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读货币系列继续聊。抛开复杂的多重变量,用推理一些基础逻辑的方式启发思考。
上期(回顾:银行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说到银行的出现给经济带来的作用,在听到GDP增长率、M1增长率和M2增长率的时候,能对货币情况有一个直观感受。接下来的事情越来越有意思,在村子的对岸发现了另一个村落……
本期关键词
硬通货 币值 汇率 绝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 名义汇率
一路走来,原始落后的村子,这些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终于能够架起一座桥梁跨过村头的大河。万万没想到,在河对岸竟然还有另一个村落。他们发展至今,和老王的村子一样,也经历了大同小异的阶段,只是他们使用着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纸币,因为自然资源的不同,食物、衣着、习俗等等皆有差异。
“外村”被发现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有个别头脑灵光的小老板摸到外村去做生意,语言不通没关系,可以比划,多接触接触,学会外村的语言也是早晚的事嘛。
话说村里的杂货铺大佬二狗子,哦,不,二爷,悄没的提个包就去了外村。专挑没见过的东西买,要付钱时二爷掏出一把票子,对方傻眼了,果断拒绝。这钱外村没见过,也不能流通使用,等于纸一张,瞬间怀疑二爷是来搞事情的。二爷吃了一顿闷亏,一来二去整明白了,还是得拿实物黄金来交易,这是硬通货,不因地域不同而遭受影响,币值稳定。除此之外,由于外村没有玉米而且普遍都想要玉米,拿玉米来换,外村的人也能接受。
渐渐的,两个村子开始通商,小范围里也能接受对方的货币,比如外村里一直和二爷做生意的李婶,她发现到二爷的村里弄点玉米过来卖挺不错,去进货老揣黄金也麻烦,平时二爷来她这买东西就收点他们那儿的货币,再拿着去他们村买东西方便。于是,两种货币开始在两个村子里流通起来。贸易的需求,带来了外汇的需求。
两个村子的贸易非常自由畅通,如果去对方那边买东西,就会找到同样有需求的人互相把货币换成对方的。两种货币按什么样的比例换好呢?比较公平的方式就是按绝对购买力平价,同样1个苹果在外村如果卖10元,在老王他们村子卖5元,那么10块钱外村货币等于5块钱的老王村货币,汇率就是2:1。至于为什么两个村子里同样的苹果对应的各自的货币数量不同,那是两个村在发展过程中通货膨胀程度不同形成的。汇率是两个村子货币购买力差异的体现。
实际上,通货膨胀并不是人为能够精准的控制的,而且它时时在变动,当两个村子因为不同的通货膨胀率而使得同一件物品的价格开始波动时,货币购买力发生变化,汇率自然就按相对购买力平价变动。
因为有换货币的需求,于是就有人专门来做换汇的生意,方便大家兑换。他们会标出一种货币换另一种货币的价格,这个就是名义汇率,也叫做市场汇率,例如用老王村子的货币换外村的货币,有一个卖出价,就是你去换外村货币时,他按这个价格卖给你。另一个是买入价,同理,就是你将外村货币换回老王村子的货币时,他按这个价格买入你的外村货币。卖出价和买入价之间有个差额,这部分就是换汇生意人赚取的手续费了。
两个村子的内部情况不同,当有较大的变化发生时,两村的人会做什么样的选择,引发什么样的问题呢?在下期的故事里,我们来感受一下风云变幻的各种情景。
本期联想
在世界各国没有发现彼此之前,就像老王的村子一样,自我发展成一套体系。科技让人能够走得更远,发现新大陆,开始通商贸易,抢夺资源。发展的不平衡带来发达与落后的差异,外来的冲击使原有的体系无法再稳定,闭关锁国无用,最终都需要正面面对。差异中存在着利润空间,会引来争夺套利者,然后使得差异减小,这几乎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世界终成一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