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一所商学院里,课堂讨论时,大部分同学都主张平均社会的财富,老师没有做任何评论,只是说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吧,本学期的每个学生的成绩和大家的平均成绩相同,这样大家就没有了压力,也就不会有不及格。
第一次大家得到了80的平均成绩,不过那些努力的同学就在想我努力学习也得不到更好的成绩,从此就放松了。那些本来不及格的同学也在想:反正有那些学习好的成绩在顶着刻意就不去上,结果第二次大家的成绩,平均成绩变成了70,第三次变成60。这时一些学生找到教授说不能再这样了,否则大家都要不及格了。教授说,平均社会财富的结果就是这样,虽然一些人在短期内得到了好处,但是很快这点好处吃完之后,结果就是普遍的贫困化。
当公司只有很少的员工的时候,由于组织合作的作用。边际产出的总量总有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个点后每个新员工边际产出是递减的,这可能是由于此时的组织机构不予庞大,效率低而造成的。我们把这种边际产出减少的规律称之为边际产出递减规律。这整个一套制度取决于你的组织结构如何。好的组织结构,股权分配以及收入分配的政策能使大家的组织协作效率更高,否则即便只是两个人也会使摩擦成本增高。
如何设计出一套有效率的组织结构才是管理学的目的所在。改革开放就是改写了了重新分配的制度,真正有效的永远都不是结果公平,而是机会公平,贫富差距的源头在于有人在机会均等的时情况下多付出一点。思考深一点,风险大一点,实际带来的是收益高一点,这并非偶然,改革开放的那一拨事件已说明一切。最近在研读《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公地的悲剧我想到了例子是捕鱼。只要你捞上来的才是自己的,如果每个人只关心其利益的话,就会大于变小于小鱼面没鱼。但是人都会损失最小的,所有现实中的休渔期都有,对于网孔大小的不一定。对月经会有各种各样的规则来避免公地的悲剧。
现在公司的发展被困在了一个的循环里,一旦有新单过来就会打破这个循环,一个公司能做多大,取决于合理的股权设置,也就是利益分配,合理的设置能激发团队成员对大的斗志,创造更大的价值。所以在干活之前,我们先想好如何去把他的这个分配机制给弄清楚明晰,比如说某种产品,出厂价100块,我150块,卖了1万套,赚的钱怎么分?整个业务员的薪酬体系和整个管理策略都要重新定义起来。这是一个成套的管理框架。如果一个行业体验,甚至国家内部的分屏机制,能量力量强的护理更多。无论他现阶段如何,未来必定得以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