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要分享的故事,来自一位四十过半的中小企业家。他从初中毕业就开始外出闯荡,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一家上市企业的高管,这一干就是十年。
十年管理生涯,他的管理风格以严厉而出名,看重层级之分,给下属带来很大压力。有员工这样评价他:“只要他一来,整个办公室都噤若寒蝉,他从我们背后走过,感觉背后都冒寒气……”
离开上市企业后,他成功创业,但铁腕作风依然。在人前,他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不可冒犯;但在背后,他时常感到疲倦与无力,实现财务自由的他不知道继续奋斗的意义在哪里,金钱和工作都不能令他快乐。曾有一段时间,他大笔挥霍,放任自流,索性开始“自我放逐”。
02
就在逐渐迷失自我的时候,他的亲人看不下去了,一直学习中华文化的嫂子,劝说他与自己一起学习阳明心学和《道德经》。本着“学一下就学一下”的想法,他翻开经典,开始坚持阅读。没想到,古圣先贤寥寥数言,就让他多年来的固有认知产生了动摇和突破,也让他重新看待起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这其中,有两句话令他产生了很深的感悟:一是“乐是心之本体”。阳明先生说:“乐是心之本体。仁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欣合和畅,原无间隔。”
“我之前一直在寻找让自己快乐的方法,赚钱、享乐、寻找刺激,然而这些快乐转瞬即逝,随之而来的虚空感让自己感到更加无力。但其实,快乐不在外界,而在自己心中。感受不到快乐,是因为内心被各种错误的认知和不好的欲望遮蔽了,所以回不到良知本乐的状态。”
通过学习,他意识到:自己这种低迷的状态,其实是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出了问题。过去,他一直认为,我是我,企业是企业,员工是员工,客户是客户,在这种分别心下,利己主义主导了他的事业与生活,让自己越活越“小”。 只有明白利他即利己,把企业、员工、客户和自己视为一体时,才能感受到一份属于“大”的真正快乐。
第二句令他深思的话是《道德经》中的“死而不亡者寿”。过去的他认为,既然生命总会走向死亡,那么赚再多钱又有什么意义?但老子的这句话,让他体悟到“死”与“亡”其实并不一样。仁人君子舍生取义、精忠报国,虽然身死却名垂千古,其精神穿越时空仍能激励子孙后代,这不就是超越生死的“死而不亡”吗?
“当人找到了生命的方向,内心就能升起力量。如果我能为社会提供真正的价值,不就是找到了我的‘长生之道’?”人生几十年来,他第一次决定放下“自我”,以阳明先生“谦虚其心,宏大其量,去人我之见,绝意必之私”的教诲为准则,时时校正自己的为人处世。
不仅如此,他还决心用实际行动改善与员工的关系,改造企业工作环境,并拿出企业固定利润百分比,为员工成立保障性基金,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应急困难,只要在基金保障范畴内,都能为他们提供支持。
“我现在确实不惑了!”如今的他,在中华经典的浸润下,真正体会到了“四十不惑”的开阔感与幸福感。
放下个人的执念,以企业、员工、客户为一体,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企业高管,都能走出一条越走越宽畅的人生大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