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网课以来(我外甥12号,草莓19号),我外甥从早到晚抱着手机,还常常躲在被子里看。我妈根本不敢管,一管就“嗷”的一声。所以我妈常常假装“不经意”把手机“落”在房间里,方便我外甥“偷偷”拿去看——当然,这是我的猜测,根据这十来天的互动猜测。
草莓会攀比,“为什么姐姐能玩手机我不能?”
我苍白的回答:“因为每个人的人生只能自己负责,你觉得她现在天天看手机对她的人生来说就是好事吗?”
草莓摇头,说:“不好。” 不知道这个摇头是她真的知道花太多时间看手机不好还是被我的语气暗示的。
总之过两天她还会再问一遍,同时在做题的时候会更加没有耐心。
于是就出现了上次那篇文章里记录的事情,她问我:“你生病好了吗?怎么还不管姐姐?”参看下文——
从那之后到现在,两个孩子的表现让我竖大拇指,由衷的赞叹。
1,最多的时候一天看三个小时,分3~4次,少的时候一天一小时,分2次。
2,会互相帮助,完成寒假作业,做家务,做题,背诗,刷牙,打扫卫生。
3,今天姐夫拿平板来给外甥,她接下爸爸的平板直接交给我,并未着急看,而是耐心等我到时候发。
真的挺高兴的。
这个过程中我做对了什么呢?
1,说话算话。在她们完成作业或者家务的时候兑现奖励——半个小时的手机时间。
大部分时候她俩玩同一个游戏,在游戏里一起合作。
游戏里的合作也加深了姐妹的感情和现实中的合作意愿。
极少数时候各看各的小视频,我不太喜欢她们看小视频,不过她们看的频率和时长并不高,所以我也没太管。
2,在到点收手机的时候会提前提醒,同时让出5~10分钟,有时候是20分钟。因为一个游戏阶段完成才能放下手机,理解她们的这个需要。
同时的话,也让她们有获得感,比约定的时间多看了5~20分钟赚到了的感觉。感觉她们就特别愿意配合我,和我玩这个管控手机的游戏。
还有一个小妙招,管理自己的预期——如果我预期她们玩一个小时也可以,那我就说你们去玩半小时。这样等她们结束手里的游戏阶段,可能多玩了20分钟,在我预期内,不用大呼小叫,不用生气,但是她们还有赚到了20分钟的感觉。
3,即时鼓励。在她们完成每一项任务时,即时看见,鼓励,欣赏。在她们交回平板和手机时,我也即时肯定,鼓励,表达欣赏。
4,小恩小惠。孩子们小时候,我爸常说“小猫小狗信联系”——意思是,小礼物多送,小孩就会喜欢你。
虽然用猫狗来比喻不太好,但道理是朴实的。
我在买东西的时候常常赋予礼物的意义给孩子们,比如一盒酸奶,一只雪糕,一杯奶茶等等,我也常常每人5块零花钱,自己随意去买。两个人就特别开心,仿佛一支雪糕吃出来两份爱。
我也喜欢带孩子们出去玩,周边一日游,吃吃喝喝玩玩。在这样的相处中,我在和孩子们的感情银行里存下了款,也正是基于这份感情存款,所以她们愿意配合我。
5,不评判。
我大概是2018年底开始学习非暴力沟通,这几年的勤奋练习让不评判深入骨髓。
不评判+即时鼓励,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份成长中的包容,也是一份精神滋养。
《人生只有一件事》说,如果孩子喜欢你,愿意和你在一起,你用教吗?
如果孩子不喜欢你,不愿意和你在一起,你教她有用吗?
所以,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活好自己,孩子自然就好了。
暂时总结这些。
我所做的,也并不是十分好,也不一定适合别的家庭。只能说是在我们家的情况下,我尽力做到了这些。如果对大家有一丝启发,我就十分高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