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遇见已是幸运,来日并不方长

遇见已是幸运,来日并不方长

作者: 芷蓁 | 来源:发表于2024-06-22 21:37 被阅读0次

    “我还在等你,而你却娶了别人”,这个人就是白居易的初恋湘灵。

    十一岁那年,为了躲避战乱,白居易全家从河南搬到了宿州的符离生活。在这里他遇到了七岁的农家女孩湘灵。几年后两人渐生情愫,双双坠入爱河。没过多久,白居易便满心欢喜地去求母亲让他娶湘灵。可是在白母看来,湘灵只是一个乡下野丫头,跟三代出生官吏的白家是门不当户不对,自然一口回绝。白居易见拗不过母亲,于是想曲线救国,他决定去江南求学。临走前,他对湘灵许下了“不负少年之约”的誓言。

    两年后二十九岁的白居易高中进士,他第一时间跑回符离老家再次向母亲提出要娶湘灵,这次母亲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他。

    一边是母亲,一边是挚爱,却终不能做出取舍。那时的他才真正体会到这世间最痛苦的不是死别,而是生离:

                生离别,生离别,

                忧从中来无断绝。

                忧极心劳血气衰,

                未年三十生白发。

                              ——《生离别》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白居易再次高中,官升至教书郎。离开符离去长安任职前,他恳求母亲让他带上湘灵,结果可想而知。这一次的一别,便真的情缘断尽,再无瓜葛。

    我们都知道白居易那首流传千古的《长恨歌》,初看好像是在讽刺唐玄宗爱美人而误了江山,但读着读着我们就会发现: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

    纵使唐玄宗位至帝王,却依然守护不了自己心爱的人。纵使天长地久有时尽,但此恨绵绵无绝期啊!唐玄宗如此,他白居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就这样白居易和母亲无声地对抗着,一直持续到他37岁那年他的母亲以死相逼,他才娶了同事杨虞卿的妹妹。

    虽然成了别人的丈夫,但是他心里对湘灵的思念从未停止过。于是他又写下:

                我有所念人, 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几年后,四十几岁的白居易蒙冤,被贬为江州司马。可笑的是,他在去江州的路上竟然偶遇了漂泊卖唱的湘灵父女。


    故人相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少次我在梦中向你倾诉衷肠,没想到真的遇见时我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良久,白居易问湘灵:

    “可曾嫁人?”

    “未曾”…

    一句“未曾”让白居易积压在心底多年的悲愤、委屈和思念如决堤般的洪水全部喷涌而出。他意识到当初信誓旦旦许下非她不娶的是他,而如今另结新欢的也是他。百感交集之下,他写出了著名的《琵琶行》: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从那以后,白居易就再也没有见过湘灵。那个一生只有他一人的姑娘就真的再也不见了。遗憾也好,愧疚也罢,都只能化作他们一生的长恨歌,此恨绵绵无绝期!

    “我们不慌不忙,总以为来日方长。我们等待花开,却忘了世事无常。不知这世间,有多遗憾来不及收场…”…

    遇见已是幸运,来日并不方长!愿我们足够勇敢,大胆去爱,此生不留遗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遇见已是幸运,来日并不方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ll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