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个思维误区(上)

作者: 走空00 | 来源:发表于2018-11-30 05:21 被阅读438次

此篇为《The art of thinking clearly》的读书笔记

1、幸存者偏差——为什么我们应该造访失败者墓园

胜利被弄得比失败更加明显。失败者不会写书,也不会为自己的失败做讲座。

常常我们会对我们成功的可能性过度乐观。成为一个摇滚明星,成为一个知名作家的概率很小很小。创业公司顺利成为上市大公司的概率也很小很小。

媒体对于在失败者并不感兴趣。这也不是他们的工作。我们要自己去关注失败者。

当我们是成功者团队中成员时,这个效应更加危险。即使成功主要是因为巧合,你也会找到一些因素作为你们成功的原因。

经常关注一些失败项目、投资、事业,虽然不舒服,但可以让你保持清醒。

2、泳将身材错觉——哈佛让你更聪明吗

游泳运动员身材很好。于是相比其它运动,有人选择了游泳运动,想改善身材。但是游泳并不能让人身材变好。

身材好,是成为游泳运动员的因素,而不是结果。

女模特为化妆品做广告,女性消费者就相信化妆品可以让她们更漂亮。

许多人在哈佛学习。所以哈佛就是一所好学校吗?其实我们不知道。很有可能仅仅是严格的入学生源筛选。

MBA会提升你未来的收入?虽然统计数据有差异,但可能跟MBA本身根本没有关系。

幸福的人容易满足,也常常告诫我们要知足。实际研究指出,有些人天生就是乐观,尝试变得知足幸福,跟尝试长得更高,没有多大差异。

当被鼓励为一些事情奋斗时,要注意别落入泳将身材错觉。照照镜子,对自己诚实一点。

3、聚类错觉——为什么云朵中会看出形状?

有人从录音机背景音中听到超自然声音,有人从咬了一口的面包中看到圣母或耶稣。

你会在云朵中,石头纹路中看到什么东西吗?

人类的大脑主要工作就是寻找模式和规则。如果没有,它就创造一个。

有人炒股、买彩票,从中也去找规律。即使开始几期满足规律,但后面终归是随机的。

人们总是想从随机中找出点规律来。我们很难接受有些事情就是随机发生的。

二战时候,德军因自动火箭精度很低而随机轰炸英国。英国人却从炮声中,总结出规律,下次炮击会在哪里。

当我们发现什么规律的时候,多怀疑,先考虑是纯巧合。当完全符合时,找个数学家,统计上验证一下。

4、社会认同效应——如果五千万人都做了愚蠢的事,它还是愚蠢的

个体会感觉,当自己与其他人行为一致时,自己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越多人表现出某个行为,这种行为也就越被认为合适的。

社会认同效应是泡沫和股票市场恐慌后面的魔鬼。

一些心理学实验证明,单独完成绝不会出错,但在前面几个托故意出错时,会有1/3可能跟随出错。

这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当队友都逃跑的时候,我们也要马上逃跑,而不是去研究清楚前面到底有什么威胁。

喜剧和talk show利用了这一点,在笑点处插入笑声,引导观众笑。

广告也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当不清楚要选哪个时,类似我们的人出现,会直接左右我们的选择。

当宣传说某产品被最广泛应用时,要特别小心。产品并不是买得最多而最好。

5、沉没成本谬论——为什么应该忘掉过去

“我们已经投资了这么多,已经努力了这么久。如果现在停止,就白费了”

“这段关系我已经投入这么多精力,直接放弃是错的。”

当我们已经投入了很多时间、金钱、精力和爱,是最危险的。投资越多,沉没成本越大,继续投入的冲动就越强烈。

美国持续投入越战,也是因为这个。“我们已经牺牲了这么多,现在放弃就是个错误。”

理性的思考,需要忘掉过去。不管你已经投资了多少,只有你对未来成本和收益的评估是关键的。

6、互惠心理——拒绝免费饮料

人们有极大的不舒服,当欠别人东西的时候。

需要NGO和慈善机构都是“先给予后索取”的策略。

即使已经知道这个效应,要丢掉免费的东西,也很不容易。

潜在的客户邀请你参加活动。一个月后,到了安排订单了;不想欠着别人,就退让,给那个新朋友一个订单。

这也算是一个古老技巧了。原始社会,当自己猎到食物的时候,会让整个群体共享,这样在自己猎不到食物的时候,有人可以免于饥饿。

互惠心理,是个好的风险管理策略。如果没有互惠,也就没有经济。

但是它也有丑陋的一面:报复。从此陷入恶性循环。耶稣告诫我们要忍耐这种行为以终结它。但毫无疑问很难做到。

当超市里面有人向你提供尝尝酒、奶酪,最好拒绝,如果你不想自家冰箱充满不想要的东西。

7、证实偏差1——注意特殊案例

证实偏差是所有错觉的始祖。

当一个新信息出现时,我们倾向于让它与我们已有的理论、信仰相兼容。对于反面案例,我们很容易忽略。

这很危险,因为“事实不会因为被忽略而停止出现。”

巴菲特说:“人类最擅长做的事情是,想办法理解所有新出现的信息,让自己之前的结论仍然正确无误。”

达尔文的做法:每当出现与自己理论矛盾或例外时,非常重视,并立即记录下来。他清楚地知道,大脑很容易主动忘掉这些例外。

8、证实偏差2——谋杀最亲爱的

我们被强迫建立起关于投资、经济、事业等的信念。大部分都是假设,越模糊的地方,证实偏差就越严重。

无论你相信“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你都会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很多例证证实他们,同时你也会忽略很多反例。

宗教信仰是证实偏差的绝佳滋生地。信仰者总是找到上帝存在的证据,虽然他从来没有在大众中显现过。

商业记者更是如此。“谷歌如此成功,因为它自带创新基因。”写作者并没有考虑找反例,即挣扎要倒闭但很创新的公司,不创新但繁荣发展的公司。

自助或快速致富的书,讲更多这种故事。

互联网也是证实偏差发展的沃土。我们喜欢的网页反映着我们的价值。现在许多网站会为我们定制内容。我们无法避免地落入相同思维的圈子里,进一步加强了我们的偏见。

为了战胜证实偏差,尝试写下你的信仰,不管是世界观、投资、婚姻、健康、饮食还是事业策略,然后出发去寻找反例。

刷新跟老朋友一样的认知,很艰难但很有必要。

9、权威偏差——不要屈从于权威

心理学实验:要求实验者电击别人。实验者自己不忍心看着别人被电击。但教授示意继续后,大部分人都继续电击,一半以上都达到了最高的450V。

喜欢支配别人的CEO的公司中,雇员更容易保留自己的少数意见。

权威往往还喜欢加强自己的状态。医生和研究员喜欢白色工衣,国王戴王冠,军队戴军章。

当你准备做决定的时候,仔细想想哪些权威对你产生了影响。当你遇到的时候,尽可能去挑战他们。

10、对比效应——让你的超模朋友留在家里

我们判断一些东西美丽、昂贵、大,通过另外一些丑、便宜、小。

我们很难有绝对评判。

当我们开6万的车时,3千的皮椅也合适。

有人愿意为节省10块钱步行十分钟,但当他们穿着1000的衣服,根本就不可想象。逻辑上说,两种情况下,不应该有不同的决定。

商场的打折也是因为这个。100元打7折,比一直是70的好像更吸引人。

股票已经跌了50%了,这是很好的价值了。但其实唯一决定因素是,这个点看这支股票的价值。

我们的弱点是:无法注意到很小的逐渐的变化。

魔术师通过碰触你其他身体部位,不知不觉解下了你的手表。我们也注意不到因为通胀,我们的钱在贬值。

由于被超模轰炸,原来很漂亮的人也仅仅是一般漂亮。如果你去与对象见面,记着不要让你的超模朋友陪同。

11、可用性偏差——为什么相比于没有地图,我们更倾向于错误的地图

k开头的英语单词多,还是第三个字母是k的单词多?大部分选k开头的单词多。因为我们可以迅速想到k开头的单词,但很难想到第三个字母是k的单词。

我们通过最容易想到的例子来搭建了一个世界。

这是很可笑的,因为事物不会因为我们常常想起它而更频繁地出现。

我们头脑中也有不正确的风险地图。我们系统性地过分夸大飞机失事、谋杀的可能性。

大声的、闪亮的、突出的,我们会放大其可能性;无声的、看不见的,我们常常降低其可能性。

医生也容易陷入这个误区。他们有最喜欢的治疗方案,经常按照他们知道的方案进行尝试。如果他们遇到全新的病例,他们不会说不知道,而是给出他们最熟悉的方案去尝试。

你只需要多提起几次“因果报应”、“生命能量”、“UFO”,人们就会相信它们,都不需要是正确的。

花时间与同你不同思考方式的人共处。我们需要别人帮助跨越可用性偏差。

12、变好之前会更差错觉——听到“no pain no gain”要特别注意

企业请了个顾问,顾问告诉CEO一个方案,但说变好之前会更差。

这样如果事况真的更差,那就验证了预测。如果事况直接变好了,那大家都开心。两种情况下都赢了。

如果你是一个总统,你不知道怎么去管理国家。怎么办呢?预测“前面是最艰难的一年,请国民勒紧裤腰带”

请注意,确实有时候,先变坏再改善的。比如换工作,业务重组。但一般我们可以看到迅速的改善,如果措施有效的话。里程碑应该是清楚可见的,看这些。

13、故事偏差——甚至真实故事也是谎言

两个故事:a、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b、国王死了,王后因为悲伤也死了。你更容易记住哪个?显然第二个。因为第二个有“意义”,而第一个是纯粹的事实描述。

人类先用故事来解释世界,在他们开始科学思考以前;预测术也比哲学更早问世。

媒体中更是充斥着这种故事偏差。

从个人故事到全球事件,我们都倾向于制成有意义的故事。但是这样曲解了事实,也降低了决策的质量。

每当你听到一个故事的时候,问问自己:谁给的故事?他的目的是什么?他想隐藏什么?

故事的真实目的是:给我们一个错误的认识,让我们冒更大的险。

14、事后聪明偏差——为什么你要记日记

没人预料到2008年金融危机,没有商业记者预见到google的优势。事后聪明让我们错觉认识自己的预判能力。

试验指出,认识到这种偏差的人犯同样多的错误。

跨过这种偏见的方法:记日记。

写下你对政治改变、事业、自己体重、股票市场的预判。然后经常去回顾自己的笔记,对比现实。

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糟糕的预见者。

同时也不要忘记去读历史前人的笔记、日记、档案。读5年、10年前的报纸,你会发现世界是多少不可预测。

15、过分自信效应——为什么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

巴赫写了多少乐曲?美国总鸡蛋生产量是多少?

试验者随便选题。选一个预计自己不超过2%错误的题。最终超过40%的比例错。

84%的法国人认为他们是好于平均的恋人。

93%的美国学生认为自己是好于平均的司机。

大部分工程项目都不会在预测的时间和花费下完成。

这种效应在男性身上更加明显。而且悲观者也同样会犯错。

总之,注意自己有高估自己的知识的倾向。对预测保持怀疑,特别是来自于砖家的。在各种计划中,支持悲观的那个。这样你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事物。

16、司机知识——不要太认真对待新闻主播

知识有两种:真知识;司机知识:学会用来做展示的那种。

不幸的是,两者越来越难区分。

记者更加困难。实地记者是真知识,他们来自于实际采访,他们写长篇报告,强调很多案例和例外。但大部分记者,从各种文章标题中抄写过来,甚至直接google搜索;写出短的、偏见的,片面的报告。

巴菲特给出了很好的规避方法。划定自己的“能力圈”。对于圈外的,你一知半解;圈内的,你凭直接都理解。然后你就停留在你的能力圈中。能力圈的大小并不重要。特别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边界在哪里。

小心司机知识。不要混淆了真正有知识的人和新闻播报员或者发言人。真正的专家清楚哪些他们不知道和那些他们知道。对于圈外的东西,他们保持安静,只是简单地说,“我不知道”;有些还带着一些骄傲。

17、控制错觉——你比你想的控制得少

球迷看球赛的时候,在电视机前大喊助威,认为他们会对球赛有影响。

我们倾向于相信我们对完全没有影响的事物产生影响。

噪声承受试验:A和B房间,B房间有一个红色按钮,不过完全没作用。B房间试验者承受力更强,因为他们认为对事况有控制按键。

洛杉矶的街头过街会有个按钮。这个按钮其实完全没有作用,只不过是为了让行人认为他可以影响交通。。。

电梯中的开关门按钮,好多也是完全没有连到控制电路的。

在开放工作区中,永远有人认为空调过冷,也有人认为过热。聪明的技术员会设计假的温度开关,节省电量的同时,降低抱怨。相当于是安慰剂。

联邦基金利率是隔夜利率,并不影响长期受益;但是股票市场会迅速反应。没人明白为什么隔夜利率会影响这么大,但是大家都相信了,所以他们就有影响了。

其他比如联邦主席的发言等等。

聚焦于那少数几个重要的你可以影响的事情吧。其它的,不要强求。

18、激励超反馈倾向——不要按小时给你的律师付费

法国殖民者在河内统治时期,为控制鼠患,通知没交一个死老鼠给政府,可以拿到一份奖励。结果许多老鼠确实被打死交给政府了,但也有很多老鼠被特意饲养起来。

好的激励系统包括意愿和激励。

银行奖励员工贷款数量,会导致很多风险贷款。

让CEO公开薪水,往往不会降低他们的薪水,只会往上推。因为没人想做最失败的CEO。

对律师、设计师、顾问、驾驶教练、会计,我们不要用小时付费,而要提前谈好整个项目的价格。

永远不要问一个理发师,自己是不是需要理发。

注意激励超反馈倾向。如果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行为让你困惑,问自己背后是什么激励。保证你90%可以找到原因。另外10%呢?是激情、愚蠢、紧张或者怨恨。

19、回归平均——医生、顾问、心理治疗的可疑效果

有个人,每当他的股票表现很差时,他跳一种雨舞。然后每次他的股票都会好转。

有个人后背疼,严重到无法走路了。他妻子就会带他去作按摩。第二天就会好转了。

回归平均:每当事情已经很糟糕时,往往会开始好转了。

为什么体育健将一般不愿上头条呢?因为他们潜意识里知道,下次可能就达不到这么好的成绩了。成绩跟媒体关注度没有关系,但有自然波动。

有个部门经理,想激励员工精神风气,通过将3%表现最差的员工公示出来。

他发现不同次往往就是并一批人上榜了。很难说是通过上榜公示起的作用,因为有可能是正常波动。

忽视回归平均原理,可能会有毁灭性的结果,比如教师可能得出,惩罚比奖励有效的结论。

20、结果偏差——不要通过结果来评判决定

我们倾向于通过结果而不是决策过程来评判决定。

心脏外科手术的平均死亡率20%。三个医生,A,没有人死亡;B,一个人死亡;C,两个人死亡。你怎么评判他们的技能?

很多人会选A。

但是样本数太小了,得出的结论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只能通过仔细观察手术准备、执行过程,了解这个领域的技能要求后,才能进行评判。

除非通过大样本量统计得出,三位医生的病人死亡率。

不要根据结果来评判,特别是随机性和外部因素起作用时候。

坏结局不代表坏决定。

记住为什么自己做了某个决定。你的原因是理性的和可以理解的吗?然后坚持自己的方法,即使上次因为运气没有成功。

21、选择悖论——少即是多

过度的选择摧毁生活质量。

太多选择导致内心决策无能。

试验:第一天超市推出24种口味果冻。随便尝,还带折扣。第二天,只推出六种口味。结果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出10倍!顾客无法得出结论,最终决定不买了。

过宽的选择范围导致很差的决定。

你问年轻人,找对象什么东西是重要的?收到的回答是:智力、礼貌、善于倾听、幽默、好看等等。

但他们真选择对象会考虑什么呢?过去年轻人在一个村里,在村里一起上学的大概二十几个姑娘里面选择。对各个家庭也比较清楚。决定会考虑到上面几个主要方面。

现在互联网那么方便,无数的姑娘供选择。据研究,男性选择对象已经仅考虑一个因素:性感程度。

大量选择也导致不满足。越多选择,越不确定是不是正确选择。

你能做什么呢?仔细想好你的要求。写下你的评判标准。记住你无法做出完美的选择。所以,学会喜欢好的选择。

在无穷的选择面前,不是最好的才行,“足够好”才是最好的选择。

22、喜欢偏差——你真的喜欢我

我们越喜欢某人,就越倾向于从他那里买东西或帮助他。

我们喜欢什么样的人?a)吸引人的;b)在来源、个性、兴趣方面与我们相近的人;c)他们喜欢我们。

所以,广告充斥着有吸引力的人。丑陋的、不友好的人,甚至都不会出现在背景里面。

销售员经常模仿潜在顾客的手势、表情、语言,还经常恭维他们。

所以如果你是销售员,让你的客户意识到你喜欢他们。如果你是顾客,要独立于销售员来评价产品,或者想象自己不喜欢这个销售。

23、禀赋效应——不要执着于物品

当我们卖某个物品时,相比买同一个物品时,我们倾向于认为它更加值钱。

我们更擅长于收集东西,相比于分散出去。这不仅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让家里填满了垃圾,以及为什么邮票、手表、艺术品爱好者。

这个效应不仅对拥有物有效,对接近拥有的物品也有效。这体现在拍卖行中。

工作面试中,如果你申请一个岗位,没有回应,你都没关系。

但如果你到了最后一关,然后被拒了,失望情绪就比较严重了。理性上讲,两者并没有区别。

总之,不要执着于物品。考虑你的物品是上帝暂时给你的;它可能眨眼间就收回去了。

24、巧合——无法避免不可能事件

当评估概率的时候,我们很容易错误。当有人说“never”时候,我一般理解成比零大一些的概率。

很多不可能事件,其实是比较少发生但很可能的事件。

仔细去想想,其实我们应该惊讶的是它们居然没发生过。

25、群体思考——一致性灾难

肯尼迪政府入侵猪仔湾,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失败。但是这样一个方案被同意,并执行,是很让人惊讶的。

1、组织严密的团队会潜意识地建立错觉作为团队精神。“如果领队和团队都有信心,那运气一定会在我们这边”

2、一致同意错觉:如果其它人都是同样的观点,那其它反对意见肯定是错的。

3、每个个体都愿意是团队的一份子。表达反对意见,可能意味着被排挤。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不记名的团体中,要记住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团队不喜欢。

对默认的假设进行提问,即使你会有被排挤的风险。

如果你带领一个团队,指定某人为黑脸。他不是最受欢迎的人,但会是最重要的。

26、忽略可能性——零风险偏差

电击试验,当告诉试验者电击的概率会从100%,降至50%,20%,10%,5%,他们的焦虑水平完全没有变化;告诉他们电击的强度会降低时,焦虑会相应降低。

我们只对事件的强度,而不会对其可能性进行响应。我们缺少对概率的直觉感知。这会导致错误的决策。

我们投资创业公司,有可能只看其巨大的发展可能性,但忽略其成功的概率极小;有时候投资者只对项目的收益进行比较;更聪明的做法是要关注项目的风险。

1958年,美国食物法案禁止食物包含一种致癌物。表面上看很合理,但是最终导致使用更加危险的食品添加剂。而且毒药是剂量的问题,而且农村无法完全该物质,每一个农场必须像一个芯片工厂一样进行生产,成本要增加100倍。经济上讲,零风险很少有意义。

27、稀缺性错误——为什么最后的Cookie更美味?

一堆玻璃球中间只有一个蓝色的,小孩子们为之争抢得不可开交。刚开始,gmail账号是受限制的,仅部分人才有。虽然已有四个邮箱了,坚持要有gmail邮箱,甚至有了一个还想要第二个。这让我们产生错觉:稀缺的就是有价值的。

房地产推销员,每次看到客户难以决定时,“有个伦敦医生很喜欢这套;只剩下这两套了哦”。

两组人评估同一中cookie,一组有整箱的cookie,另一组只有两个cookie。结果第二组的评价远远高于第一组。

画廊把红色的“sold”标记贴到大部分画上,使得剩下的少数作品变成需要赶紧下手的稀缺品。

缺陷性让我们无法清楚思考,评估产品和服务,只根据价格和益处来评估,而不是其将很快消失或供应紧缺。

28、忽略基础概率——当你听到啼声时,不要期待有斑马

细节的描绘让我们高估基础概率,即基础概率错觉,推理中常见错误。

医生是需要进行此项训练的职业。偏头疼,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或者脑肿瘤。不过病毒感染更加常见,基础概率更高,医生应该先检查病毒感染可能性,再进行肿瘤测试。

参观初创企业的展演,常常让人很兴奋,觉得这会使下一个google。而巴菲特从不投资生物企业。

MBA学生都期望成为跨国公司的决策层,但其实其可能性小于0.1%。最大的可能是停留在中级管理层。提醒他们,有助于他们度过中年危机。

29、赌徒错觉——为什么宇宙平衡力量是荒谬的?

1913年,赌场轮盘赌,球连续20次停留在黑色上。赌徒都押注下次会停留在红色上。但直到第27次,才这样,赌徒中大部分已经输光了。

整座城市的学生IQ均值为100。小样本抽样50个学生,第一个就是150。你觉得整体的平均IQ是多少?还是100?大多数人觉得会出来个50导致平均还是100。

有个数学家害怕坐飞机遇到恐怖袭击。于是他每次出行,都带个炸弹,因为飞机上有炸弹的概率很小,那么飞机有两个炸弹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硬币如果连续三次为正面,那么下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如果连续五十次了?很可能硬币是偏心的。。。下次仍是正面的可能性更大。

天气是很复杂的平衡的系统,会回归平均。但是有些情况下,也会有极端更加加强的情况。比如,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某些情况下,股票也会这样。

所以仔细观察独立和非独立事件。纯独立事件只在赌场里面有。大部分事件是相互关联的。对于独立事件来说,根本没有宇宙平衡力量。

30、锚效应——为什么运气转轮让我们眩晕

林肯哪年出生?密西西比河多长?当我们猜测一些未知问题时,我们从一些已知的确定物出发进行推理。这些确定物叫锚。

不幸的是,即使不需要用锚时候,我们也会用锚,而且是不知不觉之间。

运气转轮试验:让试验者先写下身份证最后两位,然后决定愿意为一瓶红酒支付多少价格。结果随机的两位数越大,其给出的价格越高。

看房时,先给出一个随机的参考价,结果参考价越高,对房产的估值就越高。

产品中的建议零售价,也不过就是个锚。

老板跟人谈合同,总先说“上次你的竞争对手与我们完成过类似的项目,报价是5million”。然后整个谈判就从这个锚价格开始了!

31、归纳错觉——鹅之死

农民喂养一只鹅。刚开始,鹅很犹豫不安,“为什么要喂我?”几星期后,鹅的疑虑烟消云散,农民被认为是来自上帝的礼物。每一天的喂养更证实了这一点。鹅已经完全信任农夫的善举。直到圣诞节到了,农夫把鹅给杀了。

归纳错觉是指从孤立的观察得出普遍的确定结论。不单鹅,我们人类也常犯这中错误。

股票X涨了,刚开始会觉得是泡沫。但是半年了,股票X一直涨,慢慢得出结论“这支股票不会跌的!”

房价一直涨,“房价不会跌的”!

很少生病的人,就觉得自己永远不会生病。

很少犯错误的人,人们会觉得他永远不会犯错误。

我们需要记住:确定性永远都是暂时的。

人类会一直生存下去吗?认为我们存活到现在,是我们未来也会存活下去的证明,逻辑上有严重的问题。

32、厌恶损失——为什么坏的总比好的显著

损失100块钱丢掉的欢乐,比获得100块钱得到的欢乐,大得多。已经证明,损失的“重量”,相比相同程度的获得的,要重两倍。

当你想要说服某人某事物时,不要仅关注好处,要强调可以帮助他们避免什么损失。

卖家庭保险时,相比告诉人们他们可以节省多少多少钱,不如告诉他们没有这个保险的话他们将损失哪些钱。

由此也说明了为什么雇员倾向于保守,不激进。因为冒风险,做好了给他们带来的不过就是好一点的奖金,做错了他们可能就得辞职了。

大街上,让人害怕的脸会比笑脸更加突显出来。

我们无法抗拒这种效应,这是在基因里面的。对错误、威胁更加敏感,否则早在基因池里面淘汰了。

33、社会懈怠——为什么团队是懒惰的?

两匹马拉一辆车的马力小于一匹马拉时马力的两倍。人类也一样,人越多力越小。八个人拉时,每个人平均只有一个人拉时拉力的49%。

当个体的作用无法直接看到时,社会懈怠就会起作用。在划船时候可以看到,但在接力赛不会看到,因为后者的个体贡献很明显。

我们已经有精细的感知,清楚可以放松多少力气。

不但身体,精神思考也会这样。团队越大,个体参与度越低。

那么是谁说的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体的力量的?可能是日本人。

30年前,日本人产品横扫全球。日本人的工厂全部是按团队协作的,在日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日本的经验在欧美行不通。在西方,仅当团队很小,而且有多样的专家组成的团队,才能有运行良好。

团队比个体倾向于冒更大的风险,叫做风险转移。在决定核武器使用的国防部、养老金基金策略部是非常危险的。

团队的坏处,可以通过让个体的作用尽量可见,来最小化。精英主义万岁!

34、指数增长——被一张纸为难

棋盘格与米粒的故事。一张纸对折50次有多厚?

我们对线性增长有直觉的认知,但对指数增长完全没有。因为我们的祖先不需要,他们接触的基本都是线性的。

每年,交通事故数量增长7%。其实我们根本没有感知这句话。用70来除这个年增长率,即多少年翻一番。所以7%,约为每十年翻一番。

假设你是记者,以后不要说“狗注册数每年增长10%”,要写成“狗注册数每七年翻一番。”

不过,按指数增长的东西,也不会一直这样增长下去的。总会达到一个极限的。大部分政治家、经济学家、记者会忘记这一点。

当遇到指数增长率时,不要相信自己的直觉。真正有效的是一个计算器,或者在增长率比较小时,用那个魔术数字70。

35、成功者诅咒——限制你的热情

每一次拍卖竞拍成功者,其实是一个失败者。假设竞拍价格最低和最高分别为10million与100million,那么真实的价值应该在两者之间。最高者竞拍得到了,往往就是出价太高了,除非他有关键信息其他人不知道。

ebay购物、互联网,让我们好多时候都在竞拍。当公司通过并购、收购其它公司时,成功者诅咒就在那里。按研究,超过一半的收购是损失的。

苹果的天线供应商:每一家都想成为供应商,最后拿到合同的供应商都差不多要亏钱做买卖了。

为什么会陷入成功者诅咒?1、许多事物的真实价值是不确定的;2、我们想胜过竞争者。

为了100块钱,你愿意出多少钱?赢者可以拿到100块外,但他的对手要损失之前最后的叫价。你可以去试试。

接受巴菲特的劝告:不要参与竞拍。如果你刚好在这样的行业,设置最大报价,然后砍掉20%,去补偿成功者诅咒。将这个价格写在纸上,然后决不超过这个价格。

36、基础归因错觉——永远不要问作者小说是不是自传

我们倾向于高估人的影响,而低估外界的影响,总是去找人的因素。

1800年法国军队的成功,是拿破仑的卓越领导和军事智慧。体育运动的胜利是因为队员X和教练Y。一战爆发是因为萨拉热窝大使遇刺。公司的好消息坏消息,大家都看向CEO。

听乐队演奏的时候,大家只关注小提琴sole,但真正重要的是编曲、感情、声音和节奏。

小说,是不是自传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是文字,是书本身。

这也是进化带来的。属于一个组织是活下去的必要。我们花90%时间考虑其它人,剩下的10%才是其他内容。

人不是完美的,他们会不停变化。如果想真正看懂表演,请忘掉表演者。

37、错误的因果关系——为什么不应该相信Stork

越多消防员出动,火灾损失约严重。于是市长下令削减预算。

董事会越多女性,公司利润率越高。有可能仅仅是高利润率的公司更倾向于雇用女性。

格林思番期间,美国经济很好。政治家、媒体、记者们都偶像化他。但其实当时中国,低成本生产商,大量采购美国国债,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如果家中有很多书,小孩的成绩更好。可能仅仅是受教育的家长更加重视小孩的教育。

Stork的数量与婴儿出生的数量曲线基本完全相同。

结论:相关性不代表因果关系。对相互联系的事件,仔细看他们的关系,有时候,因果倒置,有时候两者完全没有关系。

38、光圈效应——为什么有魅力的人更快地爬上事业阶梯

2000年三月,Cisco是经济界的明星,世界上最有价值公司。第二年,当其股价暴跌80%,所有的优点变成了缺点:很差的服务,很死板的策略,很糟糕的收购,企业文化,CEO。。。

而一切都没有变,仅仅是因为互联网泡沫破裂,其产品需求减少了。

单一方面的亮点迷惑了我们,让我们没法看到全局。

费德勒跟咖啡机完全没有关系,却并没有阻止其给咖啡机做的广告的成功。

外表好看的人被认为更友好、诚实、聪明,在职场中也上升得更快。学校中,老师也会不自觉地给好看的学生更高的分数。

情人眼中出西施。

不要单看外表。世界级的管弦乐队通过在幕布后表演来抗拒这个效应。

商业记者,建议不要通过可以轻易得到的季度数据来评判公司,挖掘深一点,花时间去做实在的研究。

39、可选路径——恭喜,你赢得了俄罗斯轮盘

轮盘手枪,只有一颗子弹。如果空枪,给你十万。你赢了,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一个律师,每天工作十二小时,500每小时的工资,二十年了,他也攒到了十万。

但是,两者之间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你是有可能进入另一个要了你命的路径的。而律师没有,他的可选路径之间很接近,最差也就是乡村200每小时工资,纽约可能600每小时工资。。

通过一个巨大的风险获得的十万,比没有多少风险获得的十万,其价值差很远。

两个人扔硬币,决定谁请吃饭。结果,其中一人请了。另外一个其实不用多谢,他在概率上支付了一半的饭钱。

风险不是直接可见的。从局外看清楚可选路径是很困难的任务,从局内看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务。你的大脑会让你相信你的成功是可以保证的,不管风险又多高。

40、预测幻觉——错误先知

过去十年数据显示:专家预测的准确度不比随机预测产生器的更高。。。

只有两种人会预测:那些不懂的,和那些不懂自己不懂的。

问题在于专家不用受到惩罚。预测对了,他们长脸了;预测错了,没有惩罚。100%赢,为啥不预测?理想来讲,应该设立“预测基金”,每当预测错了,让他们支付罚金。

系统越复杂,时间帧越长,越不可能预测。发明是不可能预测的。

每当遇到预测的时候,问两个问题:1、预测者什么动机?2、他的成功率咋样?

最合适的是:我不预测,我从来没有,以后也不会。

41、合取谬误——特定案例的骗局

当一个子集看起来比总集还大时,我们遭遇了合取谬误。

越让人印象深刻、生动、细节清楚,我们遭遇这个谬误的风险就越大。

“西雅图机场关闭了,航班都取消”比“西雅图机场因为坏天气关闭了,航班取消”,哪个可能性更大?

我们有两种思维,一种是直觉的、自动的、直接的,另外一种是知觉的、理性的、慢的、逻辑的。不幸的是,第一种会远快于第二种得出结论。

记住:在直觉层面,我们有易受细节故事影响的弱点。

如果遇到增加的条件,不管多么有眉有眼,范围只会变得更小。

42、框架效应——不是你说什么,而是你怎么说

我们的思维会受到不同表达方式的影响。

“喂,垃圾筐满了”“亲爱的,如果你去倒一下垃圾,我会给出感激”不同的方式说一个信息,会被以不同的方式理解。

买二手汽车,你可能只关注里程数、轮胎等少数的几个点,却会忘掉引擎、刹车等其它的点。这种疏忽是很自然的,因为不可能将所有可能的优缺点都考虑进去。

作家也是自觉的框架者。只有某种方式说故事,才吸引人。

注意:不管你说什么,总有框架在里面。每一个事实,即使是从好朋友或者知名报纸来的,都受到这个影响。

43、行为偏差——为什么观察和等待是折磨

足球罚球时,守门员会选一边进行扑救。如果因为看不清而站在原地不动,看着球进去,会很尴尬。看上去活动,即使他没有什么好处。

我们的社会文化也倾向于这样。如果你做了正确的决定——等待而不作为,不会有荣誉、金牌给你的。

夜场前的吵闹,看起来要打起来了。有经验的警官不着急介入,而是等有伤亡事故出来再介入。无经验的警官直接介入,但一般会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查理芒格:“我们有纪律的,不能仅仅因为不能忍耐不作为,而做出一些傻事。”

这也是来自我们祖先的。

在新的环境中,我们着急要做点事情,任何事情,这样会好受一些,即使会把事情变得更糟糕。当状况还不明朗时,不要出手。“所有人类的问题来源于没法待在房间里什么都不做”。

44、不作为偏差——要么解决问题,要么你就是问题

看到一个登山者掉进山缝里,本来可以求救,但没有;将一个登山者推进山缝里。两者哪个在良心上更沉重?第一个,不作为,感觉更好受一些。

假设你是联邦药局主管,有一种药,可能害死20%的病人,但80%的病人可以完全康复。你要不要批准这种药上市?大部分人不会批准,因为害死人是很糟糕的结局。假如你认识到这是不作为偏差,你选择批准。当第一个病人死去的时候,媒体就会蜂拥而来,你就丢掉工作了。这就是我们社会的“道德扭曲”。

主动行为,即使本意是好的,会被法律制裁;拒绝采取生命救治,却是合法的。

父母会觉得不给小孩打预防疫苗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投资者和记者更能忍受没新产品的公司,相比做出差劲产品的公司。

不作为偏差,发生在状况很明晰;而行为偏差,发生在状况很不明朗时。

不作为偏差很难发觉,毕竟,作为比不作为真是容易发觉多了。

45、自助偏差——不要责怪我

我们将成功归因于自己,将失败归因于外界。

CEO年报中,如果业绩很好,是CEO的决策英明,不懈努力,企业动态合作文化;如果业绩差,原因一般是外界经济环境、政府干预、汇率变化等。

高中时,成绩好,是自己努力和聪明;不好,这次考试明显不公平。

性格测试,测试完后,随机给测试者一个分数;分数高的,认为该测试公平且透明;分数低的,认为该测试完全没意义。

为什么会这样?最简单的解释是:让人感觉良好,同时,没有什么坏处。

不过在现代社会,很可能会导致灾难。

男人和女人都高估自己对婚姻健康的贡献。

怎么规避?找那些告诉你真相的朋友或者敌人,约他喝咖啡,并问他们你的真实的长处和短处。

46.享乐适应症——当心你所愿望的

中彩票了你可以高兴多久?最好的朋友去世了你能悲伤多久?我们对自己的感情的预测能力其实不强。

改变工作的人,在三个月后基本回到原来的心情。我们努力工作,进步,可以负担更多更好的物品,但是我们并没有变得更加幸福。

做更明智的、更好的选择:1、避免无法忍受的负面的东西:如通勤、噪音、慢性压力;2、不要计入物质,如小车、房子、奖金,带来的短期幸福;3、争取尽量多的自由时间和自主;

跟随你的热情,即使你要付出资金。投资友谊。

47.自选偏差——不要惊讶自己的存在

高速公路上堵车了,“为什么又是我?”我是不是真这么不幸运,在银行、邮局、杂货店都要排队?就没有好运气的时候。

假设高速公路堵车的时间为10%。我感受到的堵在路上的比例肯定大于10%。因为堵车时你只能慢行,你就注意到了;而顺畅的话,你就直接从脑中过掉了。

投票的时候,你最可能投的是胜利的那个党派;选举时,最可能你选了最大的党派。

有个朋友对于自己的存在很惊讶。其实只有活着的人可以有这样的观察。无足轻重的人往往不会怎么考虑自己的存在。

很多哲学书讨论语言的发展历程。如果语言不存在,哲学家也就不会尊崇它,实际上也就不会有哲学家了。语言的奇迹只在它存在的环境中存在。

一个电话调研通过电话调研,发现没有任何家庭说他们没有电话。真是牛逼!

48.联系偏差——经验可能摧毁你的判断

Kevin三次做展示,都很完美,而刚好穿了他的花点内裤,他于是认为这是他的幸运内裤。

每年,Kevin都去医生那里做检查。一般都是状态很好。一次是阑尾,很快就切除了;另一次是肿块,后来被证实不过是炎症。当然,两次都是很让人担忧的。刚好两天都很热,于是Kevin从此只要天气一热,就不舒服;再也不在天热时候去做检查。

我们的大脑是个联系机器。知识也是这样产生的。但是这样也会产生很多错误。巴普洛夫是第一个研究这个的,通过铃声唤起狗的条件反射。

广告,将没关系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49.新手运气——当事情开头很棒时,要小心了

联系偏差的一种,与过去经验的错误联系,即新手运气。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刚开始的成功,很多投资者将所有的积蓄都投进了互联网股票。但是,他们忘了,前面的赚钱与他们选股票的能力完全没有关系。当市场最终扭头狂跌时,很多人面对着如山的债务。

怎么区分新手运气与真正的天分呢?两个提醒可以注意一下:1、如果你长期比其它人优秀很多;2、越多人竞争,其中有人持续运气好的可能性越大。

在得到结论前,仔细观察,并尝试去证伪。(完)

相关文章

  • 99个思维误区(上)

    此篇为《Theartofthinkingclearly》的读书笔记 1、幸存者偏差——为什么我们应该造访失败者墓园...

  • 理财笔记1:拒绝“穷人思维”再理财

    今天跟大家分享,在投资上每个人都可能会陷入的观念误区有哪些,第一个误区就是穷人思维,什么是穷人思维呢?就是只看到眼...

  • 在阅读《穷查理宝典》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2019-11-20

    最近在看《穷查理宝典》中的人类的思维误区这一部分的内容。 这一部分列举出了数个,人们的思维误区,这些个思维误区都被...

  • 思维模式的常见三种误区,你入坑了吗?

    你是否思考过,你的思维模式有哪些误区呢?大家共性的误区又有哪些呢?你,是否入坑了呢? 误区一、每人只有一种思维模式...

  • 系统思维误区之一――局部思维

    前几天在《爱课程》上收听了一下《系统思维与系统决策》,里面讲到了系统思维的几个误区,其中一个就是局部思维。 视频里...

  • 思维误区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常见的思维误区有哪些: 1.非黑即白:思维绝对化,非此即彼,不中庸。“假如一个人过去对我很冷淡,...

  • 思维误区

    01.此消彼长的竞争者思维 爸爸是个党员,推荐他看《佛陀传》,看完后对内容挺认可,但当我提出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时,他...

  • 思维误区

    罗胖的罗辑思维听了不少,昨天是它的五周岁生日了。期间因为他的独特的语速和口音,也因为个性鲜明,擅长演讲,的确曾质疑...

  • 思维误区?

    在微博上看新闻,再次看见了那条新闻:“初二男生要求妈妈流产,否则就不参加中考。”有笔者对次大谈特谈我们的教育问题。...

  • 思维误区

    昨天找一个考场,找到教学楼,找到相近的号码,就是没有找到考场,继续前后各种转,都没有,足足在哪里折腾了半个小时,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9个思维误区(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zt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