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式阅读的概念对于我来讲是全新的,部编版教材中低段有一篇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就提到牛的反刍,牛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从未想过这与阅读过程竟不谋而合的,镇西先生提到的“反刍式”阅读其实就是在阅读时“化粗为细,反复消化”的一个过程。
事实上,人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的。读书也是如此,先“粗读”再“细嚼”。我又延展了思考,就学科上对指导学生的阅读是否也是如此呢?学生对于老师传授的知识,究竟“习”了没有,有没有得到训练,这件事在学习的过程中十分重要。牛的成长是建立在吃和反刍上,同样,知识的成长也需要不断地对知识进行“反刍”。我又上网找了些资料,竟真的有“反刍式”阅读教学法的提出,它把学生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粗读、研讨、细读、总结,每个阶段都具体说到需要达成的目标,甚至聊到“反刍”式阅读教学法应该遵循的规则和要求。粗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就是“粗粗咀嚼”的过程,为下阶段奠基;研讨的过程,不外乎是“咽下去”的过程,整个过程是一个过滤的阶段;细读的过程便是对一篇课文的“细细咀嚼”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是学生彻底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反刍式”阅读教学法中“再咽下”的过程。
学习永远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