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中心的人
自我中心是指聚焦于或集中于个人自身,并且仅对个人自己的爱好、需要和观点感兴趣。自我中心的人易于自说自话。“通过只谈论我们想谈的事情,一点也不关心他人想谈的事情来提升自我的艺术”。对我们的讨论更重要的是,在自我中心的外在表达之前的事情以及对它的激发,即自我中心之人的思维习惯。
自我思维的视角很有局限性,所以自我思维的人难以从各种各样的视角来看问题。世界为了他们而存在,并且根据他们的信念和价值观来进行界定:打扰他们的事就会打扰所有的人;对他们没有成果的事就是不重要的。这种态度使自我中心的人难以进行观察、倾听和理解。假如其他人包括老师和教科书的作者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以提供,那么,一个人为什么还应该费心去关注他们呢?当一个人已经知道值得认知的每一件事情,那还有什么学习的动力呢?就此而言,当某人自己的看法是最终的、绝对正确的仲裁者时,为什么还要费心去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艰苦的检验、查看专家证言并评价证据呢?
族群中心的人
族群中心是指过度集中于或聚焦于某个群体。我们能在非尊族群中心的前提下感受到对自己种族名族群体、宗教或非文化的认同感。我们也能在并非不宽裕的前提下偏爱那些分享我们传统和观点的人群而不是其他人群。熟悉的人自然要比不熟悉的人更令人愉悦,假装不是如此,那就是在欺骗自己。
把族群中心的人与对自己群体有正常认同感的人区别开来的是,族群中心的人相信:他们的群体不仅与其他群体不同,而且从根本上完全优于他们;以及其他群体的动机和目的是可疑的。这些信念造成了阻碍批判性思考的偏见。族群中心的人急于质疑其他群体的观点,却不愿意怀疑自己群体的观点。结果,他们往往以过于简单化的方式对复杂情况作出反应。
控制“我的更好”的思维
显然,自我中心和族群中心的人以极端的“我的更好”的态度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态度曲解并遮蔽了判断,经常难以纠正。
我们对自己思想的偏爱有可能妨碍我们发现自己思想中的缺失,也妨碍对他人洞见的领悟和借鉴。同样,我们对自己宗教的自豪有可能造成我们太快地否定其他宗教信仰和实践,并且忽视自己宗教历史中的错误。我们对自己观点的忠诚有可能使我们无视其他的视角,让我们看不到熟悉的真理,将自己束缚在过去的结论中。
“我的更好”的思维对于批判性思考者是最根本性的问题,因为任其不受制止,它就可能扭曲感知、腐蚀判断。我们在主管性上陷的越深,我们的批判性思考就越低效。虽然完美的客观性可能是做不到的,但通过控制“我的更好”的倾向,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客观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