇到问题要迎难而上等等,如果学习方法有问题,家长要主动帮助孩子寻找,对于成人来说,打破原有的学习方式是比较难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困难,习惯的形成只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但是要让他们自己去改正就不太现实了,这件事家长必须上心。
OK,到了高中,孩子的成绩又会重新洗牌,因为对孩子的要求又变了,高中时学习对于孩子的主要要求是“智力、努力和方法”,是的,这时候智力就变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了,凡是能够考上顶级学府的孩子,智力一定是比正常的小孩要高的,这个不是谁瞎编的,而是通过实验测出来的。我经常会说,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不是超级聪明,但是也还可以,当然这是大部分,不是全部,顶级学府的孩子本身也是人群中的极小部分。那么这大部分孩子最后要拼的就是努力和方法了,如果不会学习再努力也没有用,如果有方法,不努力也是白费。
所谓孩子们现在卷得厉害,其实就是在于努力上的对比,大部分孩子努力加方法都到位了,考上985和211是不成问题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抗压能力还是需要有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都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导致抑郁,这就得不偿失了,求学是为了让孩子更优秀,失去了健康还哪有优秀可言啊。
很多人又觉得高考并没有什么用处,学的那些内容将来到了社会上也用不上,孩子累死累活的学习有什么用?其实不然,高考的主要目的不是学了什么,而是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个是“筛选”、一个是“学习能力”,通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通过筛选分出了各自能力的层次,毕业之后孩子们在自己的层次领域上,再去学习任何工作都会很快就上手了,因为在多年的学习中,这种能力已经潜移默化的形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