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雅各书这篇经卷,有人认为它强调行为,对与新约其他经卷的教导有点格格不入。马丁路德也曾认为它比其他经卷要稍逊一筹。其实很不然。大家都认同,凡是真信仰一定伴随行为的,真知识,真信心,真感情何曾不是如此。
在这样大前提下看雅各书,它就是一本绝妙之书。它所强调的行为一定是在真信仰、真信心之下的自发之行为了。如果离开这个前提看雅各书,那就看不出它的价值所在。古人也讲这个道理,所谓“知行合一”,王阳明先生特别强调知与行的高度统一。那如何才能统一呢?或者说如何把知、信转化成行动呢?雅各书中有一段经文正好能解释这个问题。我现在把它摘下来做下分析。
“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雅各书 1:22-25 和合本)
这个经文很清楚要求弟兄们“知行合一”,听道跟行道统一。听道跟行道不统一的,雅各用很形象的照镜子情形来做比喻,人过目后随即忘却。因为这个看见只是短暂认知,如果当时不把它刻画下来,很快就遗忘了的。听道如果也只是听了下,同样很快就忘掉了,跟行是毫无挂钩。那如何才能产生行动?中间必须先在人里面有个转换过程。大家回顾下自己,我们对某件事有行动,比如去看电影,需要什么条件?我想产生行有动两点必不可少?第一认知到了重要性。第二心里还有迫切需求。这两方面同时具备了必定会产生行动出来。所以,这个内在的转换过程,可以说是从头脑的认知进入到心里的真需求,就是理性化为情感的过程。如果看电影只在脑子里知道什么电影,还是不会有行动产生,知道了什么电影,并且心灵里渴慕追求要急切获取它,自然行动出来了。
雅各书的第25节,就交代了这个内在转换的过程。一个人单单耳朵听了下道是不会产生行动的,他需要有里面的转换,对神的道从心灵深处有渴求才行。我们可以从这节经文中的这些词“详细查看”、“时常如此”等看出来。很明显,只有心灵里需求的人才会如此做!一个只头脑里过下的人,不可能这样做的。只有心里有如此转变的人,其实他已经跟行为合而为一了,所以雅各书讲“乃是实在行出来了”,就如一个十月怀胎的婴孩,虽然还没生出来,但已经跟生出来没什么差别了。
雅各书最后对这样知行合一的人应许“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弟兄姊妹,盼望我们都是如此而行的人。阿门!
网友评论