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失败是怎么把你变成“失败者”的?|《终身成长》第一弹

失败是怎么把你变成“失败者”的?|《终身成长》第一弹

作者: 个人成长教练周育楠 | 来源:发表于2021-11-05 11:51 被阅读0次
    本图来自小红书用户自来卷Raowan

    昨天完成了《The Power of Bad》拆书的最后一篇文章,很享受这样一寸一寸走完一小段路的过程。今天开始下一段路——开始拆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的《终身成长》

    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是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理论的研究者和奠基人。遇见并学习实践成长型思维理论,是我的幸运。看似简单的理论,其实是无数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黑暗枝干赖以生长的最底层的根基。把这个根挖出来,看到它,改变它,就长出了生机勃勃的绿色枝叶。它不仅关于热情和希望,也关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成长。

    《终身成长》的原版叫做《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是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在2007年出版的书籍,十年后引入中国。这本书主要面向普通大众,学术的部分较少,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撰写。于我而言,这是一扇轻轻一推就开了的门,走进去,我看到了一个超乎我想象的广阔世界。

    我很想把这个世界分享给你。

    今天就开始《终身成长》的第一章。


    还是先讲一个我的小故事吧。

    在清华读研的时候,实验室有个传统,叫“Article Reading”,就是每周一个同学和大家分享他读过的文献。

    有一次轮到我上台。那篇文献我读得昏头昏脑,大概只理解了50%。我硬着头皮在台上讲着我自己都不知道在讲什么的东西,看到我的导师不耐烦地皱着眉头。“等一下,”导师终于忍不住了,“你说说这个地方是什么意思?”

    那个瞬间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的天,我不知道啊!我外表极力保持镇定,心里的小人儿像是在热锅上满头大汗地一通乱跑,边跑边说:“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虽然不知道,但我嘴上并没有说我不知道。我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堆毫无逻辑的话,导师挥挥手让我继续。接下来的报告,真的可以用Disaster来形容。

    我发现我的大脑运转功能好像出现了问题,语言功能也好像跟着瘫痪了。一句本来能说流利的话,说得磕磕巴巴,有好几个地方还出现了大约3秒钟的空白。我的心越跳越快,余光瞥见导师越来越烦躁的眼神,觉得全身的血液都快要煮沸了。最后,我在一片尴尬的沉默中颤抖着结束了我的报告。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仅仅半小时的经历将以一种阴险幽暗的方式影响着我未来十年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

    因为从那以后,我突然意识到了一个“事实”:我是个并不擅长公众演讲的人

    如果我擅长,我怎么会什么都说不出来?如果我擅长,听众怎会如此的不耐烦?如果我擅长,我怎么可能那么紧张?

    这就是一个证据,证明了我的演讲才能不行。

    当这样的想法产生之后,它迅速而深入地扎根到我的大脑里,并导致了后来一系列奇怪的行为和表现。

    在后来的每一次公众演讲之前,我都很害怕,会提前一个月开始紧张,甚至失眠。

    虽然紧张,但行动上却没有积极准备,而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做PPT和排练。

    演讲的时候,我非常关注观众的反应,哪怕只有一个人在低头看手机,我就马上开始紧张,觉得一定是自己没讲好。

    演讲过程中,我非常怕忘词,怕说错,有一次因为太紧张真的在最高潮的地方忘词了。

    每次演讲结束,我都像从战场上下来一样长舒一口气,同时脑子里强迫症一样地回放演讲细节,检查讲得是不是够好。

    以上过程在每次演讲前中后无限重复。

    就算我现在把它写了一遍,我都觉得累。

    为什么一次偶然的经历会导致这样的行为和结果?

    关键就在于我给自己植入的那个想法:我是个不擅长演讲的人。

    这个想法的前提是:我的演讲才能是固定的,它只能被证明,不能被改变。

    一次失败的演讲证明了我低下的演讲才能,所以在后面的演讲中,我可不能被人发现这一点,那样的话太没面子了。同时,我也不太服气,我的演讲才能真的这么差吗?我要好好准备,证明我很会演讲!

    但是,万一我真的不擅长演讲可怎么办?好吧,那我就不那么努力好了,要是又失败了的话,是因为我没有努力,并不是因为我不会演讲。

    从我的经历中,你看到了什么?

    妥妥的固定型思维是吧。

    固定型思维认为人的智力和才能是固定的,无法改变的。所以他们(或者说我们)很怕失败,因为失败证明了他们其实没有什么才能。他们把自己的智力和才能看作是一个“实体”,他们死死地维护着这个实体,害怕受到评价、贬低、质疑,因为任何来自外界的扰动都会对这个实体产生威胁——我不行?我不够好?我不聪明?这可是要命的事。

    从这个最基本的信念开始,固定型思维的人们就在人生舞台上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表演。

    他们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挫折就怀疑自己:我太傻了。我太差劲了。所有人都比我优秀。我就是个loser。没有人喜欢我。

    然后他们会瘫倒——既然我已经是这样了,努力有什么用?于是停止了雄心勃勃开始了三天的英语学习计划。

    他们会拒绝任何有失败风险的挑战(比如我拒绝了很多演讲机会)。有可能做不好?那可不行!我只能选那些我有把握的事情去做。这样才能让别人知道我很行啊。

    他们会厌恶所有负面反馈,哪怕是那些善意的、有建设性的反馈。在听到反馈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怼回去,你说的不对,我可没那么糟,你这是在胡说八道。慢慢地,没有人愿意给他反馈,他满意地活在“我很完美”的幻觉里。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他们真的变成了“失败者”。他们无法发挥出自己本来的潜力,在别人在广阔世界中尽情闯荡的时候,他们守着那个自己想象出的永远固定不变的“自己”,平庸而疲惫地过完一生。


    所以,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你一定已经想到了。

    伟大的研究往往揭示最简单的真相: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智力和才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发展提高的。

    也就是说,并不存在那么一个固定的、实体的“自我”,人的智力、性格、能力是变量,是随着行为而变化的。“我”不是名词,是动词。

    从这个信念的根出发,自然就会长出相应的枝叶。

    既然我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即使我这次没做好,那我是不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高呢?只要我愿意学习,我就一定会一次比一次好。所以我不会随便否定自己。

    这次演讲失败,说明我对理论的理解还不足,它告诉了我接下来努力的方向,我要加强专业方面的学习,理解透了自然就能讲出来了。所以我不怕失败。

    既然我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那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坚持学英语,我的英语就一定能一天比一天溜。所以我会坚持。

    虽然别人的批评很难听,但这让我看到了自己现在的不足,这不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向吗?他在帮我变得更厉害呀!所以我不怕批评,而且我会感谢那些批评我的人。

    所以,这样的人更容易成功。他们永远在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知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更好地生活。他们不会随意评判和否定自己,所以没那么多的内耗。他们不惧失败,即使是再多的失败,也不会把他们打倒,反而会把他们更快地推向成功。


    啊啊啊,我好想变成成长型思维啊!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这样想。

    但人最好玩儿的地方是,根本就没有1或0,我们都是零点几的小数

    即使是现在的我,也还是会为一次演讲而紧张。但我会坐在这紧张之中,和自己说:“要不看看这次又能学到些什么?一定会比上次更好哒!“ 所以,即使害怕,我还是会踏上演讲台,开始有可能又一次尴尬的演讲。因为我知道,我会越讲越厉害的。

    你也会的。

    End

    注:本文除参考《终身成长》以及成长型思维研究成果外,也参考了自我决定理论的内容。

    作者简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失败是怎么把你变成“失败者”的?|《终身成长》第一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qr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