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代的“肠虫清”--小续命汤

古代的“肠虫清”--小续命汤

作者: 中医范儿青年孵化教练 | 来源:发表于2019-03-30 18:56 被阅读0次

    由于生活的地域环境和饮食习惯的原因, 一些地区的人群容易患寄生虫病,尤以儿童和青少年人群最多见, 直接损害机体健康, 所以在养生保健之时, 先去三虫非常重要。

    三蟲指小兒三種常見的腸寄生蟲病,即長蟲赤蟲、蟯蟲。《諸病源候論》卷五十:“三蟲者,長蟲、赤蟲、蟯蟲。”

    蛔蟲病為病名。蛔蟲又名蚘、長蟲、蚘蟲。狀如蚯蚓寄生小腸內。靜止時無自覺癥狀。在初期或有發熱咳嗽。腸蛔蟲病時,可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胃部不適,流涎腹痛,易激怒,夢驚,夜間磨牙,鼻癢,偶有驚厥等癥。蛔蟲具有一種鉆入各種孔道的特性,當腸內發生某些對蛔蟲生活不良的條件時,其活動能力增加,擾動時腹痛陣發,如蟲多可引起腸梗阻,竄入膽道,可引起膽道蛔蟲癥。治療以驅蛔蟲為主。宜用烏梅丸。膽道蛔蟲癥,治宜先安后驅;腸梗阻則應配合通利腑氣,當蛔蟲驅去以后,再予健脾驅蟲使君子、苦楝根皮等;健脾用異功散加減。

    蟯蟲病為病名。蟯蟲,九蟲之一。出《諸病源候論》卷五十。《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二:“夫小兒蟯蟲者,此是九蟲內之一蟲也。形甚細小,如今之蝸蟲狀,亦因臟腑虛弱而致發。”其蟲寄生于腸下,晚間爬出肛門產卵,而致肛門奇癢。病久長期抓癢而致肛門周圍炎癥濕疹,并有面色萎黃,易怒,嗜食指甲等。治以殺蟲止癢為主。內服可用苦楝根皮、百部榧子煎劑;外治可用韭菜煎湯每晚洗肛,或用大蒜打爛成泥狀,加菜油涂拭肛門周圍。肛門濕疹,可用青黛散調黃連油膏外敷。

    姜片蟲病為病名。我國地方病的一種,因其蟲形似姜片,故名。蟲色赤如生肉,故又叫赤蟲。在東南沿海各省和華中某些地區都有流行,長江以北很少。本病可引起腹痛,腹瀉浮腫貧血等癥狀,甚至引起小兒生長發育,但預后一般良好,姜片蟲驅除以后,患者迅速恢復。若反復感染又不治療,可導致重度營養不良,有造成全身衰竭的危險。本病因食生菱角荸薺等吞入姜片蟲的囊蚴所引起。成蟲寄生腸道上部,上犯胃氣,下擾腸道,導致胃失和降,脾失健運等癥。治療用檳榔煎水,早上空服,不須另服瀉藥,連用2~3天。病情嚴重,氣血虧虛者,則宜補脾胃,先服參苓白術散;待全身癥狀改善后,再予驅蟲

    顺应四时, 随季服食。孙思邈论曰: 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五剂, 及诸补散各一剂; 夏大热, 则服肾沥汤三剂; 秋服黄芪等丸一两剂; 冬服药酒两三剂, 立春日则止 强调 : 此法终身常尔, 则百病不生矣 在乍暖还凉的春季应服用防风之小续命汤; 在暑热炎炎的夏天应服用防暑热之肾沥汤; 在秋高气爽的秋季则应服用防燥之黄芪丸剂; 等到天寒地冻的冬天则需饮用防寒之药酒方.

    小续命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小续命汤

    处方麻黄(去节.一钱) 人参(去芦.一钱) 黄芩(一钱) 芍药(一钱) 甘草(炙.一钱) 川芎(一钱) 杏仁(去皮尖.麸炒.一钱) 防已(一钱) 肉桂(七分) 防风(一钱半) 附子(炮.去皮脐.二钱)

    功能主治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战掉,言语蹇涩。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食远服。中风无汗恶寒,倍加麻黄、防风、杏仁;中风有汗恶风,加桂枝;中风身热无汗,不恶寒,加石膏、知母;中风身热有汗,不恶风,加葛根;中风无汗身凉,倍加附子,加干姜;中风有汗无热,倍加附子,加桂枝。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续命汤

    处方防己、肉桂(去粗皮)、黄芩、杏仁(去皮.尖.炒黄)、芍药(白者)、甘草、川芎、麻黄(去根.节)、人参(去芦),各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炮制上除附子、杏仁外,捣为粗末,后入二味令匀。

    功能主治治卒暴中风,不省人事,渐觉半身不遂,口眼斜,手足战掉,语言蹇涩,肢体麻痹,神情气乱,头目眩重,痰涎并多,筋脉拘挛,不能屈伸,骨节烦疼,不得转侧,及治诸风,服之皆验。若治脚气缓弱,久服得差。久病风人,每遇天色阴晦,节候变更,宜预服之,以防喑系。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取一盏,去滓,稍热服。食前,加枣一枚尤好。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小续命汤

    处方麻黄 防己 人参 黄芩 桂心 甘草 芍药 芎藭 杏仁各3克 附子2克 防风45克 生姜15克

    制法上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中风垂危,身体缓急,口眼喎斜,舌强不能言语,神情闷乱者。

    用法用量用水12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煎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补肾肾沥汤

    《圣惠》卷七:补肾肾沥汤

    处方白茯苓1两,泽泻1两,人参1两(去芦头),五味子1两,芎?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耆1两(锉),当归1两(锉,微炒),杜仲1两(去粗皮,微炙,锉),桂心1两半,石斛1两(去根,锉),熟干地黄2两,肉苁蓉1两(酒浸,去皴皮,微炙),磁石3两(捣碎,水掏去赤汁,以帛包之)。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虚劳损,咳逆短气,四肢烦疼,腰背相引痛,色黧黑,骨间多疼,小便赤黄,耳目不聪,虚乏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2大盏,以羊肾1对,细切去脂膜,加生姜1分,大枣5枚,每与磁石包子同煎至1大盏,去滓,食前分2次温服。

    《圣惠》卷七:补肾肾沥汤

    处方黄耆1两(锉),五味子1两,沉香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巴戟1两,人参1两(去芦头),泽泻1两,石触1两(去根,锉),牛膝1两(去苗),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桂心1两半,石南1两,丹参1两,当归1两(锉,微炒),棘刺1两半(锉),茯神1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令干),磁石5两(捣碎,水淘去赤汁,以帛包之)。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虚,嘘吸短气,腰背疼痛,体重无力,食少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2大盏,以羊肾1对,细切去脂膜,加生姜1分,大枣5枚,每与磁石包子同煎至1大盏,去滓,食前分2次温服。

    《圣惠》卷七:补肾肾沥汤,别名肾沥汤

    处方磁石5两(烧醋淬7遍,捣碎,以帛包之),肉苁蓉1两(酒浸去皴皮,微炙),黄耆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芎?1两,肉桂1两(去破皮),菖蒲1两,当归1两(锉,微炒),熟干地黄1两,石斛1两(去根),覆盆子1两,干姜1两(炮裂,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脏久虚,体瘦骨疼,腰痛足冷,视听不利,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大盏,以羊肾1对切去脂膜,每与磁石包子同煎至5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温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的“肠虫清”--小续命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ps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