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刚刚接到一通电话,一个产后抑郁的妈妈,因为听人说她宝宝吃饭吃太多积食了,然后给宝宝执行了严格的饮食计划。
然而,宝宝是宝宝啊,宝宝想吃喝拉撒睡怎么可能按照科学管理的方式来解决?
所以,宝宝吃不饱就饿得哭,看到吃的就很想吃,但是妈妈不敢给孩子多吃,又听不得孩子哭,妈妈很崩溃,奶奶也很崩溃,整个家都陷入很崩溃的状态。
关于宝宝积食这个问题,我从接触中医推拿开始,基本每次去都被医生说吃多了,积食了,然而我都很厚脸皮的和医生讲,呵呵。
是啊,逻辑是这样的,如果孩子积食,你们推拿能推好,那么我不介意让孩子多吃点,找你们推拿推好呗。
中医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可是这需要照顾孩子的人极强的判断力啊,你怎么判断孩子这是吃得太多还是太少呢?
这里让我想到一段话:
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也提到了这件事情:“因为我吃糖炒栗子吃多了,就生了病,太后因为疼爱我,便亡羊补牢地定出一个限制我吃饭的新办法,于是我就连续吃了一个月左右的稀米糊粥,结果把我饿坏了,饿得像一只饿狼一样……”
溥仪可能是被饿得最惨的皇帝了。
我记得有一天游中南海,太后叫人拿来干馒头,让我喂鱼玩。我一时情不自禁,就把馒头塞到自己嘴里去了。我这副饿相不但没有让隆裕悔悟过来,反而让她布置了更严厉的戒备。他们越戒备,便越刺激了我抢吃抢喝的欲望。
有一天,各王府给太后送来贡品,停在西长街,被我看见了。我凭着一种本能,直奔其中的一个食盒,打开盖子一看,食盒里是满满的酱肘子,我抓起一只就咬。跟随的太监大惊失色,连忙来抢。我虽然拼命抵抗,终于因为人小力弱,好香的一只肘子,刚到嘴又被抢跑了。”
古代王府的孩子,怕吃撑了出毛病,都是用“净饿”来治愈一切,溥仪算运气好的,他的三叔、四叔都没饿过上学的年龄,想来也是够了。
所以,可以看得出,慈禧也是个又专横又焦虑的女人,而且大概也没什么人类的判断力,饿了吃不该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吗?孩子能吃,自己能给足孩子吃食,不该是最大的幸福吗?
这也是父母爱之深,焦虑之切了。
2
我对自己的孩子,基本没有体验过焦虑的感觉。
我不会盯着孩子做了什么,有什么表现,有什么反应,稍微闹腾一下,我会认为很好,很正常。
孩子发烧了,我可以淡定的量体温,然后判断是该放任不管,还是稍微物理降温,还是带去看病。
我想,一方面我本人就比较喜欢选择积极关注,譬如同样看病理类的书,我会尽量把孩子的症状对照病理描述做减法,最终得到一个比较容易接受的结果。
另一方面,我相信生命本来就是个奇迹,每个生命都是如此,有强大的自愈能力。
所以,孩子只要不是病得太夸张,我都能保持淡定。
我总结孩子发烧的三大类原因:
第一,冷到了发烧的。
这种给孩子多喝点水,发一身汗,基本就好了。
不能捂热孩子,两岁以内最好的方法是,孩子囟门还没有完全闭合以前,用大人的手心捂在囟门顶上,发一身汗,很快能好。
大一点的孩子就是多喝水,吃点抗寒的中药,很快好。
第二,病毒性的发烧。
吃坏了肚子,或者接触到了不干净的东西,这种也会烧。
抗病毒的药,对上症的,药一上,也是非常快就好了。
第三,积食发烧。
这种就是想办法让孩子排便,通常排了便,稍微吃清淡点,烧不会退很快,但是孩子精神会保持很好。
这种情况会白天不烧晚上烧,看着烧得厉害了,注意物理降温,不要烧到孩子脑子,养一段时间就好了。
但是肯定,我会配合上小儿推拿,当然也是碰巧找到了立竿见影的医生,所以也不算很焦急。
但是还是强调一点,以上三种,仅限于我自己的孩子,基于我对孩子的观察所得,也有给力的医生配合,总的来说很幸运。
某种程度上,西医也在收割民众的智商税,怎么讲呢,一部分的确是快速有效的,但是另外一部分是基于统计病症得到的大规律,其实并没有应对最根本的问题,只是有效安抚了一下病人的心情,并没有真正有效。
相关的文字资料其实很多啊,行为主义心理学也是做过研究的,我就不赘述了。
说了半天,就是想说,不用盲目信奉哪种方法,有效的医疗,就该是立竿见影的,不会拖拖磨磨,如果未来大家有幸碰到了这样的医生,跟上就好了。
事实是,很多医院里的医生,也是被焦虑的父母反推着用药的。
对医生来讲,天天见识这些病也没什么好了不起的,可是,一旦他们说,没事,回家睡一觉就好了,你能对得起家长一大早来医院排队的艰辛吗?
所以,他们只能说,你家宝宝的确是病了,要如何如何用药。
以上这些,并不是对医院医生的不满,而是我想说,家长真的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在给孩子看病的时候,有存在某种补偿心理,认为只要看病给的钱够,医疗手段上的够,孩子就该好了,并且也能缓解自己对孩子陪伴不够的焦虑感?
这部分的确是很个人的说法,且没有医疗背景和科学依据,看得不爽我完全能理解,也欢迎大家提出批评,给其他看客一些思路。
3
其实,育儿中的焦虑,肯定不仅仅是育儿时候产生的焦虑。
如果你在工作时焦虑,赚钱时焦虑,社交时焦虑,那你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不焦虑。
而且这种焦虑,不单表现在孩子生病的时候,还有很多时间是孩子正正常常玩耍,但是玩到了父母不喜欢的东西,都能让爸爸妈妈抓狂不已。
所以,解决这种焦虑,应该从自身开始,让自己进入一个好的状态,自然就不容易为什么小事轻易就崩溃了。
我大多数时间都是独自带娃,没有家里老人帮忙。
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饭没人做,家没时间收,还要想方设法给足自己充电的时间。
可是,其实这样也挺轻松的。
没人做饭,咱们就可以去挖掘城市美食地图啊,乐呵呵的带着孩子到处去玩去吃。
没时间收家,那就尽量不存多余的东西,能丢的都丢,给视觉存空间。
工作时间非常紧,反而养成了自己抓紧时间做有效率且最重要工作的习惯。
这样的心态,帮助我处理好了自己,也在和孩子的时间混合中,没有和孩子互相厌弃。
重要的是,一个能理解好自身角色的母亲,自然是一个需要被关爱妻子,老公就能回到老公的角色上,因为爸爸和老公的角色会变得异常不可替代。
如果有老人帮忙,家里的另一半干嘛那么卖力,老人把事情都做了,男人就可以吃鸡玩游戏了啊。
现在家里没有人帮忙,妻子大多数时间都被孩子占据了,那么当男人回到家里想吃鸡的时候,看到疲惫的妻子和可爱没人围着的孩子,自然就能成为一个父亲,去担当起该担当的角色。
4
总之,条框千千万,准则只有一点——心之所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