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别嘴硬了,交朋友也是要门当户对的好吗!

别嘴硬了,交朋友也是要门当户对的好吗!

作者: 书袋熊BOOKOLA | 来源:发表于2018-07-31 09:12 被阅读68次

前几天在朋友圈里看到A分享的一件小事儿: 

“中午吃饭的时候,遇到一个边吃饭边背单词的小姐姐。我问她是不是在考研,她说是。 

聊了会天才知道,她已经工作五年,现在辞职专心备考。难得遇到这么有决心的小姐姐,我决定吃完饭加她微信。 

可她吃完要走时,碗里还剩许多肉和菜。那是免费的自助汤里的,吃多少就能勺多少。但有些人明明吃不了那么多,还是会勺很多,因为是免费的。 

因为这个小细节,我放弃了加她微信的想法。” 

A总结说:没想到,20 岁以后,我们交朋友的门槛上升了好几个台阶。 

实话说,在此之前,我从未留意过“交友门槛”这个概念。

我的认知,还停留在超简单的交朋友阶段:我在看风景,你也在看风景,碰巧眼神对上了,彼此笑一下,有90%的可能我们会成为朋友。 

可仔细想想,最近我甚至因为和一个人的第一次接触不甚愉快,就觉得我们不太可能成为朋友。 

看来,“交友门槛”确实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 



- 1 -

「完美」的关系也会让人想要疏远

打开微信好友列表,一长串名字跃于眼前,但在这些名字中,没几个是我知道真名的。 

Laura就是其中之一。 

Laura是我在一场演唱会上认识的,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化着精致大气的妆,戴着很高档的时尚耳环。 

当时演唱会刚开始不久,我俩的座位挨着,一曲终了,我们都把头转向对方,然后边看演唱会边滔滔不绝地分享感受,还互加了微信。 

这给这段友谊,开了个漂亮的头。

之后的每次相处,画面都是这样的: 

我们穿着漂亮的裙子,坐在高档咖啡馆里,说着各种俏皮话,激动时会偶尔爆粗口。 

但其实,当时我心里是有些不开心的事情,几次想开口告诉Laura,却在对上她的眼睛时,又咽了下去。

反复几次,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相处,永远都是欢声笑语。 

好像我们在潜意识里都有一种义务,去确保每一次的交流都是完美无缺。这种始终愉快的相处方式,让我压力很大。

后来我想:“就让我们停留在这里吧,不要再继续了。” 

于是,在见过几次之后,我逐渐减少了和Laura的联系,而她也逐渐失联。

或许,她也察觉到维持这种完美关系吃力  

遗憾的是,当我们小心翼翼地维持那段完美的朋友关系时,连彼此的真名都没有问。



- 2 -

真的很害怕,没有分寸感的人 

与我不同,朋友L的交友门槛是“分寸感”。 

L曾说过:在认识了这么多人后才发现,有一个该关心的时候关心、该滚蛋的时候滚蛋的朋友,是如此珍贵。

L对朋友的长相、品位等都没什么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分寸感。 

关于什么是分寸感的定义,L分享了她的一段经历: 

“作为某知识付费平台的玩家,我见过许多网友,其中一个90后男生,线下表现很不错,谦虚有礼,谈吐风趣。 

一次线下见面后,他可能觉得我们已经很熟了。再在微信交流时,就开始了轰炸式的信息信息供给。 

一句‘吃饭没’,若 几分钟内没回复,就会连发 20 条。再不回复,就开始发语音通话,让我连微信都用不了。 

前天,我在朋友圈说想找朋友一起吃自助餐,结果这个男生 2 分钟后私信我说:请我!快点请我! 

后来因为我没及时回复这条信息,就有收到一条这样的微信:你就不能尊重一下我吗?! 

那一瞬间,我发自内心地觉得,交这种朋友,还不如自杀来得爽快。” 

朋友,不是哆啦A梦,整天啥事儿没有,就盯着手机给等你信息,给你秒回。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如果某些朋友的某些要求或反映,让你不堪其扰,那这种朋友还是早日摆脱的好。



- 3 -

在工作中交朋友,能力也是一个门槛

毕业后,身边几乎所有的朋友,都是通过工作认识的。 

曾经的一位前辈说过一句很残忍的话: 

工作上的交友门槛,是和能力挂钩的。若我们要成为朋友,那他/她不能只是一个拖后腿的废物” 

当然,这种要求是相互的,在工作上,对方对自己朋友的定位肯定也是如此。 

这位前辈之所以有这种工作上的交友门槛,源于曾经的一段经历。 

她曾经因为一个关系很好的同事经常拖沓工作,导致经常加班,甚至要花费更多的个人时间去帮她完成原本不属于自己份内的工作。 

工作和生活是关联的,如果因为工作上的朋友关系,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一次两次无所谓,经常如此,谁都受不了。 

这位前辈的感受是:“在工作上,并不能因为我们是朋友,就包庇对方能力的不足。不过,当我说出这话时,她也就不会再把我当朋友了。” 

职场中人,相互依存又彼此独立。 

在这种环境下,友谊大概是很难拥有绝对自由 



- 4 -

嫌弃一个人,可能是因为很小的举动

朋友的众多准入门槛,“细节”对很多人来说越来越重要。

细节,通常在一顿饭的时间里能看出许多,由细节带来的不适感,也会随时出现。 

比如J在和一个朋友吃饭时,因为对方对另一好友的评判——“她高中还不是靠家里买进去的”,而把她列入不再来往人员名单。 

而J的另一个好朋友,从小就有个习惯——每次吃饭都会问别人“我可不可以吃一口”。平时她们在一起,她会很自然地给她吃一口。 

但有次在一个多人聚会上,别人的菜刚端上桌,她的筷子就习惯性地伸过去。还表情惶恐地问:“我可以吃一口你的菜吗?” 

可怜巴巴的表情,夹菜的动作,一下让现场气氛尴尬起来。 

J说她看了很心疼,却又忍不住生出一丝嫌弃…… 

成年以后的交友门槛,或许就是因为这些小小的细节而越垒越高。 

当这些小举动发生后,有次带来的不适感,会很快大小对方想靠近的念头。



- 5 -

门槛高不一定是坏事

成人世界的友谊,是有规则的,交友门槛是其中之一。 

可能因为门槛,我们从一开始就pass掉了许多值得结交的朋友人选。 

但“交友门槛”一定是坏事吗?不一定。

读高中时,我曾一度沉迷在交友热情中无法自拔。为了陪朋友走十分钟的路,我愿意等她两个小时。 

反观我妈,每月只看到一两个她的朋友来家做客。 

那时,我常笑我妈朋友少,我妈反过来对我说:每天花那多时间呼朋唤友,其实没什么用。你以后会明白,真心的朋友,能有一两个就很不错了。

悲哀的是,还没到我妈那个年纪,我的朋友就真的只剩下几个真正感情好的了。 

这或许是个让人伤心的现实,但我想说的是,现在的我已经不那么想拥有数量庞大的朋友了。 

因为,当我筛选掉大部分不需要的朋友后,反而可以不用花那么多精力,去迎合那么多的人。 

这听起来或许有些残忍,但不得不说,对朋友双方都是有好处,可以帮我们节省许多时间。

至于你怎么看待这份残忍,就是你的自由了。 

「没朋友的时候读读书,会更心安~」

相关文章

  • 别嘴硬了,交朋友也是要门当户对的好吗!

    前几天在朋友圈里看到A分享的一件小事儿: “中午吃饭的时候,遇到一个边吃饭边背单词的小姐姐。我问她是不是在考研,她...

  • 读书摘抄|《暂坐》贾平凹

    【1】人常说婚姻要门当户对,门当户对了就能思维无异,意识相近,交朋友也是这样吗?与人初交一切尚好,时间久了,其出身...

  • 别嘴硬了,我们也是唱老歌的大人了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耳机里正放着很久很久以前的《简单爱》,周董唱着:“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不放开,爱可不可以简简单...

  • 交朋友要门当户对吗

    曾经在高中时代,有个特别要好的朋友Z,好到有人问:“你们是亲姐妹吗?”“当然了!”说完我们相互看着对方,哈哈大笑内...

  • 快乐星球VS油腻文学

    什么是快乐星球 什么是快乐星球 如果你想知道 什么是快乐星球的话 现在就带你研究 研究 研究什么 别嘴硬了,你就是...

  • 别嘴硬了,你比谁都渴望成功

    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叫《爆裂鼓手》。一开始知道这部电影,是源于知乎一个提问“哪部电影曾让你深夜痛哭?”,有人回答《...

  • 交朋友需要门当户对

    不知道到大家记不记得QQ默认分组,有家人,同学,我的好友,朋友,四个。会发现,同学是和朋友并列的一种关系,而非从属...

  • 珍惜那些,能激发你潜能的朋友们

    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已群分。”说的是门当户对,志同道合。交朋友亦是如此。 但即使再差劲的学生,他心里也是充满着...

  • 维持长久的感情,需要精神或性格上的“门当户对”

    过去的时代是门当户对。 现在的时代,其实也是门当户对,不过是性格和思想上的门当户对。 你要嫁给一个人,首先你要和他...

  • 交朋友

    近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交朋友要不要门当户对」,我就来谈谈交朋友的一二。 交朋友分工作和生活两种场合。工作场合,「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嘴硬了,交朋友也是要门当户对的好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rc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